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破掉一周年时,我买了个蛋黄作纪念
虽然我早就听过这种疾病,但从未想过只是跟6岁儿子玩了会“斗牛”,我的“蛋黄”就破掉了,还因此住了院。
部位和感觉像痛经
但程度很夸张
11月底,坐标深圳,时值周一。
相信每一个打工人都知道,周一是个什么嘴脸!早餐当然是吃不到嘴里的,脚不着地忙了一天,旧项目结项复盘、新项目核对进展,本周五就是验收日,来的都是大佬,我一个都不想得罪。
眨眼之间,就到了下午5点,甘特图(一种项目管理常用的表格)还没完善呢。我沉浸在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里,感觉自己站在宇宙的中心呼唤“快”!
突然,毫无预兆地,我感觉小腹疼,而且疼得比较厉害。我蜷起身子,捂住腹部,似乎缓解了一点。一阵便意袭来,我匆匆跑去厕所,但是没拉出任何,就索性刷刷手机,享受一刻“带薪休息”。
刚回到座位,一阵更猛烈的腹痛袭来,仍然伴随着让人不适的便意。我捂着肚子,坐在工位上,一动不敢动,因为我感觉每动一下,就要多承受一份痛。这个疼痛的部位和感觉都与痛经类似,但是程度却非常夸张,我从来没经历过。
一位路过的同事瞄了我一眼,问:你没事吧?脸色好像很差。我甚至没有力气回应她。
我又一次冲向了厕所,说是冲,其实不贴切,我内心很想尽快到达厕所,但是我的人几乎是拖着脚步蹒跚飘过去的。
关上厕所门,我直接坐在了马桶盖上,把双腿蜷缩起来,像一个蛋紧紧抱着自己,似乎疼痛缓解了三五分钟,但不多会儿,我又疼到变形,干脆蹲到地上。有一阵子,我觉得腿都发软,好像蹲不住了,背后的衣服也都被冷汗弄湿了。
想起前同事每次痛经都脸色发白,一副要休克的样子,当时我不太能感同身受,今天,算是明白了。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我逐渐缓过劲来。厕所里的同事来来往往,我蹲在格子里反复纠结要不要去挂个急诊,没想到剧烈的疼痛竟逐渐缓和了。
医生说:“马上去住院!”
作为一个十分关注自己健康的人,虽然我还在工作,但已经嗅到了一丝异常气息。
我的脑海中闪现出一些画面:腹疼症状应该是从上周末就开始了,休息后可以缓解,当时我以为是姨妈快要造访,就没当回事儿。周六疼了一会儿,周日又疼了更久一会儿,今天周一,疼得排山倒海。
大脑继续飞速盘算:现在下班了,去医院也只能挂急诊,急诊妇科基本不用排队,耽误不了什么事情,要是没事儿我再回来加班。成交!我迅速下楼拦了一辆的士,去了最近的三甲医院。
到了急诊,医生开了血常规、尿常规及B超等检查,我按流程推进,B超果然有点问题,超声医生说怀疑黄体破裂。黄体破裂?好吧,难怪我这么疼!以前看过果壳的科普文章,它有个闻名遐迩的特质:剧烈的疼痛感。
躺在超声检查床上,我不禁对自己刚刚想要硬撑的想法感到后怕,同时又庆幸自己做出了果断的决策。
接着,我拿着报告回去找急诊医生,医生一看单子,一边啪啪盖着小章子,一边跟我说:你住院吧!我傻眼:蛤?还要住院?
医生说:“是的,你还有盆腔积液,血常规结果也不太好。”我:“可是,医生,我周五有个大项目,能不能周末再来住院?”
医生的回复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不能!马上去住院!
超声报告 | 作者供图
男医生的手臂被我从白捏红
再从红捏白
计划不如变化快,一个半小时之前我还以为自己要回去加班,现在我拎着在医院小卖部买的拖鞋、一次性内裤、消毒湿巾、牙膏牙刷,站在了妇科住院部,风萧萧兮易水寒。
夜班护士对于突然造访的我(新增工作量),短暂地感到惋惜,立刻切换到专业问询模式:“近期有没有剧烈运动?”
“没有。但我上周末和6岁儿子做过斗牛之类的游戏,对肚子有一定冲撞,大半夜他和他爸爸还在跳舞,我当时就说我肚子不舒服。他们还疯疯闹闹、没心没肝。”
接着护士给我办了住院,然后让我马上躺下,减少走动,并给我上了监护仪。嗯?这和我心中的剧本不太一样。监护仪是什么情况?我以为自己只是来挂水的。后来得知,黄体破裂最怕的是突然大出血,万一出现可能有生命危险。
我的床在走廊,总感觉有阴冷的穿堂风,头顶的监控仪一直发出哔哔哔的啸叫。我躺在床上,给人在外地的队友电话告知了情况,然后简单知会了父母,最后去工作小群火速交接工作,半个小时统统搞定,发挥了一个中年妇女应有的生猛本色。
大概晚上9点,来了一个男医生,说要给我穿刺。穿刺?!听着很不友好。
现场还有一个女医生、一个女护士,三个人围着我,拿着一支长长的针,说:“我们要抽一点积液去化验,会有一些疼哦,你要忍一忍。”我说:“好,来吧!”
接着就是那位女医生换着角度用针戳我,我疼得吱哇乱叫,男医生说:“你不要动,你要是实在疼,可以捏我的手臂。”那我确实也没在客气,把他的手臂从白捏红,再从红捏白。
女医生说:“咦,你这有点黏连,角度不好找,没抽出东西啊。”她举起针筒,给我展示了里面大概只有几滴的血水。
男医生自告奋勇:“我来吧!”我倒吸一口凉气:“还要来?”
夜里十点,检查室里传出一个凄厉的女声,惨烈程度直逼国产剧里的难产桥段,细节按下不表,总之,男医生迎难而上的挑战,最后也以失败告终。四人乘兴而至,败兴而归。
我抹了抹眼角飙出来的眼泪,扶着老腰回到了病床。
当天夜里,护士来抽了我十几管血。我迷迷糊糊睡着,十二点多,护士又来说要补抽一管,我警惕地问:“是不是有指标异常?”护士搪塞说:“没有啦,你别多想。”
理智的我告诉自己:“别信她。”
感性的我:“好害怕,可别是什么了不得的大病。”
理智的我又告诉自己:“要相信概率,大病是小概率事件,概率统计了解一下。”
感性的我:“概率的神奇在于,发生在自己身上,只有0%和100%两种。”
……
第一天住院的夜晚,我就在这样的天人交战中,渐渐睡去。
保守疗法效果不错
我很快就脚下生风了
第二天,开始正式保守治疗,各种输液的药物,一袋接一袋。医生和护士时不时来问我肚子疼不疼。
说实话,最疼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我体征平稳,躺在床上刷视频、看小说、在小姐妹的群里聊天打屁,一个工作日的白天,这样的跷脚生活还是过于奢侈了。
有个护士小姐姐看到我拉着挂水瓶自己上厕所、拿外卖,关心地问:“你家人没来吗?”唉,无奈,队友和家人都在外地,我想着需要手术的话再让他们来,如果只是挂水,还是别兴师动众了,毕竟疫情当前,都不容易。
第二天下午我就搬进了六人病房。接下来的日子就在逛(某宝)吃逛吃中度过。周五的项目也进行得很顺利。
非常幸运地,保守疗法效果不错,我很快就可以到处溜达了(事实上我一直在溜达,没有了吊针的羁绊我更是脚下生风)。
后来,那晚补抽的血,也在查房汇报的过程中被破案,原来是血糖异常。不过医生说急性发病期血糖有时是会波动,复查就正常了。我寻思也许是那趟穿刺之旅搞得身体如临大敌,血糖飙升。
快出院的时候,医生还很负责地帮我看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但我仗着没有明显不适,出院后一直没有再随访。回过神来,哇呀,一年过去了!
经此一役
我的生活习惯飞跃了
自那以后,我儿子再想玩顶牛游戏,我会指指肚子:拒绝!因为这里有一颗破掉的“蛋黄”。
今年给儿子的圣诞礼物,就选个蛋黄吧,纪念我的“蛋黄”破掉一周年(也是相当不走心的礼物了)。
纪念“蛋黄”破掉一周年 | 作者供图
经此一役,队友和小姐妹们借机对我的生活习惯进行了全方位批判。回顾至今,除了依然不运动外,我的饮食、休息情况都有了很大的飞跃,2022年还要继续提升生活品质!
疾病,当然是苦难,但也可以是启示。
有时候,我们厌恶的上班、下班、吃饭、睡觉的刻板生活,也许正是某些朋友梦寐以求的正常节奏,疾病从不讲朝九晚五。
愿安康,要惜福,祝福各位宝宝,和我自己!
医生点评
陈雄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主任医师
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好发于14~30岁女性。
卵巢在排卵后会形成黄体,因新鲜时呈黄色,因此被称为黄体。卵巢黄体分泌黄体酮,黄体酮是一种天然孕激素,在体内作用于被雌激素激发过的子宫内膜,为维持妊娠所必需。黄体可逐渐长大,在排卵后7~8天达到峰值。若卵子未受精,黄体仅维持两周即萎缩;若卵子受精,黄体可形成妊娠黄体,功能可延长,至妊娠3个月末才退化。
因此,黄体破裂大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的前7~10天,妊娠早期如出现下腹剧痛,也应考虑是否有黄体破裂可能。黄体破裂可引起小血管破裂,出现盆腔内出血;如果此处的血管较丰富,出血未能自行停止、量持续增加,可引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黄体除少数会自发性破裂,其他多有诱发因素。其中,压力因素包括下腹受到重力撞击、剧烈活动以及便秘情况下用力排便等,以上均可导致腹腔内压力骤升,导致黄体破裂。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因在同房时盆腔内充血致使黄体内血管扩张,同时因下腹部受到强烈冲击增加黄体破裂的风险。除此之外,黄体本身在正常情况下有内在少量出血,当出血量过多,黄体内压力过高也会诱发黄体破裂。
黄体破裂后患者常表现为下腹坠胀、剧烈疼痛,少数患者有阴道出血,严重者休克表现为心悸、视物旋转及四肢厥冷等。本文的作者以腹痛起病,随后诊断为右侧黄体破裂。结合作者的陈述,考虑原因可能是做游戏时肚子受到冲撞引起。所幸作者就诊及时,经过保守治疗后出院。
黄体破裂有时可与宫外孕、阑尾炎、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情况相混淆,一般需要妇产科医生结合患者的病史、查体以及相关辅助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妇科B超、CT等)的结果进行鉴别,阴道后穹窿穿刺出不凝血有助于判断出血情况。
一旦确诊黄体破裂,需住院治疗,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方案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病情而定。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则首选药物保守治疗。若患者出血量较多,生命体征不稳定,则通常选择腹腔镜探查甚至是开腹探查术——将黄体剥除并予以缝合止血。
育龄期女性每个月都会形成黄体,都有发生黄体破裂的风险,因此需将预防放在首位。在月经前一周内,谨慎进行可能增加腹内压力的活动。若出现剧烈腹痛、下腹坠胀等不适症状,应立刻停止运动并休息,同时注意观察腹痛的变化;若疼痛进行性加重,应及时就医。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百岁小格
编辑:养羊的猫、代天医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