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时,手持这招,比一万句催促都管用
“睡得晚,还赖床,出个门来难又难;作业慢,拖拉王,气得爸妈又抓狂……”
提起”拖拉“这两个字,果仁妈猜98%的父母想起的第一个场景,就是孩子从起床上学到出门前的这段暗黑时间。
兵荒马乱,鸡飞狗跳,鬼哭狼嚎,河东狮吼……脑海里漂浮着这些词汇。又想起前段时间大火的某个短视频——一位妈妈以拖拉治理拖拉,她不急就轮到孩子急了,而且还急得嗷嗷叫。
围观的父母纷纷拍手叫好,颇有终报一箭之仇解心头之恨的快意。
尽管不太建议经常使用这种绝地反攻大招,但里面有个值得点赞的核心,就是让责任回归到孩子本身,让孩子清楚拖拉的后果是需要由自己承担的。
笑完冷静下来,巡视一番自家的神兽,可能你会更加悲伤:从生活作息,到学习习惯、规划和任务,每次孩子拖拉,你都要经历无数次的崩溃和自我心理建设。
直到在某一天的深夜,疲惫的你终于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难道,我就真的就治不了这台小拖拉机么?”
其实可以的,今天就把这份秘籍交给你去拯救世界了好吗!
拖拉不一定是因为懒
对症才能下药
一个问题出现,只一个办法就想彻底解决,这是思想上的懒政。
比方说,孩子感冒流鼻涕了,我们要做哪些事?
孩子是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感染原因是没有好好洗手?还是最近有流感外出多了?
细分了原因,才能找到最佳治疗方式,做好之后的预防措施,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胡乱把药吃了再说。
同样的情况下,孩子的拖拉问题,不一定都是“时间观念差”“存心对着干”这样的缘由,而是我们要先去思考,到底是什么因才呈现这样的果。
有的孩子是自信心不够,也就是自我效能感低,害怕做不好就要承受父母的责怪,或者自己对自己感到失望。心态的消极和被动,用拖拉的形式来呈现。
有的孩子是能力问题,比如在学习上因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做题速度没有足够的训练,周围的干扰源太多,那么在写作业的时候就显得尤其拖拉。
有的孩子是缺乏条理性,或者说是不懂得拆分事情的主次和先后顺序,尽管忙乱但什么都没有完成,哪哪都做不好,这个时候混乱就容易变成故意拖拉。
有的孩子单纯就是对时间没有概念,毕竟时间是个虚拟的量度单位,就算成年人要学习和掌握它也难。
尤其对于大脑前额叶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孩子,很难懂事情后面还有事在等着,或者很难自控。你的做事节奏和孩子正常成长节奏相互为参照物,那可不就是拖拉。
大人国太习惯用成人的尺,来丈量小人国的人了。
找原因找到位了,咱们才能往下走,对症开药,一个药方包治百病的,那是庸医。
拖拉是孩子对父母的对抗
我在家庭教育的咨询里面,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说——
“方法我都试了,我也思考了很多原因,但是最后发现还是吼几声,甚至动手最管用。”
“你说的奖励手段我也用了啊,我说做完作业就可以看动画片玩游戏,随便你怎么玩,可是他就是还是要拖!我真的搞不懂了,都说了几百遍了,孩子为什么就是不懂这道理呢!”
尽管我们都知道,让孩子动起来的方法,就是找到合适的奖励办法,然后慢慢让孩子形成自发自主做事的正循环,这是理想状态。
但骨感的现实,总是一次次打击大人的积极性,都快成为父母路上必患的PTSD了。
那些无助的父母,讲了无数次道理,给孩子贴了“不爱学习”“拖拉”“贪玩”“馋嘴”“不听话”等负面标签,沟通的阈值上限也到了,跟孩子约等于在真空里交谈。
要知道,孩子是会认同内化这些标签的——是,我做事慢,喜欢拖拉。
这里就会产生两个问题,一个是前面提到的责任转移,不对拖拉后果负责;另一个就是阈值到了,把拖拉变成了对付父母的被动攻击,通过用拖拉的方式来激怒父母,达到隐形的对抗目的。
在这个前提下,孩子知道大人设置的奖励其实限制很多,而且还要讨价还价,有时候甚至做完作业还要加码!(毫无人性!)
这么艰难才能获得自己喜欢的奖励,要不还是拖一下算了,孩子们就是这么诚实。
这个感觉,和在常常PUA你的领导手下做事,奖励制度又不明确,能动性很差的公司里摸鱼划水,有什么区别吗?
如何开动一个“小拖拉机”
看到这里,你还能坚持住对自己过往的良心拷问,还愿意找解决方案的话,那么恭喜你,你是真的爱孩子。
前提是你已经理解了,孩子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迂回且曲折的,每个年龄阶段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但是不用担心,他们一直在努力成长,也终究成长。
毕竟做父母,本来就不容易。心理学大师阿德勒就安抚过焦虑的大人:成年人仅仅是理解自己就已经很难,更何况是理解儿童,而且还要根据响应的知识来指导儿童,这更是难上加难。
不管你现在处于什么状况,我们都可以使用一个通用模板来为孩子改进这个问题,因为拖拉是家里的共同敌人,而不是孩子的缺点。
1、和孩子一起找出原因
首先是耐心,在非正式的,双方都放松不激动的情况下闲聊,慢慢梳理找出症结,到底是什么原因干扰了孩子。有时候你会发现,原因远远比想象中简单。
比如有的父母发现,孩子只是觉得太吵,或者是书桌上东西太多,有时候就是想多一点玩的时间,或者给的奖励诱惑力不够,可能再一点点码,孩子就动摇了。
2、良好的互动关系是爱加激励
为什么我们在孩子拖拉的时候,更喜欢下直接命令,在命令无效的情况下,又忍不住使用吼和打的手段?
因为我们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大脑的带宽没有太多精力,思考出一个解释给孩子,这个解释还要适合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
解释是让孩子感受和理解你的爱,告诉孩子,动起来是有原因的,还会获得奖励。
比如把:“你要是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我就要打你了!”改成:“妈妈想给你做你喜欢的烤吐司当早餐,但它冷了就不脆了,咱们赶紧起来刷牙吃烤土司吧!”
动力是不是立马不一样!
当然你还可以自由发挥组合,把难以克服的部分,变成完成就有的即时反馈。比如直接在路上表扬:“今天妈妈说完你就爬起来了,让我们能慢慢享受美味的早餐,真开心啊!”
记住,孩子是因为爱父母而听话,而不是因为天生就知道对和错。
3、和孩子一起做个方案吧
这个问题需要父母们放下自己,引导孩子来提出属于自己的解决方案。
可以先把问题从大目标分解为小模块,比如睡觉前,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拿出来,或者是在门口贴上出门前的check list;在要做作业的时候,把难的地方先提出来解决;甚至让孩子要求爸爸妈妈在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发火,约定个冷静关键词,比如喊个“天线宝宝”就要停下发火。
正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复循环,巩固成果。
过程会有反复,也会有更严重的情况出现,但需要凭借这些基础的原则坚持到情况好起来,你也一定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毕竟父母也都是需要被肯定和鼓励的大孩子啊。
4、一起学习,完成不拖拉省下来的时间
就跟赚了钱不花的道理一样,不享用成果,节省出来再多的钱和时间,意义都不大。
就像很多人从小并没有被培养出合理的金钱观念,只懂储蓄而不会打理和流通,时间也是一样,很多人闲暇时间只会去打游戏,刷视频。
不是说这些休闲方式不好,而是真正独处的快乐,其实还有很多,孩子看不到按计划省下来的时间有什么好处,那计划也没有意义。
你可以身体力行地让孩子明白,原来早点完成作业后,除了看动画片,还能和爸妈玩耍、散步;早点起床,上学前可以经过公园看看花儿。这个世界并不需要过得像打仗一样兵荒马乱。
从容一些,我们看到的更多一些;
后退一步,孩子其实能做得更多。
直播预告
如何给孩子选合适的书?
科普书该怎么读?
如何让孩子对科普书感兴趣?
孩子阅读相关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向朱新娜老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