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抱着小腿躺在地上,“啊!我摸到的是自己的骨头么”
编者注:作者生活和就医在美国,部分情况与国内不同。
那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周三,我来到了每周去三到六次的攀岩馆。队友没跟我一起来,因为最近工作起得太早,他决定回家补个觉,顺便把为周末滑雪准备的冷冻早餐带回去。
攀岩馆刚定了不少新的抱石线,我和朋友都聚集在那片区域研究怎么完成这些线路。一次尝试中,我从墙上掉下来,以为像往常一样,再爬就好。
然而,这一掉落跟我之前经历过的无数次落地完全不一样。
四周好多惊慌的面孔
“oh,sh*t!”
当时,我刚研究出一个beta(某个特定的爬法)解决了某条线的crux(一条线比较难爬的地方),便决定上手试试。
不出所料,我轻松爬过crux,在朋友们的欢呼鼓励中,迎来了墙最高处的最后一个动作,只要抓住墙的上沿就完成了线路。然而作为一个小矮子(跟一起攀岩的男生相比),熟悉而忧伤的一幕发生了:我猛地一拉一够还是没能抓住墙的上沿,失去重心的我从墙上掉了下来。
在掉落的过程中我听到一声清脆的爆响,心想这是谁撞到哪里了吗?撞得还真重!然而,我惊讶地看到四周有好多惊慌的面孔,朝着我说“oh, sh*t! oh, sh*t”。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抱着小腿躺在地上,与此同时一波剧痛向我袭来,我一边深呼吸着对抗剧痛一边脑中闪过无数念头:
“啊!我摸到的是自己的骨头么?”
“果壳病人终于轮到我投稿。”
“倒也没有比滑雪摔得最痛的时候痛。”
“啊,所以骨折也没那么痛。”
“所以,我的攀岩、滑雪、健身生涯就要这么断送了吗?”
……
理工男操着法国口音
精确描述腿折成了125°~145°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拨打911的朋友用带法国口音的英语跟接线员形容我的小腿折成了125°~145°。我一边担心接线员听不清他的口音,一边赞叹不愧是理工男,形容骨折居然详细到度数。
这时,我还保持着最初的姿势半仰面半侧躺在垫子上,双手托着受伤的小腿。虽然有些好奇,但我还是决定不去看伤腿,免得吓到自己以后做噩梦。
幸运的是,攀岩馆附近不到一公里就有一个消防站,消防员也是急救员。三个训练有素的急救员在十分钟内就来到了现场,询问我的信息,帮我剪开裤子、脱掉鞋子、打上临时固定,把我转移到了担架上。
因为攀岩鞋很紧,我吓得几次告诉急救员直接剪了算了。然而他们还是完整地把我的攀岩鞋脱了下来,也没有很痛。
在这个过程中队友也抵达了现场。他大剌剌地走到我身边超大声地来了一句:“哇!!!”急救员忍不住怼他:“你没别的话好说了吗?!”队友回复“我是她丈夫”。急救员无语凝噎,把我推上救护车。
这时,队友还拦着推车对我说:“等下等下!你听我说!有个NBA球员叫保罗·乔治,他跟你一样摔断腿,但后来他回来变更强了!不要担心!你也会变更强的!”我躺在推车上说:“好好好,我知道啦,你让我先上救护车!”
去医院的车程大约三十分钟,在车上急救员给我放置了一个静脉留置针,问是否需要药物止痛,并检查我的全身以排查是否有其他损伤。此外,急救员还触碰我脚上各个部位问是否有感觉,让我试着动动脚趾头。
后来这一套触碰脚趾的流程在医院也经常做,我了解到医务人员应该是在检查患肢末梢感觉、运动和血循环的状况。
已经适应了断腿
却要把暴露的骨头“掰”回去
也许是到了医院心情放松,我感到疼痛程度明显增加,所以在了解到止痛不会对治疗有影响后,接受了止痛。注射的一瞬间我感到呼吸有些困难,接下来就一直有些晕晕的。
我大概记得很快打了破伤风疫苗、抽了血并在床上拍了x光片。
不知道在急症室等待了多久,我被告知排到第二天上午的第一台手术,并且当晚可以收治到病房。为了减少感染风险,医生需要先做一个复位将我暴露的骨头放回到皮肤下面。
这时候我已经渐渐适应自己125°的腿,想到要把它掰回去真是超级紧张。签完知情同意书,就来到了很有仪式感的一幕:两位骨科医生、两位呼吸科医生、一位麻醉医生,还有护士和放射科医生都围在我的床边,麻醉医生大声宣告即将做的手术、在场人员的名字、将用到的麻醉剂以及剂量……然后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感觉一转眼的功夫,我醒了过来,看到腿上缠满了纱布。医生告诉我一切都很顺利。
左图为复位前,右图为复位后丨作者供图
凌晨一点半左右,我被收治到病房。作为日常半夜三点睡觉的夜猫子,再加上腿疼,我抱着手机跟队友聊天,跟爸妈、老板分别汇报我断了腿的事情,给同样夜猫的朋友秀秀豪华的单人病房,上网查查什么叫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看看治疗和预后,刷刷各种app,就这么等到了早晨。
护工大叔展示花臂下的伤疤
说不要放弃呀
早晨六点,护工来推我去手术室外的准备区,问我发生了什么。“啊,至少你是在做你爱的事情!”护工大叔听完也开始分享他女儿滑板时候摔断腿,以及他自己骑摩托撞玻璃摔断手的故事,还给我看了他藏在花臂纹身下的伤疤。告别前大叔问我还会回去攀岩吗,我说应该会吧,他语重心长地说:“一定不要就此放弃呀!不值得!”
之后,医生来跟我进行术前谈话、签知情同意书。接下来我就失忆了,甚至不怎么记得进入手术室的过程。
事后我读到了病历里的手术报告,其中事无巨细地记录了手术的所有细节,包括每一个步骤、用了哪些设备、伤口几厘米、钻的孔多大以及用了几升盐水冲洗伤口等等。我特别好奇地读了好几遍,真是敬佩医疗工作者的细致。
我再次醒来已经是在手术室外的恢复区。护士走进来问我名字、生日和今天的日期,接下来又是熟悉的动脚趾检查。之后护士告诉我,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排尿,因为我已经积累了大约700毫升的尿液。但我尝试了半天还是没有成功,只好接受了插导尿管的命运,好在术后没多久就拔掉了,但由于还是不能下床,所以取而代之的是用尿盆。
术后的x线片丨作者供图
护士惊呼“哇,腹肌!”
我从没感到如此骄傲
等我回到病房已经是中午,疼痛指数大约从骨折最初的7降到了2~3。这时最主要的感受已经不是疼,而是脚上的胀和麻。另一个不舒服的地方是喉咙,总感觉有异物感,不适大概持续到了手术后五天才好。
术前队友因为疫情防控规定没能进来探视,这天下午三点半,他终于带着外卖来了。不过吃完饭,我那爱工作的队友因为没带工作电脑,又抛下我回去上班了,约定好第二天一早带着电脑来病房工作。
说实话他在病房除了搞笑也没什么用,只会咋咋唬唬地感叹病房高级,旅游参观一般,还拍了个视频。唯一问护士的问题是,他能不能在病房的卫生间里拉屎。
来自队友视频截图的病房丨作者供图
到了傍晚,主治医生来到病房查房,告诉我手术很成功,以及在手术中发现我的膝关节和踝关节似乎没有损伤。他告诉我要经常动动脚趾头,并解答了我的一些问题:
问
为什么膝盖上方和脚踝痛?
答
因为膝盖上方切口插入髓内钉,脚踝切开钻螺丝。
问
为什么腓骨还是断着的?
答
腓骨不承重,断在中间不影响踝关节稳定度不用处理。
问
我以后能做核磁共振检查吗?
答
可以。
问
我能过安检吗?
答
可能要过两遍。现在身体里带金属的人很常见,安检不会为难的。
问
钉子以后需要拆除吗?
答
通常不需要。
最后,医生解释了我医嘱中的趾触承重(toe-touch-weight-bearing),也就是我现在可以让伤腿承担约10%的体重,并鼓励我用助行器下床行走。在此之后,我终于脱离了床上的尿盆。
说起来,护士们真的都是行走的夸夸群,让我感觉自己断了腿比没断腿之前更能。
我撑起身子给护士看屁屁,检查是否有褥疮——“哇,好身手!”
几口喝完了药物——“好快,好厉害!”
我断着腿躺在床上什么也没做——“你这么年轻有活力,很快就会好了!” “最喜欢你这样的病人了!”
术后第二天,护士Anna一边给我测生命体征、给药,一边跟我天马行空地闲聊,当要在我肚皮上注射抗凝针时,她摸着我的肚子一声惊呼:“哇,腹肌!”然后连连感叹这是工作三十余年在女孩子身上见过最硬的腹肌。我真是从没为自己的腹肌如此骄傲。
和朋友送来的花合影丨作者供图
下午理疗师来到病房,我才理解为什么只有得到她的批准才能出院。理疗师整体评估了我出院后是否有完成日常生活的能力,询问是否有人照顾(队友),是否需要上下楼梯(是),问我希望用助行器还是拐杖(拐杖)。然后她给我拿来拐杖,我在她的指导下练习了上床下床,学习了拐杖的正确用法,在走廊里走了一个来回,用楼梯道具练习了上下楼梯。
一番流程过后,理疗师告诉我可以出院,被批准后连窗外的风景都变得更好看了。
窗外的风景丨作者供图
拆了绷带的伤腿
自带恐怖妆效
周五晚上,在事故发生不到48小时后我就带着处方、好几页长的出院注意事项、我的一对拐和被绷带缠着的腿回到了家,终于可以睡一晚上不被叫醒测生命体征了。但每当吃着队友用微波炉给我热的冷冻早餐(没错,就是事故之前为了滑雪买的那些,我也没想到居然还能用上),我又想是不是该在病房多蹭几天医院无微不至的照顾。
接下来就是生活渐渐回归日常的过程。出院后的周一,我就躺在床上回归了工作,出院后一周洗上了澡,出院后十天复诊拆绷带、拆线并得到新医嘱WBAT(weight-bearing as tolerable,可100%承重,向着脱拐努力吧)。
我把拆了绷带的伤腿照片发给朋友,损友们表示,可惜不是万圣节,不然自带恐怖妆效。所有没见过事故现场断腿的朋友,包括我自己,看了图片纷纷表示“哇,这么惨”,然而所有见过事故现场的朋友纷纷表示“哇,这好多了”!更让我庆幸当初不看腿的决定。
手术后的腿丨作者供图
事故过后,我多次回想起那声清脆的爆响,试图解答为什么我和伙伴们攀岩抱石落地过千千万万次,只是岩馆中那同一个位置少说都有几百次,就这一次摔断了腿,但找不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也许就是角度不凑巧,运气不好吧。
然而想到膝关节和踝关节都完好无损,我又感到一丝幸运,大概这就是人生吧。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另一个TA也有类似的经历,请点击这里了解TA的故事和医生点评。
作者:哔哔我是羊羊
编辑:香橙、代天医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