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吹吹吹,60岁的婆婆肺癌后也能轻松吹气球
2019年11月,60岁的婆婆觉得自己的心脏好像跳得不太对劲儿,有时还胸闷发慌,又考虑到已经有一年多没有体检了,就决定去住院检查一下。
婆婆是个乐观开朗的人,挺胖的,日常腰腿疼。也有常见的三高,血压靠降压药,血糖靠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调整,都还算稳定。血脂没有专门吃什么药,主要通过注意饮食来调整。这次住院是体检,不是重病,也顺利地被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了,所以她状态不错,轻松欢乐,让我们忙自己的去。她则和同病房的阿姨们聊天聊得不亦乐乎。
要命的不是心脏,是肺部结节
住进去的第一个周末,我和老公正在给婆婆买好吃的,突然接到了医院的电话,要我们过去“谈一下”。老公有点懵,我们赶紧赶到医院,第一时间冲到医生办公室。
医生见到我们说了句“行,是病人子女挺好,跟年轻人交流省劲儿多了”。然后干脆利索地开始展示各项检查结果,看到肺部CT片子的时候他突然严肃起来:“这里有个磨玻璃结节,7毫米左右。昨天我们请胸外看了一眼,感觉不太好,估计你们得转科了。”
我们也不懂“磨玻璃”有多严重,但听到“感觉不太好”这五个字时,确实整个人都不好了。老公磕磕巴巴地问:“啥叫磨玻璃……不是不是……怎么个不好了,转哪?我妈心脏没事儿吗?”
医生有点无语:“小伙儿啊,刚才不是跟你说了吗,目前没看出心脏有啥大毛病,先解决要命的问题吧。”
“要命?咋还要命了!”我更没出息,已经快哭了。
医生十分淡定:“有可能是肺癌。”
“可是我妈没觉得肺难受啊……”老公已经彻底慌了。
医生应该见得多了:“有症状就晚了。”
看着被吓到石化的我俩,医生也耐心安慰:“倒也不用慌,早发现早处理,这方面我们就不专业了,转到胸外科去问问专家吧。”
从医生办公室出来,我和老公不约而同掏出了手机,进入了疯狂查资料阶段。这时就高下立现了:他打开了搜索软件,我打开了丁香医生。嘿嘿。还好上边大部分信息都是说“磨玻璃结节大部分不是肺癌”或“磨玻璃结节发现得早大概率没啥事”之类的内容,这才让我俩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跟婆婆沟通,同时安抚公公,两老都不能吓着。这件事呢,我责无旁贷,毕竟我的人设一直就是“气氛调节小能手,心理疏导小专家”,所以我在病房门口做了下表情管理,然后脚步轻快面带微笑来到病房对婆婆说:“妈,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你先听哪个?”
“哈哈哈哈哈哈,”婆婆直接就乐了,“咋了,检查结果不好呀,都听,你随便说。”
于是我就直说了:“坏消息是肺部查出一个结节,你得转科做进一步检查,还可能得手术。好消息是发现得特别早,即使长得不是什么好东西,切除了就啥事儿没有。”
“啊哈哈,那就转吧!”
婆婆确实是个聪慧且通透的人,她从容接受了转科检查治疗的建议,并表示一定好好配合。我和老公都松了一口气。
发现得早,手术就能根治
转到胸外科后,我们第一时间去请教了胸外科方主任,他很耐心地在电脑屏幕上将片子局部放大,跟我们解释说:“我分析这是个早期的小腺癌,可以做手术。这个结节虽然小,但是你们仔细观察,这里有一根血管在往外长,旁边还有小血管在向着它生长,这就是肿瘤的表现。”
方主任经验丰富,肯定看出来我和老公瞬间都脸色大变,于是又接着说:“因为发现得非常早,所以手术就是根治,大概率后续不需要化疗放疗。但是具体情况还是得看术后病理的结果。”这让我们放心一点了。
不过我们也很关心:“那手术后会不会很遭罪?”
“胸腔镜手术,就打三个眼。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了。术前再做些检查,尽量把风险都排除一下。”
呼,截至目前,我们得到的消息都算好消息。手术前,各种检查一顿折腾,包括手术前常规的血液检查、传染病检查、加强型CT(据说是为了检查是否有癌症转移)。婆婆说当属支气管镜检查最难受,从鼻子下镜的时候捅得她又疼又恶心又上不来气儿,据说还被捅了两次……但乐观的她也都坚强地扛过来了。检查结果也都挺好的,最关键的是没有发现转移灶。
到了手术日,虽说我相信医生,相信科学,也知道这样的手术非常成熟,但仍然担心害怕,感觉自己心跳巨快,呼吸急促。老公就更不用说了,虽然装出一副坚强的样子,但明显坐立难安。婆婆早些年做过子宫切除和阑尾炎手术,近几年还因陈旧性骨折进了回手术室,算是经历过大风大浪,所以此刻她最平静,有说有笑,还反过来安慰我们“别担心”。
手术大约用了2小时,术中大夫出来谈话时给我们看了切掉的肺部组织,暗红色的一团,我没敢细看。方主任告诉我们,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医生们做手术的时候是按照肺癌做的,附近的淋巴结也做了清扫,这样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复发。我和老公千恩万谢。真是有责任心的医生。
手术这天婆婆的姐姐和弟弟等亲戚都来了,也确实帮了大忙。比如婆婆这个体重,在从手术床转移到病床上时就多亏了舅舅、姨夫这两个“壮劳力”。
而术中病理显示良性,术后病理出来也和方主任一开始的判断结果一致,是个分期很早的小腺癌。因为处理及时,确实达到了术后根治。不需要放化疗。
我们总算能彻底放心了!
吹气球恢复得快
虽然是微创手术,较之过去的开放性手术肯定是优势巨大,创伤小恢复快。但是,按婆婆的话就是:“这罪!还是没少遭!”
首先,术后一定要做的是练习咳嗽和吹气球,加速体内废液的排出和肺功能的恢复。这两项练习都很艰难,疼痛伴着气短,需要人的毅力。婆婆是位模范病人,心态又好,她说上不来气儿的时间并不长,术后5天左右就已经跟以前一样呼吸顺畅,吹气球也是轻轻松松。婆婆真是强大啊。
图片来源:istockphoto
其次,术后最痛的部分当属拔引流管。手术完会从打的小孔插引流管进到肺部,让废液排出,护理的时候也要观察引流量和液体的性状,恢复好就可以拔引流管了。而怎么说呢……婆婆的脂肪层还是有一定规模的,加上血糖偏高,引流管处的刀口都化脓了,拔管后要把伤口处的脓液处理干净,需要用力挤甚至用刀刮,处理后还需要缝针。
据说这个过程没用麻药,疼得婆婆满身大汗,医生也累得满头是汗……后期刀口愈合也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这可能也是因为个人身体的特殊状态造成的,所以平时还是要多锻炼才好。
做不做基因检测?这是个问题
术后,方主任建议做基因检测,查一查是否有突变的基因导致了肿瘤发生。我之前也听说过基因检测,但印象中都是需要吃靶向药的病人才需要做,而婆婆的结节已经根治了,所以我很疑惑。方主任解释说,如果发现突变基因,并有针对的药物,可以吃一段时间预防复发。
又到了沟通的环节,我们担心的是,从住院到出院,我们基本没和她提过“癌”这个字,术前跟她沟通时说手术切除的是“结节”,目的是将病变扼杀在摇篮,而且已经根治,后续没有需要她配合的治疗了。如果现在让她去做基因检测,会不会让她自认为病得很严重。
还好方主任打消了我们的疑虑:术中的标本就可以做检测,患者不必知道。
这就太好了。大概一周后收到了检测结果,显示没有任何突变的基因,也就没有吃靶向药的必要了。这时候我们真感觉到运气加持。
选合适自己的方案
手术中,医生也会考虑病人的家庭经济情况来做合适的安排,方主任在给婆婆制定治疗方案的时候跟我们说明过,胸腔镜手术可能有一些报销比例比较低的项目,如果没有太大的经济负担,且这样的方案对患者最有利,就这样安排了。
最后婆婆的手术,整体花费6万多,自费部分大概3万,另外就是基因检测费用8000元。整体上我们还是很欣慰,毕竟能换来健康就是最好了。
我们的庆幸
肺癌风波就这么过去了,婆婆没有因肺部手术而导致任何并发症,复查也都没啥问题。她出院不久,新冠疫情就开始了。我们回忆时无不唏嘘感慨,结节发现得早,无异于捡回来一条命。但凡发现得再晚一些,能不能住院、手术就都是未知数。对我们大家来说,这实在是不幸中的万幸。
仔细想想,婆婆能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主动体检,从善如流地服从治疗安排,实在也是我们的福气。她本身就有睿智的头脑和开放的心胸,另一方面,我猜也确实得益于我们平常打下的“基础”:作为医学爱好者,我们经常对长辈们深入浅出地分享一些医疗科普知识,也会在长辈有一些小不舒服的时候给出有效的建议。
所以婆婆在身体或情绪上遇到些小状况的时候也愿意主动跟我交流,而我给出的意见也基本都能让她有所收益,所以这次就相对很顺利了。
最后总结一句:定期体检,真的很重要。尤其记得带家里的老人定期体检,收获健康一家人!
医生点评
王兴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治医生
读完这篇文章,我其实有点被这个可爱热情的姑娘感动,看到她和婆婆之间这种亲密的互动,就会笃定地坚信她是家里的“气氛调节担当”。可能正是有无数这样可爱的家属,让每一个患病的家庭都能够重整旗鼓,重新出发。
这里也就读者关心的问题做一些解答:
1. 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比如三高、糖尿病等,会加大肺癌的患病率吗?
相比于这些疾病所带来肺癌增加的概率而言,我觉得不如说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会增加去医院的频率,从而通过检查发现早期肺癌。而那些所谓的“一辈子也没有去过医院”的人,通常发现的疾病都是要命的。
2. 本例里的病人并没有觉得肺部难受,反而是心脏难受,这是常见的症状吗?还是跟年龄有关?
其实我们在临床上能够看到的多数情况,是患者因为一个和肺癌完全不相干的疾病就诊,偶然发现了肺癌。我个人认为这位婆婆的心脏不舒服,首先通过心脏科医生的检查可能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那么可能是近期存在一些情绪激动或者劳累的情况,因此出现了短暂的心肌缺血的症状,和7mm肺癌应该没有任何关系。肺癌只有在侵及胸膜、支气管或者相对晚期的时候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3. 在肺癌里,小腺癌的治疗难度属于什么程度呢?手术能根治的比例大吗?一般的五年生存率大概是多少?
从胸外科医生的经验来看,7mm的结节多数属于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等等,极少出现浸润性腺癌的可能性,在胸外科医生的眼中,基本等于“切除即治愈”,手术是最好的根治手段,治愈率,也就是所谓的五年生存率在90%以上(但确实很少复发)。
另外,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没有突变,患者认为很“幸运”这一点,逻辑其实是,如果患者需要辅助治疗,有突变是好事,可以吃药治疗,没有突变就,只能化疗。但是如果患者本身就不需要辅助治疗,有没有突变其实都无所谓,谈不上幸运。
4. 术后恢复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吗?比如这例里,老人肺部恢复很快,但伤口很慢,这是个体差异造成的吗?
其实对于一个肺结节来说,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的恢复通常都是很快的,当然这也离不开患者在术后的努力排痰和肺功能的锻炼,比如“吹气球”这种活动。
但是伤口恢复慢其实因人而异,有些体重较大的患者,皮下脂肪比较厚,就容易出现伤口脂肪液化,或者伤口感染的情况。但其实家属和患者没有必要担心,有一个说法话糙理不糙,只要里面(肺,支气管残端)能长好,其实伤口哪怕裂开了也不要紧,换换药终究是能好的。这倒不是说医生不在意患者的切口,而是“里面”如果出了问题,那才是大问题。
5. 小腺癌手术里,胸腔镜操作是很常规的吗?如果病人经济条件不允许,医生一般需要考虑什么样的替代方案呢?
目前在中国肺手术90%以上都会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是一种常规术式,目前我国胸外科医生整体的手术水平很高。胸腔镜相对传统手术,并不会显著增加费用,目前已经很少会看到有患者会单纯因为胸腔镜增加的一点费用就选择开胸手术,所以在目前还是建议患者听从医生的建议。
胸腔镜和开胸手术就好比同样的一盘饭,有的人用手吃,有的人用筷子吃而已。如果经济条件不好,可以把费用节省在基因检测等其他环节,也不用很难为情,可以直接和医生讲,大多数医生都会在使用耗材的时候加以考虑。
6. 针对老年患者,目前医生是不是通常会同其子女谈病情,不直接谈?如果最好不要告诉老人患癌的话,通常怎么跟病人子女建议呢?
一般是和家属先谈病情,由家属来选择是否告知已经如何告知,这样可以减少一些没必要的医患矛盾。
我其实并不觉得一个原位腺癌有任何隐瞒的必要,和家人好好说说,不幸中的万幸而已。作为医生,其实我都是真诚地建议孩子和老人好好讲病情的,任何病情,都可以往好的方面去引导,也要接受患者自己去消化坏情绪,然后慢慢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田括
编辑:银古桑
果壳病人现已成立肺结节与癌、甲状腺结节与癌、乳腺结节与癌、银屑病、不孕不育等疾病群,在群内您可以和病友大神咨询就医经验,和乐观积极的病友交换康复治疗的心得,我们还会定期邀请国内知名医院的专家来到果壳病人直播间,进行直播互动。病友群的问题将会优先被回答。同时群内还提供患者招募、保险常识等一系列专属服务。如果您本人是以上疾病的患者或家属,欢迎扫码入群。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