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尝试滑雪摔了尾骨,我屁股上的毛发开始往里长了……
故事起源于八年前的一个冬天,当时我还在美国念大学,和同学们去了当地的一个室外滑雪场,尝试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滑雪。
无知者无畏,我登上了一个高高的山坡,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从山顶滑下,结果当然是摔得人仰马翻,我尾骨着地。当天晚上便淤青了一大片。去当地的小诊所看了一下,医生只是让多休息,过了两天淤青也消了,我以为事情就这么简单地过去了。
然而,之后的每一年总有两到三次,每次一到两周,我尾骨疼到不能弯腰、不能平躺、更不能坐下。
做了个引流手术,没用!
我理所当然地认为是骨科疾病,八年里看遍了北京和上海大医院的骨科医生,做了N次X光和一次核磁检查,骨科医生们的结论却出奇地一致:骨头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告诉我在疼痛的时候用热毛巾敷一下。我照做了但却没有任何缓解。
2019年,我疼痛的次数越来越密集。每天早上醒来,我都向上帝祈祷不要有问题,但上帝应该是没有听到我的声音,尾骨的疼痛以几乎每月一次、每次两周的频率折磨着我。
2020年初,我的尾骨又开始疼痛。不同的是,这一次的疼痛伴随着红肿和低烧,尾骨处还出现了一个脓包,缓缓地往外渗着脓液。
骨科医生:你的骨头好着呢!丨图虫创意
我赶紧挂了号冲向医院。骨科医生一看,让我转普外科。普外科医生诊断是蜂窝组织炎。简单的抽血化验后,我便走进了手术室开始做引流手术。
手术是局部麻醉。打麻醉针非常疼,但我并没有感觉不能忍受,还想着麻醉针疼完以后手术应该是没有感觉的。然而10分钟以后,事实教我做人。局部麻醉的效果到不了肌肉深层,我清晰地感觉到医生正拿着器械挑开我的伤口,之后用尽全身力气按压了下去,想要挤出所有的脓液。我叫得如杀猪一般,最后连医生都不忍心再下手。手术结束包扎完之后,我和医生都是一身汗。这种手术一般住不了院,所以手术后十分钟我便一步一步艰难地挪着回家了。
之后便是隔天来医院换药。因为事先了解过引流手术换药的疼痛和惨烈程度,所以我在心理上做了充分的准备,换药的时候也没有那么难熬。换了四五次药后,医生说我恢复得不错,继续换药就可以了。
没想到,真正的痛苦拉开了篇章。
鲜血混着透明的液体涌了出来
新冠疫情开始,医院的门诊不开放,我只能去急诊换药。换了几次药之后,我皮肤大概愈合了,掐指算算距离手术一个月,时间上也差不多。
我兴奋地回家照了照镜子。镜子里感觉新长好的皮肤软软的,我用手摁了一下,一瞬间,鲜血混着透明的液体涌了出来,甚至喷到了镜子上,用手挤一下还能听到空气的声音。伴随着恐惧和震惊,我赶紧去了医院急诊室。急诊医生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帮我检查清理了伤口,说我之前所有长好的肉都液化了,一切需要重新开始。
新冠疫情越来越严重,我便开始让家人帮我在家换药。每天早晚两次,妈妈需要将纱布抽出,碘伏消毒伤口,再将新的纱布塞回伤口。就这样又持续了一个月。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我尾骨处的洞口越来越浅,越来越小,我祈祷着这一次可以痊愈。
事与愿违,在某一次的换药过程中,妈妈突然发现我的伤口正下方有几个针眼一样的小洞,用力按一下还可以按出血水,慌张的我再一次冲向了医院急诊。
还是那个急诊室,还是那个急诊医生,他用手术剪刀轻轻地挑开了我的皮肤,血水再次涌了出来。此时,我的眼前一片黑暗,绝望之情无以言表。
我和妈妈连夜坐着一列空旷到只有我们两人的高铁在疫情期间回到了家乡上海。万幸的是上海的门诊开着,医生看了伤口后告诉我,这个病归肛肠科管,学名“藏毛窦”。
我这个病归肛肠科管,学名“藏毛窦”。丨原图:healthjade.net
肛肠科医生用一根银丝从我针眼般的小洞中穿进探查,发现每个小洞和无法愈合的伤口大洞是连通的。医生当即开下住院单,等我做完所有检查后安排了第二天手术,这次不再是引流,而是窦道切除。
手术过程中,我闻到了
自己屁股烧焦的味道
手术前我特别紧张,一是因为没有信心这次可以痊愈,二是因为我还从来没有经历过腰麻。术前我在全身颤抖的情况下被打了留置针、用了镇痛泵、插了导尿管,然后腰部拱起,打入麻醉。之后便是上半身不受控制地抖动,下半身毫无知觉地结束了手术。手术过程中还闻到了一股烤肉的味道,聪明的我当然能猜出这是医生用电刀的结果,正是我屁股烧焦的味道。
术后六小时不能进食不能翻身,然而工作容不得我胡思乱想,我在下肢完全不能动的情况下依然身残志坚地用上肢完成了工作汇报PPT。六小时后我终于可以微微进食,却感觉下体一热,连姨妈也来我的病床凑热闹。赶紧找护士帮我拔了导尿管,垫上姨妈垫,连着手术伤口上的纱布,我感觉自己穿了一个厚实的纸尿裤。
这不是我,但是手术后的伤口以及切除的窦道大概就是图中的样子。丨pilonidalsinus-zentrum.de
之后我便开始了三周的住院生活。疫情期间医院封闭管理,家属不得探视,我的生活中便只剩下了老板新布置的工作和每天两次换药,日子非常平静甚至有一丝久违的美好。美中不足的是,每次换药都有好几个医生看着,其中还有一个很帅的小哥哥,而我不得不每天两次地在所有人面前脱下裤子,少女心深受打击。
三周后我出院了,伤口是开放式的,没有缝合。医生叮嘱为了让新的肉肉长得结实,一定要用力地去压伤口。我便在家自己做了一个小沙包,放在伤口处,每天用全身的力气压着,疼到肌肉抽搐、面容扭曲。每天依旧两次换药,还是妈妈操刀,此时她已经是一位有经验的选手了,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并且可以自动屏蔽我哀嚎的声音。
术后第三周换药的时候,每次都是用棉花把洞洞填满,下次换药再拿出来。丨作者供图
每周仍需要去一次医院门诊,医生如做手工般用剪刀将我的伤口修剪整齐,当时的我对疼痛已经麻木,只盼望此生还能有康复痊愈的一天。
又一个月后,我的伤口终于痊愈了。做完B超,医生确认没问题后,我欢快地订了高铁票,奔向了我的工作。前后历时小半年,我终于可以正常地走路、平躺和坐下,这些平时最普通的动作此时却带给了我深深的幸福感。
我感恩医生,感恩家人,感恩我有康复的一天。只是医生说这个病有一定的复发概率,估计心理阴影这辈子都会伴随着我。
医生点评
孙轶飞 | 河北医科大学讲师、肛肠外科主治医师
在二战期间,很多士兵因为长时间坐吉普车颠啊颠,结果导致了藏毛窦,所以这个病也被称为“吉普车病”。藏毛窦只发生在骶尾部,其发生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因素导致,比如吉普车上颠啊颠。这位朋友之前的摔伤很有可能就是导致藏毛窦的诱因。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藏毛窦是毛发的生长方向出错了,本应向外生长的毛发向内生长,结果引起了感染等一系列后续问题。
很不幸的是,作者用切身经历体会了“一系列”三个字的真正含义,我个人深表同情。下面简单总结一下就诊流程,希望能帮助这位朋友理解这次就诊的教训,如果将来亲戚朋友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少走弯路。
1、诊断。对任何疾病来说,明确诊断都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而明确诊断需要对口专业的医生,这其实也体现出了现有医疗体系无法解决的弊端,因为随着医学水平的进展,专业越分越细,医生有可能对自己专业以外的问题不够熟悉。当然,这也意味着对自己专业以内的问题研究越发精深。所以在遇到不太容易诊断的问题时,尽量去三甲综合医院就诊,因为“综合”意味着科室齐全,对于不太容易确定的问题更方便听取其他专业医生的建议。对于这位患者来说,在骨科反复就诊藏毛窦问题,确实是运气不好,如果一开始就在普外科(肛肠外科也是普外科的分支)就诊,可能会少走一些弯路。
2、治疗。对于化脓性感染的切开引流,充分敞开感染灶以利于引流非常重要,尤其是藏毛窦这样伴有瘘管形成的感染,所以作者最后的伤口是开放式的,没有缝合。另外,术中一定要探查到每一个瘘管,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为瘘管有可能比较深,而且出于避免感染扩散的考虑,选择腰麻可能会好些。
3、从这位患者的治疗过程可以看出来,基本上“找肛肠外科医生就诊”是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受的罪是没找对方向,在此之后虽然也受罪,但是方向正确,治疗效果比较理想。所以,选对医生的专业非常重要。但对于患者来说,确实很难做出这样的选择,所以总的来说,大概只能说是……运气不好……
最后,向这位朋友致敬,在整个治疗过程里真的是承受了巨大的痛苦,祝您此生再也不要碰到类似的痛苦。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Sally
编辑:黎小球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