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辣辣的痛觉从大腿根部传来,烫伤的部位难以言说
2021年5月25号晚9:30,在舒舒服服地泡个脚前,我准备先开开心心地喝杯水。在用我高贵、奢华、有内涵的水晶玻璃杯接了一杯开水后,意外发生了:接近满满一杯的水全部洒在了我大腿上。
第一次坐轮椅,我觉得自己虚弱又无助
热辣辣的痛觉从大腿根部一直传上来,我以飞快的速度,在短暂的20秒内褪去衣物(减少局部摩擦,避免后期皮肤破溃、感染)、冲向浴室、打开凉水、开始冲凉。但我还是被烫伤了,大概1个小时后,我发现局部皮肤出现了水泡。
一直存在的灼烧感让我离不开凉水。正好是规培医生的我一边继续冲凉,一边给认识的整形烧伤科、急诊外科的医生们打电话求助。但因为各种原因,远程救援不是很成功。
大腿根部的皮肤出现了水泡丨作者供图
11:20,冲凉近两个小时之后,水泡变多了。我十分纠结,一方面担心一旦离开凉水局部的损害会继续增加,止痛的效果更不会再有;另一方面又担心如果去医院,一路上的摩擦折腾会让这些水泡破裂,继而感染。不过后来整形烧伤科的大夫说,凉水只在20分钟左右有减少损害的作用,之后的冲凉主要是止痛。
纠结之后,我还是决定在大哥的陪伴下,去自己所在的医院看急诊。虽然离医院只有5分钟的路程,但我每走一步都是煎熬。更不幸的是,急诊外科解决不了我的问题,我得去另一栋楼找整形烧伤科的大夫。于是我放弃了自己走路的念头,坐上了大哥推过来的轮椅。
坐到轮椅上的那一刻,我终于彻底从一个医生转变为病患了。轮椅的视角非常低,我看着头顶高大的医生,顿时觉得自己好虚弱、好无助,感觉自己像是案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肉。原来坐在轮椅上是这样的感觉、这样的心理。
为了去整形烧伤科,我得穿过长廊,而这是我工作时常走的一条路。黑黢黢的长廊,一端连着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另一端连着普通病房楼。每天早晨,第一批上台的手术病人会被推着从走廊经过;每天中午,等待着手术消息的家属们,哪怕在走廊里端着盒饭吃也不愿离开。在这里,偶尔会看见一两个哭得不能自已的家属。
无菌是我的底线
终于到了整形烧伤科,接诊的大夫看了一下,马上下了诊断:会阴部Ⅱ度烫伤,烫伤面积4%。
处理上,首先要把水泡挑破,但是水泡皮应予保留,这样可以起到保护创面、防止感染的作用。然后用油质纱布包扎,保持创面干燥。于是,在值班医生的指导下,大哥为我进行了消毒、挑水泡、上药一系列操作。
虽然浅Ⅱ度烧伤通常不会留疤,但色素沉着应该还是会有的。由于伤口没有破溃感染,看着固定得比较好的纱布,再想到它几百元的价格以及家里有限的换药物品,回家后的我决定48小时换一次药。
2021年5月27号,大哥麻溜地给我换完了药。虽然已经上了药,但我的腿还是疼得厉害,我想揭开胶带看看纱布下伤口的情况,但是伤口附近的皮肤也变得很脆弱,哪怕用碘伏湿润着,把胶带从皮肤上撕下来的时候,还是疼得痛彻心扉。我忍不住在受伤后第一次哭了出来,但不完全是因为疼,还有委屈和一些说不出来的理由。
覆盖着纱布的伤口丨作者供图
2021年5月29号,第二次换药由园大夫(一起规培的同学)进行。在一起复习了换药、清创等一系列无菌操作后,我再三强调了自己的底线“无菌原则”,并额外补充了要求:水泡要从基底部挑破,以及消毒范围要超过烫伤部位2厘米。
我俩一开始还兴致勃勃,甚至来了一段换药考试时角色扮演的套话。然而打开纱布的那一刻,我俩突然就安静了:色素沉着较之前加深了,水泡也变得更多、更大了。
我告诉自己:“没事儿,这不都是意料之内的嘛!色素沉着早晚会淡化的,只要不感染,我就不会留疤。”
色素沉着和水泡丨作者供图
园大夫是一个温柔的医生,看着她认真工作的样子,我甚至开始赞同病人对她的评价:“大夫好温柔啊,下次还让你给我换药。”
换药结束后,园大夫也给我了她的患者评价:我是一个很难缠的病人,主观意识太强,以及话太多啦,居然嘟囔了一个多小时。园大夫表示下次不给我换药了。
这些都是病人教给我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烫伤慢慢地好了起来。色素沉着已渐渐褪去,一点疤痕都没有留下。这让我很开心,大概要得益于刚刚烫伤时的及时处理吧。
左滑查看恢复过程:伤口在逐渐变好,一点疤痕都没留下。丨作者供图
所以遇到烫伤时,当下的冲凉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但及时就医也是非常必要的。不要在伤口部位涂牙膏、酱油这些所谓的“偏方”,不仅没什么用,还可能加重病情。
这次从医生到病人的身份转换,也让我有了很多感慨。在诊疗过程中,病人的感受非常重要,就算是很小的事情,我们或许也可以为他们做到极致。就比如换药、更换引流管,哪怕每天的操作都差不多,今日也应该比昨日有所进步。从病人的反馈里,我可以不断学习和优化操作。这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我还是会为自己小小的进步开心好久。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另一个TA也有类似的经历,请点击这里了解TA的故事和医生点评。
作者:小言
编辑:苏曼、黎小球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