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班产出的,到底是生产力,还是生闷气?
如果说古人的生产力是天平,毕竟付出多少力气就写多少本书、收获多少粮食,那么现代人的生产力就是一根大力杠杆,只用坐在电脑前面敲敲打打,就能驱动万吨的巨轮、通过AI引擎绘制出无比接近现实的影像,甚至创造一个从未有过的平行宇宙,照亮整个社会前进的方向。
在今天,电脑已经成了不可替代的存在。既然被赋予了生产力的光环,那电脑自然也是收获了我等打工人的万众期待——超高清4K/8K视频的剪辑后期、3D模型渲染、庞大的主机游戏都应该是小case吧?
面对种种繁重的任务,有谁考虑过电脑,其实它也很难啊!
不能拖垮生产的生产力
要想提升电脑的生产力,并没有这么简单。我们通俗理解的电脑核心生产力都来自那一块小小的芯片,其实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处理器。1971年,英特尔开发出第一个商用处理器 Intel 4004,片内集成了 2250 个红细胞那么大的晶体管,能够处理 4bit 的数据,它在方寸之间每秒可以运算 6 万次。
英特尔4004的晶体管结构 丨PC Gamer
12年之后的1983年,世界上第一台广泛普及的笔记本电脑TRS-80 Model 100型开始进入市场。它搭载的是英特尔2.4 MHz 80C85处理器,靠4节5号电池供能,8行40列LCD液晶屏的效果跟一个高中用的卡西欧计算器差不多;拥有32KB的存储空间,放在现在只能存一篇字数2000的纯文字文章;厚度则有5cm,相当于一本台历。虽然放在现在看起来这台笔记本的性能完全弱爆了,但比尔盖茨就曾经用这个老伙计写了大量的代码,为互联网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TRS-80 Model 100丨Wikimedia Commons
不过,笔记本电脑很长一段时间都十分笨重,让移动办公负重前行。但随着技术革新,笔记本电脑不仅变得足够轻薄,进行数据运算的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能够让你更踏实地随时随地工作,工作产出自然更加高效。笔记本电脑已经变成我们每天工作最重要的伙伴。
随着今天越来越多的用户需要把大型游戏、图形设计、视频渲染等各种大型任务放到笔记本电脑来完成,笔记本每一刻都面临着性能提升带来的大量能耗,势必需要厚重的电池来进行弥补。要么卡、要么热、要么厚,笔记本的生产力升级也似乎再一次遇到了瓶颈。
在一项《白领8小时生存质量报告》中就指出,今天的白领虽然手握“生产力”机器,但很多时候却带不动啊带不动——打开60MB的大表时,可以到沙发上躺着等一会;当图像处理、视频渲染等待时,可以峡谷游一把;视频会议卡成PPT,啥也没听清但咱也懒得问了;就连电脑开机的一分钟,可以赶紧去煎个蛋煮杯咖啡 ……电脑到底是生产力,还是让人生闷气?
白领8小时生存质量报告
要是能把手里这台慢悠悠、轰隆隆的电脑变得更加高效不卡顿,让自己能够持续、专注地流畅完成大型PPT、视频编辑或者图像处理等“带不动”的任务,那是不是就能完美实现传说中的work life balance了?
如何既不妥协,又让效率起飞?
为了进一步提升笔记本的算力和性能,压缩硬件可能会造成续航能力降低,增加元件又可能会让颜值打折,如何能做到让颜值不妥协续航,轻薄不妥协性能?其实,提升计算机的效率还能有一些全新的玩法。刚才也说了你在工作时候的努力,电脑也都看在眼里,尤其现在居家办公之后,你工作的时候又是开着音乐,又开着网络视频,还会在视频会议,PPT等各种办公软件中来回切换。那当你开了那么多软件的时候,电脑里面都发生了啥呢?果壳为了还原你电脑的工作流程和场景,耗时一个多月,使用了将近400米的耗材,100多个定制螺丝,设计并搭建了一个5米乘6米大小的机关装置,相当于把你电脑放大了450倍(以笔记本电脑大约30厘米乘22厘米计算),快跟着镜头中的小球,深入你看不见的电脑内部,看看你敲响鼠标那一刻,你电脑里都发生了什么?
点击观看视频
全新的12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基于Intel 7的制程工艺,相较上一代更小更高效了。而且创新地采用了高性能混合架构的解决方案,英特尔Evo超能轻薄本,包含最多6个性能核 (Performance Core)与8个能效核(Efficient Core),多达14核心的混合架构。
你可能在买电脑时候,已经听了太多的“核”,也大概知道“多核”要比“单核”更高效,毕竟多核就像是多把手,总比一个人一条龙服务干活来得快些。对于过去那些写个Word做个表这些小任务来说,多核或许已经足够了,但是在今天动辄就上Pr、Autodesk CAD、Blender的创作工作,以及大型画面音效极致精美的游戏等复杂任务面前,多核也显得捉襟见肘。于是任务管理大师英特尔开始思考,在芯片这以纳米为单位的一亩三分地上重新设计,在缩小芯片尺寸之后,还把“核”们分解成了“P核/E核”的设计。当任务像视频中的小球一样的数据“发射”后,电脑中的智能硬件线程调度器(ITD)再按需排列优先级后分配至“P核/E核”,随后相应核心分头高效处理。
智能硬件线程调度器(ITD)按需排列优先级
这种概念就像是一个大型的医院,里面有专家科室和普通门诊,门口有分诊台。当病人进门后,如果疾病不是很严重也不复杂,那就会被导诊到普通门诊处理,如果是急病重病,那就得交给专家门诊了。
而这也就对应着12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E核能效核与P核性能核的解题思路。当日常的任务进来,12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智能硬件线程调度器(ITD)就像分诊台,能够把不同的任务合理分配给不同的核心。E核可以完全处理简单、稳定的任务,而P核就负责那种足够让电脑风扇呼呼响的大型任务。
不同优先级的任务分配到不同核心
通过这样高效的“执行+分配”的结构再加上全新Intel 7工艺,12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实际的性能要比上一代高出70%,而且能耗分配也更加合理,续航也能得到相应改善。
当连接和运算开始变得密不可分和无处不在,性能的提升也需要网络连接能力的buff才能实现。无论是远程工作和学习、在线玩游戏,还是播放超高清视频、发起视频通话,当全球Wi-Fi网络上累计了几十亿的互联网用户,我们势必需要更快、更可靠、延迟更低的 Wi-Fi 6 来满足配合网络使用需求。
随着12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一同发布的还有第三代的Evo标准,其中就有“Wi-Fi 6+ICPS”技术,相比前几代Wi-Fi技术,Wi-Fi 6 将网络分割成多个更小的部分,并通过数据和时间调度的方式来更好地管理许多不同的设备,相当于增加了车道的高速公路,它还可以将更多数据(多 20%)打包到数据流中。这使得密集网络上的容量增加了 4 倍,提高了可靠性,延迟降低了 75%,也大大改善了响应速度。
Wi-Fi 6+ICPS的组合,优化网络布局,网速快人一步
而Wi-Fi 6则在我们常见的2.4 GHz 和 5 GHz之外加入了另一个 6GHz 频带,将缓解网络拥堵并提高整体 Wi-Fi 容量。再搭配上英特尔的“自动化调配技术”—— ICPS(Intel®Connectivity Performance Suite),可以动态布局当前网络环境,给不同的软件分配更适合当前工作的网络带宽,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居家等各种场景,都具有更优的传输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
当数字化逐渐深入全球化的浪潮,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也开始日渐明显。今天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把全年的移动办公和居家办公作为主要的办公模式,在无法面对面的日子里,可靠的连接性、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AI动态背景噪音消除、独立显卡等都成为了保证生产力的关键,让我们在独立或者协同办公场景中,都能得到高效、快速的反馈。
英特尔Evo超能轻薄本,轻薄不妥协性能,颜值不妥协续航
如果你苦生产力久矣,不如,就让英特尔Evo超能轻薄本带来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吧!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果壳商业科技传播出品-
点击 阅读原文 填写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