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渡鸟的亲戚:直至灭绝,几乎无人相信它的存在
来自毛里求斯岛的渡渡鸟,是世界上第一种被确认灭绝的动物,关于它还有一个英文俗语“as dead as dodo”(像渡渡鸟一样死透了)。这种不会飞的大鸟,被人类和人类带来的入侵动物赶尽杀绝,可谓不幸。不过,渡渡鸟还有一个亲戚,比它更倒霉。
世界上仅存的渡渡鸟软组织标本 | Ed Schipul / wikimedia
孤鸠(Pezophaps solitaria),也叫罗德里格斯渡渡鸟,生活在毛里求斯岛西边几百公里处的另一个岛屿——罗德里格斯岛上。
跟渡渡鸟一样,它也因为人类和入侵物种的捕食而灭绝。然而,渡渡鸟成了宣传保护动物的经典案例、灭绝物种的明星,孤鸠却在大众眼里默默无闻,还得了一个“注定孤独一生”的倒霉名字。
然而,孤鸠其实是一种很奇异的鸟,它的发现史也非常有趣,值得为它写一个故事。
1
漂亮,好吃,但不幸
我们今天能了解孤鸠,要归功于一个叫卢古阿(Francois Leguat)的法国人。1691~1693年,他跟六个同伴被流放到罗德里格斯岛上。在那里,他对孤鸠做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孤鸠的名字(solitaire)也是他起的。
卢古阿自己画的孤鸠图,这是唯一一张根据活的孤鸠画的画 | Hume, Julian P., and Lorna Steel. / 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3)
它们很孤僻,但夫妻合作亲密无间。孤鸠一次只产一个蛋,夫妻共同孵蛋7周,然后一起照顾雏鸟几个月。在此期间,它们不会允许任何同类走到半径200码(约180米)之内。有趣的是,孤鸠不跟异性争斗。如果有母的孤鸠来到公的孤鸠地盘,他会扇动翅膀发出声音,召唤老婆来驱赶入侵者;反之,如果是公的孤鸠来了,母的孤鸠也会叫自己的老公来作战。
卢古阿绘制的罗德里格斯地图 | wikimedia
卢古阿还记录了一些有趣的怪事:孤鸠的砂囊里有一块石头,有鸡蛋那么大,他怀疑孤鸠的嗓子眼儿是否能把它吞下去。雌孤鸠很好看,有的羽毛是褐色,有的是类似金发的淡金色。最奇特的是,雌性孤鸠的脖子根上,嗉囊的位置有两个凸起,上面的羽毛颜色偏白,好像一个打扮时髦的女郎。卢古阿在这里可能是怕有伤风化,说得含含糊糊,大概意思是像女人的乳房。
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卢古阿也没有错过:5~9月的孤鸠长得很肥,雄鸟可以长到超过20公斤,肉很好吃(顺便一提,渡渡鸟很难吃)。孤鸠走起路来大模大样,完全不怕人,这更为嘴馋的人类制造了方便。
2
因为内卷而武德充沛
卢古阿的笔记于1708年在英国出版。他不是唯一一个目睹孤鸠的人(还有很少几个人也见过活的孤鸠),但当时对这种鸟的记录确实少得可怜。因为他的描述太过诡异,美国学者阿特金森(Geoffroy Atkinson)甚至断定,孤鸠是编出来的,连卢古阿这个人都是编出来的,这本笔记只是一本杜撰的小说,根本没有这种鸟。
孤鸠的图画 | 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就在人们对孤鸠宁可信其无的日子里,孤鸠正悄无声息地走向末路。具体时间不清楚,但孤鸠的灭绝应该发生在18世纪。有人自1790年起,在罗德里格斯岛上居住了40年,从未见过活的孤鸠。
出人意料的是,从1786年开始,人们陆续在岛上的钟乳洞里,多次发现了孤鸠的骸骨。这些骨头被地下水里的矿物包裹起来,得以保存,总量竟有数千块。在腕掌骨(carpometacarpi,这是鸟类特有的骨头,顾名思义,是手腕和手掌的骨头愈合起来形成的)上,还发现了卢古阿提到的那个骨瘤。
孤鸠的腕掌骨,个儿大的骨瘤直径能超过3厘米 | Hume, Julian P., and Lorna Steel. / 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3)
在1789年,卢古阿记录孤鸠后接近100年,这种怪鸟终于得到了第一个学名,Didus solitarius,跟渡渡鸟同属,后来孤鸠有了自己的属。今天我们知道,孤鸠是渡渡鸟的亲戚,两者都属于鸽子家族。它们的祖先都是会飞的,但它们分别在两个孤岛上演化成了不会飞的巨鸟。
虽然在不会飞这一点上殊途同归,但孤鸠与渡渡鸟还是有区别的,比如,它的“武德充沛”。
孤鸠虽然不会飞,但翅膀相当长,拍打翅膀的胸肌也相当强壮,可以有力地拍打翅膀;腕掌骨上的骨瘤,挥舞起来就是两把大锤。在孤鸠的骨头上,发现了许多骨折后愈合的痕迹,这在渡渡鸟的骨头上是很少见的,可见它们经常使用这个可怕的武器互殴(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终极格斗冠军赛的拳击手叫罗德里格斯,巧合,这一定是巧合)。跟卢古阿同样目睹过活孤鸠的一个水手泰菲特(Julien Tafforet)称,孤鸠拍动翅膀的声音非常响亮,就像雷声一样。
孤鸠的骨骼装架,小的是雌性,大的是雄性 | Hume, Julian P., and Lorna Steel. / 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3)
顺便一提,在武德方面孤鸠不是独一无二的。现存的地栖大型鸽子维多利亚凤冠鸠(Goura victoria),也会使用翅膀拍打敌人。它的翅膀上也有骨质凸起,不过非常小罢了。
孤鸠的雌雄差距很大,雌性的体型只有雄性的60%,这是在雄性极端好斗的动物里常见的特征。为何孤鸠这么好斗呢?可能是因为生存空间不足,必须用最暴力的手段竞争。更新世末期的海平面上升,让罗德里格斯岛面积削减了90%。为住处而疯狂内卷,真是让人同情啊。
3
血肉永存在故乡
卢古阿的其他记录,也可能得到科学的证实。比如砂囊里的石头,在现存鸟类中也有发现。鸟类经常会吞下石头协助磨碎食物,鸽子吞的石头相当之大,孤鸠现存的亲戚尼柯巴鸠(Caloenas nicobarica)本体只有一斤重,砂囊里的石头却大到可以做工艺品,这也让尼柯巴鸠遭到非法捕杀。
再比如“好男(女)不跟女(男)斗”的规矩,可能也不是因为孤鸠们有体育精神,实行男女分赛制,而是夫妻俩各怀鬼胎。拍打翅膀可能并不是孤鸠在召唤伴侣,而是它们求爱的方式。不管是孤鸠先生还是孤鸠太太,发现异性的陌生同类,第一反应都是跟它发生亲密关系;但自己的“原配”也会赶来,把竞争对手赶走。
根据骨架,使用电脑绘制的孤鸠复原图 | Rodríguez-Pontes, Martín A. / Historical Biology (2016)
最有趣的是雌孤鸠嗉囊位置的凸起,那可能真的是“乳房”……鸽子家族有个奇异的特点——“产奶”,鸽子父母嗉囊内壁会产生一种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特殊细胞,脱落下来,作为雏鸽的营养食品,称为嗉囊乳。卢古阿看到的两个凸起,也许是孤鸠异常发达的嗉囊,用来产生喂孩子的嗉囊乳。
只是我们再也无从了解,孤鸠的雏鸟是什么样子了。渡渡鸟有少量的活体和标本离开了毛里求斯岛,但无论是活的还是死的,孤鸠没有任何一点皮肉离开过罗德里格斯岛。不知为何,被抓住的孤鸠很快绝食而死,它们注定葬送在自己狭窄的家园里。
争斗的孤鸠与背景的森林 | Hume, Julian P., and Lorna Steel. / 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3)
罗德里格斯岛曾经覆盖着森林,生活着许多独特的生物,因为人类几百年来的开垦和砍伐,它已经面目全非。至少有20种鸟、2种大型陆龟灭绝,37种植物处于极危状态。罗德里格斯岛的大部分动物,都默默无闻地消失,与之相比,多少保留了一些记录的孤鸠,似乎也有那么一点点侥幸了。
参考文献
作者:小袋熊
编辑:pee pee shrimp
咕咕咕咕
珠颈斑鸠
哀鸽
维多利亚凤冠鸠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