抽骨髓都没确诊,针孔周围的红肿却帮医生找到了我的病因
很多人都出现过口腔溃疡。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是个类似“上火”的小问题。可对我来说,它却是另一种疾病的表现,而我在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
口腔溃疡不断
是牙齿不齐还是吃辣太多?
我从初中开始就频繁出现口腔溃疡,一开始以为是牙齿没长好,经常咬到口腔内的肉才导致的。虽说这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口腔溃疡带来的疼痛会让我有一段时间没法好好吃东西,所以当时除了在家里常备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喷剂外,我还在初中毕业之后做了牙齿矫正,希望能减少因咬伤口腔黏膜而导致溃疡的机率。
牙齿矫正期间,我的口腔黏膜也经常被钢丝划伤,导致创伤性口腔溃疡。因为溃疡过一段时间就能愈合,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就这样,在反复的口腔溃疡中,我度过了整个高中。
我比较爱吃辣,也爱吃口味重的菜。上大学后,因为脱离了父母对饮食的管制,我开始在学校不定时地吃铁板烧、黄焖鸡米饭、特辣螺蛳粉等辛辣刺激的食物,我的口腔溃疡也基本没好过。
我天真地以为这是辣的吃多了,是“上火”导致的,还以为大家都会这样。直到,我和室友吃饭时总是吐槽口腔溃疡好痛,她表示很震惊:明明吃一样的东西,其他人没有总长口腔溃疡啊。这时我才发现,小丑竟是我自己……
我也因为口腔溃疡去医院看过病,但医生都说引起口腔溃疡的因素很多,比如“上火”、缺乏维生素等等,一般都会开些促进口腔黏膜愈合的药,没有再进一步检查过。
熬夜长“脓包”
我独自去医院做了手术
慢慢地,我发现伴随着口腔溃疡而来的还有脸上长“脓包”,尤其是熬夜之后,绝对会长出一个来。这不但影响颜值,还很痛。所以我常去医院挂号的科室,除了口腔科,还多了个皮肤科。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四准备毕业设计的那段时间,我熬夜比较厉害,随之而来的就是脸上经常出现“脓包”。拍毕业照那天,我早上起来感到腋下非常疼痛,低头一看,原来是这里也长了个“脓包”。我想着这可能需要吃点药,于是上午拍完毕业照后,下午就一个人去了皮肤科就诊。
医生检查后发现腋下的包里都是脓,当即建议我去做个门诊手术,将里面的脓清理干净,并开了抗生素,让我做完手术去输液。
手术的滋味我至今都没法遗忘,真的太痛了!我从手术室出来的样子,真的可以用“泪流满面”来形容,鼻涕一把泪一把地糊在脸上,简直是社死现场。
术后我一个人在注射室输液丨作者供图
查不出原因的低烧
可能是结核病?
就这样大学毕业后,我成功考取了研究生,开启了新的生活。
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压力比较大,经常会焦虑得晚上失眠到一两点。随之而来的就是口腔溃疡对我的疯狂报复。
长在喉咙旁边的溃疡,让我一度吞咽困难。我仍然以为这是“上火”,所以过节回家时,别人吃的都是大鱼大肉,而我只敢吃清淡蔬菜,还吃上了抗生素。
很快就到了2020年。因为疫情,不能外出的我每天都在家学习、做项目、开会、玩手机,本来就运动量不多的我更加缺乏运动了。虽然每天都吃蔬菜,口腔溃疡却依旧会反复发作,不能好好吃饭,我也就日渐消瘦了。
这段时间,我甚至出现了下阴溃疡。当时我怀疑是不运动和吃不好引起了免疫力下降,以及换了一种姨妈巾不适应导致的。
到6月份,因为要做项目,我就返回学校了。返校后我出现了咳嗽、低烧的症状,到校医院后,发烧的我当即就被扣下做了核酸检测,还做了雾化、输抗生素等治疗,但是症状始终不见好,最终校医建议我去大医院继续就诊。
于是我回家了,并在市里一家三甲医院的呼吸内科住了院,做了很多检查,其中包括骨髓穿刺,但都没发现什么异常。在此期间我的口腔溃疡也一直存在。
那时朋友圈里,我的小伙伴们都在户外活动,而我却躺在医院里,手上扎着针,周围都是老奶奶老大爷。我很痛苦,并感概,为啥自己这么年轻,却只能躺在病床上,哪也不能去。这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健康和生命的可贵。
在市医院输液丨作者供图
我一直在低烧,体重也从110斤左右掉到了100斤,却没有查出原因来。市医院考虑我可能是结核病,并给我试验性地使用了抗结核的药物,但没什么效果。最后在家人们的建议下,我从这里办了出院,并准备去当地一个著名三甲医院继续治疗。
在等待就诊的过程中,我再次出现了下阴溃疡,于是去了省妇幼医院检查,得到的结果也都是正常的(毕竟从来没有性生活),医生也只是开了些口服抗生素以及妇科洗液。
发烧和溃疡都好了
长胖算什么
来到著名医院的呼吸科,医生看了之前的检查结果,判断我不是结核病,并建议我住院观察。
在住院的第三天,一位风湿免疫科的医生过来会诊。医生看了一下我几天前抽骨髓的地方,发现针孔周围有些红肿,看起来就像个痘痘一样,随后判定我是“白塞病”。后来我才了解到这是白塞病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针刺反应。我反复出现的口腔和会阴部溃疡也是这种疾病的典型表现。
确诊后,医生给我开了对症的药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糖皮质激素,这种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使人发胖。吃药后我的低烧退了,也不咳嗽了,我便出院了,医生还嘱咐我每个月来医院复查。
于是我开始了漫长的用药过程。刚用药的前几个月,我第一次感受到,长时间不发作口腔溃疡是多么快乐的事情。虽然我吃了糖皮质激素后有点长胖,但还是很开心,与健康比起来,长胖算什么。
就这样愉快地过了近一年。有一天,我两侧的髋关节开始剧烈疼痛,甚至晚上被痛醒,白天走路还有点跛行。我立即去看了骨科医生,并做了髋关节的核磁共振检查。
医生看了片子说,我两侧髋关节有积液,考虑是白塞病导致的滑膜炎。而且我吃激素快一年了,所以也有股骨头坏死的风险,建议我去大医院再看看。
髋关节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丨作者供图
那一刻我心态又崩了,我之前从不知道激素还有可能导致股骨头坏死,我开始上网查……网上说,股骨头坏死会致残、无法走路,需要置换关节。我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我还这么年轻,还想去环游世界,就致残了?我承认我慌了。
骨科医生说这种情况要静养,所以我在家躺了差不多一个月,确实好了一些,虽然还是隐隐作痛,但是走路看起来没啥问题了。
目前我还在积极治疗中。
口腔溃疡太常见
但不一定是小病
可能很多人像我一样,都觉得口腔溃疡是小病,喷喷药就会好,但是长期口腔溃疡一定要重视!白塞病少见而且症状不典型,网上科普视频少之又少,很多非专科的医生对此也不是特别了解,不容易确诊。
我还算幸运,在出现严重问题前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听说有些患者的疾病累及了眼睛,在看不见之后先想到去眼科看病,而不是风湿免疫科,确诊白塞病之前的治疗治标不治本,使一些人不幸永久性失明。
白塞病患者服药时间长,价格也不便宜。譬如我自己现在每个月医疗费接近1500块钱,而且复查大都是去门诊,开的药也基本上都是自费,这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有人说白塞病是不死的癌症,我觉得倒也没那么夸张,早发现早治疗、积极对待,其实和正常人没有太大区别。该吃吃、该喝喝,多出去走走,我们最终都会好起来的~
医生点评
张升校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
白塞病,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丝绸之路病(最常见于从地中海至中国的丝绸之路区域)。它是一种以血管炎为基本病理改变的慢性、复发性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葡萄膜炎和皮肤损害,亦可累及周围血管、心脏、关节、胃肠道、肺、肾、神经系统等器官。
该病我国患病率为14/10万人,发病年龄多为15~50岁,男女发病率相似,但男性发病者更易累及重要脏器,预后较差。
口腔溃疡是该病最常见的症状,但正如文中作者所说,单纯的口腔溃疡常被误认为是“上火”或“缺乏维生素”,得不到重视。患者常常自行使用“消炎药”或促进黏膜修复的药物,甚至自觉“久病成医”“习惯成自然”而没有进一步检查。
其实,每年发作3次及以上口腔溃疡,且再有1~2个部位不明原因的顽固性炎症,就应高度警惕白塞病了。
白塞病有“全黏膜溃疡”的特征,除口腔黏膜外,患者还会出现食管、胃肠、会阴部黏膜溃疡,容易被消化科误诊为炎症性肠病,或被妇科、皮肤科误以为是性传播疾病。
另外,眼部的葡萄膜炎也属于黏膜病变之一。患者可突然出现视力下降、眼前漂浮物等症状,病情反复发作可引起黄斑萎缩、视神经萎缩和青光眼等,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
皮肤损害上,无菌性脓疮是白塞病常见的皮肤改变。作者脸上的“脓包”以及大学毕业前出现的腋下“脓包”就是如此。但无菌性脓疮也可因皮肤抵抗力下降而继发细菌感染,变为有菌性脓疮。
除此之外,骨髓穿刺后出现的针刺反应也是其特异性表现。针刺反应是指在无菌条件下针刺后12~48小时,皮肤上开始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斑丘疹,正如作者所描述的:针孔周围红肿,像痘痘一样。皮肤的这两个表现主要与皮肤高敏反应和皮下血管炎有关。
50%的白塞病患者可有关节痛,常为非对称的间歇性、非侵蚀性外周大、中关节受累,比如作者就出现了髋关节疼痛。
当出现这一症状时,急性期可能需要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秋水仙碱治疗,或关节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慢性期可能需要接受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或TNF-α拮抗剂等药物治疗。
这些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医生在给患者用药时会监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严格把握禁忌症。
白塞病的治疗上,糖皮质激素可迅速抑制炎症,防止不可逆的器官损伤,延缓疾病进展,因此白塞病的治疗离不开激素。然而满月脸、高血压、高血糖、免疫力低下、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等副作用的存在,使很多人闻“激素”丧胆,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这些副作用,就因噎废食。
医生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时,患者需要明白如果不用激素,疾病一旦进展到重要脏器受累的程度,则可能危及生命。而相比之下,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激素副作用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另一方面,当疾病缓解到一定程度时,激素可规律减量。同时有研究表明,适量运动也有助于控制病情,减少激素用量。
白塞病没有那么可怕。只要积极面对,遵医嘱治疗,患者可以和其他人一样,拥有精彩的人生。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辰光
编辑:紫衣、代天医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