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聪明不聪明,大家通常会从哪几方面判断呢?
调皮捣蛋的孩子更聪明?
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更聪明?
会玩、爱看书的孩子更聪明?
智商高,就是聪明?
跟爹妈小时候比?跟“别人家孩子比”?
.....
果仁妈身边有不少家长非常乐衷于讨论、观察自家娃聪明不聪明。一方面生怕万一是个天才耽误了,另一方面则是找个借口,方便甩锅——“孩子不聪明,怎么都教不会,我也没办法”;或者找个理由,以证明自己很棒——“都是我基因好,才生出这么聪明的娃“。你会关注自家娃聪明与否吗?相比于聪明与否,我们更推荐大家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天赋,然后帮助孩子充分发挥天赋优势。
你眼中的“聪明与否”
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大部分家长们期待的“聪明”,通常是指反应快、记忆力强、理解力强、知识面广,最好还能附加上专注力高、表达力强、配合度高(听话懂事)、坚忍不拔等有助于提高学业成绩的特点。
但如果将目光从孩子的“求学期”,扩展到孩子一生的发展,就会发现,决定孩子学业成绩与一生成就天花板的,往往不是聪明与否。甚至聪明不聪明,都不一定能决定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是否优秀。
相比于“聪明与否”,以下这些因素,对孩子一生的成就、幸福,发挥更关键的因素:
也就是说,比起单单期待娃“聪明”与否,不如学着观察、评估孩子的天赋和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娃一生发展有利的学习习惯、思维模式、眼界格局、生活方式,这才是满足未来社会所需要人才的基础。纸上谈兵终觉浅,普通父母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未来更有竞争力呢?孩子的“聪明”/“天赋”可能会表现在不同方面,咱还得多让孩子去尝试,然后持之以恒的仔细观察、耐心发现。比如,有的孩子观察力、对文字的理解力或许没那么强,但对音色、音调、节奏以及音乐中传达的情感有高度敏感性,学习乐器上手很快,这说明孩子可能具有较好的音乐天赋。比如,具有人际天赋的孩子可能不擅长推理、运算,但却同理心强、擅长倾听、乐于帮他人解决问题,人们都喜欢和他/她交朋友[1]。我们的孩子有幸生活在这个包容开放、新兴职业不断萌芽的时代。我相信孩子任何一方面的天赋和特长只要被社会需要,都有机会发展成才。现代家长有很多都认可“鸡娃需先自鸡”的观点,在我看来,这话挺有道理。“自鸡”不仅能让自己保有持续精进的状态,给孩子做出良好示范;还有可能改善自我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继而综合提升孩子的教育环境。即便单从“智商”角度来说,有研究发现,居住地、体力活动水平、家庭收入水平、父母教育程度、父亲职业等后天环境因素和孩子的智商有关[2]。身体活动水平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对孩子“智商”发育越有利。此外,有些学者表示,给孩子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陪孩子阅读和交流、给孩子提供和年龄适宜的玩具、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并和他人互动,培养一项体育或艺术爱好,对促进孩子未来发展有很大帮助[3]。而这些,也需要一定的家庭资源支持,也和父母的“自鸡”程度有关系。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有充足的爱意,还要提供充分的陪伴和支持。让孩子勇于尝试、犯错,勇于发展和实践自己的想法,勇于破除各种思维框架对自己的限制,找到更多可能性。如前所述,孩子的天赋可能表现在方方面面。若孩子的天赋方向和传统观念有一定偏差,那就更需要父母的陪伴、支持和理解,做孩子最坚实的后盾。哪怕我们并不精通或擅长这个领域,也应该支持孩子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出钱出力,丰俭由人,但态度绝不能消极。要知道,保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帮助孩子保有长期学习热情、取得成就的重要环节。4、给孩子机会多输出,让孩子找到成就感、掌控感、引领感孩子在学习、探索过程中取得的微小成就,或许在我们眼中算不上惊天动地,但也要发自内心的肯定。和孩子互动时放下“父母”的身段,认真聆听、虚心请教,给孩子机会展输出自己所学,能让孩子增强自信和掌控感,激发继续探索的兴趣。如果能对孩子予以平等的尊重,我们往往能发现他们身上诸多可爱,甚至可敬之处。因此,给孩子输出机会并不只是对孩子有利,很多时候,我们也可以从童言稚语中获得启发,从孩子对事物的投入和专注上获得力量。比如我经常会让女儿给我讲,她搭建的乐高作品背后的设计和故事,这不仅能锻炼她的表达能力,也能让我在聆听中感受到童心世界中的小美好。总之,育儿之路,道阻且长。既为人父母,就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扩展、提升自己的认知和眼界,并尽力用爱和时间陪伴孩子走向远方,才能不负这场亲子之缘,点击在看,我们一起成长吧!
编辑丨林乙乙,也是章鱼妈,一个3岁男孩的妈妈
参考文献丨
[1] https://rainforestlearningcentre.ca/multiple-intelligences-in-early-childhood/
[2] Makharia A, Nagarajan A, Mishra A, Peddisetty S, Chahal D, Singh Y.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intelligence quotient of children. Ind Psychiatry J. 2016;25(2):189-194.
[3] https://www.webmd.com/baby/features/what-makes-kids-intelligen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