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新能源车轮胎品牌浦林举办了“浦林创想日”的媒体沟通会。作为国内首个新锐电动车轮胎品牌,备受关注。此次沟通会解答了很多媒体朋友关心的问题,也让大家更加期待这家“轮胎新势力”在日后会带来不一样的轮胎玩法。
Q:第一个问题您是如何看待中国汽车轮胎产业的发展?第二个问题中国汽车轮胎是否会像新能源汽车一样对外资品牌实现弯道超车?第三个问题在上述背景下,浦林的机会在哪里?
于总:
中国轮胎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因为轮胎毕竟是汽车的一个零部件。我们可以看到,首先中国的汽车产业在全世界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里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在弯道超车了或者在弯道超车的路上了,在很多领域我们已经走在了前端。伴随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快速发展,中国轮胎行业也在快速发展、升级,在这里我非常有信心,这也是我本人从以前的外资品牌来到中国的自主品牌,其中的原因之一。
我认为中国的轮胎产业现在无论在产品、技术、研发领域、生产领域都已经和国际品牌相媲美。当然在很多宣传、品牌和用户的沟通上,我们也在迎头赶上。我对于中国轮胎行业的发展非常有信心,我也认为中国轮胎企业一定会进入世界轮胎行业的一线梯队。我相信浦林和浦林成山一定会是未来轮胎行业的第一梯队。
我相信一定会有赶上、超车,我们欢迎竞争。就像在赛道上相互比赛的赛车或者在赛道上的运动员,我超过你,你超过我,最终大家都是通过为用户和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更便捷的服务包括解决方案,来赢得消费者的心,赢得消费者的选择。其实谁超过谁可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在进步,我们为我们的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
浦林成山的机会点在哪里?我先针对这个问题在企业的一些历史、机遇包括团队层面进行一个交流回答。
浦林成山成立于1976年,它是一家具有非常悠久历史的中国自主品牌轮胎企业。浦林成山在46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有过很多行业第一。比如中国第一条子午线轮胎生产线等很多研发创新领域里都有浦林成山的名字。
今天浦林成山首先在企业层面,我们有多年的历史和技术沉淀。其次在今天的团队层面,浦林成山也是敞开胸怀、打开大门,吸引和召集了很多致力于为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一批人才,在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包括各个领域,生产、研发、技术、市场、品牌都有,很多来自于这个行业或者来自于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专业技术积累、品牌积累的同事。
第三,浦林成山已经确定了我们要打破常规,要以用户为中心,浦林品牌和消费者的互动,不管内容、形式都是用可感知的科技,与用户共创,最终让我们一起去发现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们在销售市场的渠道方面,也加速了推广,开发了很多线上线下不同的渠道,后续我们可以再展开。
我认为浦林成山从以上这几个层面的发展是非常好的。
姜总:
浦林成山有46年的历史积淀,我们也是中国首个国产的子午线轮胎技术的研发企业,当时在90年代我们也获得过两次国家科技进步奖。我们的企业也是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46年的积淀使我们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石油和化工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称号,我们有273个轮胎方面的专利,参与制定了20项国家相关行业标准。
因为轮胎相对来讲是多学科、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一个产业,这个产品涉及到了物理学、化学、材料学,也涉及到计算机,每一款产品都要经过计算的仿真,经过了一些测试等,测试有虚拟测试、实地测试。这方面技术的积累,使我们在轮胎开发尤其是2018年开始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做了大量技术储备。
我们也是与十多家科研院所成立了新能源协同研究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都为我们实现弯道超车打下坚实的基础。
Q:之前听到浦林成山企业宣传的“四化”目标,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和品牌化,现在这些发展情况如何?是否有一些重点或者先后次序?
于总:(品牌化、国际化)
首先,品牌化。我认为中国自主品牌在产品技术研发和很多领域今天已经和国际品牌相媲美,但是确实由于我们国家汽车工业本身起步就比较晚,零部件行业就更晚一些。相对于国际品牌,我们在品牌宣传、品牌定位、品牌和消费者的互动方面,以前的自主品牌做的相对来说少一些。这也是浦林成山决定在“新四化”中有一个品牌化的目标,具体就是要非常清晰的去定位我们的消费群体,用可感知的科技、技术去服务我们的消费者。
浦林成山所采用的是多品牌战略,今天我们交流的主要是浦林这个品牌,实际上我们还有其他品牌在乘用车领域和商用车领域。每一个品牌我们都会有自己清晰的定位。我们四大品牌主要有浦林、成山、澳通、富神。浦林就是为电动时代而生,大家都已经感受和体会到了浦林品牌的定位;再比如说成山这个品牌,它代表的是我们中国的司机用户包括商用车司机用户、乘用车司机用户的努力、踏实、坚韧,为了家人、为了国家奋斗的一种精神,我们为他们去歌颂,去服务;富神更加强调的是它的工程师文化、它的自控力、掌控和在技术方面的追求。特别是富神还有澳通这两个品牌,在海外市场是非常成功的;澳通这个品牌,我们更多强调的是它的家庭关怀、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大自然的融合,更多代表了一种爱心、友情、友谊、关注、关怀、人文。
大家可以看到,这四个品牌我们的定位是不同、清晰的,针对消费者以及为用户带来的感受体验,包括产品都会去量身打造,这是第一点品牌化。
第二点,国际化。浦林成山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展了我们的海外业务,我们的海外业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和中国品牌走出国门国际化,以及国家相关的策略、战略都是相符合的。我们在国际领域的营收也一直在高速增长。我们也会针对不同的国际市场打造适合当地路况和消费者习惯的产品,我们的多项产品分别在欧洲、欧盟、北美包括其他国家区域相关地区性标准里,得到了A级。
另外,还有一点突出强调的,就是我们在国际化这条路线上,更多是价值观相同、文化尊重当地。我们在当地都会成立各个区域的子公司,比如在北美有浦林成山北美公司,北美公司从CEO到一线销售团队都是北美当地的员工。欧洲子公司也是欧洲当地的团队,这样一个管理团队包括子公司当地化,也代表我们更加能够融入当地的文化,更好和当地区域的消费者打成一片的思路,也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欢迎。不仅仅是产品我们能卖过去,更多是我们的管理、文化、价值观以及我们和当地的交流融合。
最后,我补充一点。今天浦林成山的产品已经销售到了全世界169个国家,服务于六大洲的客户。
姜总:(绿色化、智能化)
绿色化分成两个部分,一是绿色的产品,再一个是绿色的制造。
在产品方面,我们不但是国内首个自主的子午线轮胎生产研发企业,更是最早致力于绿色轮胎设计研发的企业。目前,我们产品80%已经绿色化,在行业里面遥遥领先。2017年,我们获得了国家工信部首批绿色工厂的称号,得到这个称号的原因一个是绿色产品,另外一个是工厂的绿色制造。最能体现的就是我们是连续多年获得“中国轮胎能效领跑者”,工信部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的称号。这是我们在绿色方面很高的荣誉。
绿色的制造也与“双碳”相吻合,“双碳”一个是轮胎生产制造过程里面的能效水平要充分提高,另外就是低滚阻的轮胎产品会更节油,轮胎设计更加优质轻量化,符合国家发展的倡导。我们代表性的一些规格在湿地、滚阻等都达到中国A级,是最高的等级,其他各项性能表现也都非常优异。
智能化也是这样的,一是在智能制造方面,我们在全球目前有两大智能制造基地,结合APS系统、MES系统按需进行排产,实现从原材料到产品全程可追溯,成品质量可以一键追溯到各个半成品。新品的生产周期也大幅缩短了50%,批量交付周期可实现平均3-4天,实现了按需生产、快速迭代,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员工的劳动强度也是大幅降低。近年来,在信息化、数字化方面我们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已经延伸到了渠道这方面。我们以数字技术赋能渠道,合作伙伴的合作是走在行业前列的,已经打通了从工厂、经销商、零售门店到消费者四个环节的数字化。我们能够每天清晰地看到消费者买了什么轮胎、装在什么车上,渠道里面的库存和销量,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管理,更好服务合作伙伴,对产品的普及和库存精细化的匹配和服务,起到很大的助力。
在工厂的智能制造方面,2022年我们成功入选了“绿色轮胎智能工厂标准应用试点企业“,山东省只有几家,全国只有几十家,我们在全国是唯一入选的轮胎企业。在产品智能化方面,我们在商用车方面已经用上了智能芯片,我们有一个服务品牌智安达是专门做车配服务的,在行业里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得到车队和集团用户的好评。在乘用车这块,我们也是有基础的储备,一旦有需要,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芯片放到我们的乘用车上面,对车辆和轮胎起更好的监控作用。
Q:我们刚才听到姜总包括于总一起回答了品牌、战略、渠道方面的一些问题。我想问一个可能会贴近于市一点的,昨天创想日非常棒,请问从消费者定义轮胎来说,具体是如何定义的?比如用哪些方面?
第二个问题,任何一个品牌要从知道到了解到信任再到购买,浦林目前处于什么阶段,下一步还有什么样的工作需要去做?
高总:
第一个问题想问的是从轮胎上面来讲,如何去定义浦林的定位,怎么样做出来这样一个定位。其实从浦林的品牌来讲,我们一开始就是希望把它定位成为电动车、新能源车轮胎的一个品牌,想就整个电气化全新赛道,以电动车轮胎为切入市场的突破口。就像于总讲的,四大品牌中间非常针对电动车和新能源车的市场品牌。
当然从开始的时候,做这个品牌最大不同的点,就是一个用户思维。我们从品牌的定义到产品的研发、到最后所有的沟通环节,其实都是倒推的,都是把用户放在中间。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大大影响了我们如何建立自己品牌的核心内容,如何搭建我们跟用户的沟通方式和最后产品到底哪些技术是真正希望突破并且做得最好的。从品牌到产品来讲,都有不一样的研发思路和产生品牌的思路。性能、功能、颜值沟通和交流的方法,都是不太一样的。
从将来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希望不仅围绕着轮胎产品,也希望更多打造一些交通文化、概念衍生类产品,更多围绕车主的出行生活以及各种各样的体验,介入他们的体验,打造文化的体验、出行的体验,而且有更多内容的加持,才能够跟他们玩在一起。说到底我们希望真的从用户出发,尊重他们的参与感,他们的吐槽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对产品体验和品牌沟通方式的回复,都是我们进行改进的一个动力。
昨天创想日是非常不同的一个尝试,我们想要用一种新的对话方式,面对面跟用户交流,把轮胎这件事情讲得更加有趣,而不是枯燥的教育。我们希望能做引领者,改变用户对整个轮胎行业的刻板印象:传统轮胎行业给人的印象是冰冷、机械、老套的,不像汽车一样受关注。实际上轮胎在用户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改变这种印象是整个行业的必修课。浦林希望通过更贴近用户的方式去引导大家改变对轮胎行业的刻板印象,知道轮胎也是对汽车性能贡献很大的部件。这也是作为轮胎人的责任,需要让消费者知道这个产品对于汽车以及汽车生活的贡献,要让消费者理解,给消费者选择。我们希望通过浦林连接用户,打造更贴近用户的品牌。
第二个问题,从品牌阶段来讲都会有从知道到了解,最后到购买全体验的闭环。消费者也会分享对产品的使用体会,最终进入非常好的良性发展。其实我们并不是一个这么顺序过来做的。总体上来讲,无论从品牌的知晓度包括品牌内容的打造,像昨天的创想日包括渠道的开拓。于总刚才也介绍了我们的乘用车渠道,我们有非常健全的网络。还有一些关于售后等一些权益,现在已经搭建完成。实际上现在各个渠道从消费者体验角度来讲,我们已经能够形成一种闭环的做法。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品牌上市以来,也得到很多消费者非常积极和正面的反馈,这些反馈非常重要,我们希望带着这些反馈继续下一阶段的工作。
Q:在浦林看来专用电动汽车轮胎的必要性在什么地方?这种轮胎又能在哪些具体方面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赋能?
姜总:
电动车比常规燃油车要重,比常规的车更安静,因为没有燃油的发动机,对续航要求更高。通常我们开燃油车没有怕加不到油的焦虑,加油站附近一般都能找到,但是充电不一样。电动车输出很快,加速性能更好,这些方面都要求轮胎响应性要更快,另外与地的接触力要更强,磨耗也要更高,就是GCE的体验。
GCE这块我想展开讲一下,浦林轮胎有一个六边形的理论。六边形涉及轮胎六个方面,包含了承载力、安全性、舒适性、应急性、抓地力、噪音等,在新能源车上需要达到很好的平衡。另外,我们有大面积胎侧的天鹅绒设计,多款产品上已经应用上了这个技术。
作为浦林首个专用电动车轮胎的品牌,我们凭借超前的设计理念、出色的设计美学和超高的颜值,获得了意大利A'设计银奖和法国DNA设计大赛的优胜奖等3项国际知名工业设计的大奖。作为电动车轮胎噪音要求更低,我们就有了静音设计的技术。在静音方面,我们叫做Silenteck技术,主要是应用了独家专利的吸音技术,在不改变轮胎操控稳定性、滚动阻力等性能方面,显著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轮胎空腔噪音。根据我们的测试,最高噪音可以降低12.6个分贝。
我们还有一个自愈合的技术,通过在轮胎里面内测涂覆特殊有自密封的涂层,可以自动填充在轮胎受到刺扎时的气孔,避免漏气。降低轮胎爆胎,车辆失控的风险。我们的技术能够确保在零下30℃扎钉的时候和钉子直径在5mm以下可以实现自动修复,让你无感进行驾驶。
Q: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渠道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在过去一二十年还是未来,渠道依然是为王的。渠道其实就是多元化线上线下,请问浦林未来的渠道建设是自建还是借势,与京东是怎么样的合作方式?
于总:
首先,我想补充一点。刚才姜总回答了电动车在性能或者电动车轮胎在性能方面,与传统轮胎的区别和优势。在这里我想补充一点,其实除了轮胎的功能性以外,各位媒体老师也要关注是谁会买新能源车或者绝大多数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是怎么样一群消费者?他们的诉求是什么?
其实购买新能源车的这些用户,他们其实是比较年轻化,敢于尝试新兴事物,非常喜欢数字化,极客先锋,他们对于我买的是什么?为什么买?不管是功能、情感包括很多方面都有一些更高的要求。今天电动化也好、新能源化也好、电动车以及电动车轮胎背后其实代表的是消费者的变化、消费群体的变化。
浦林轮胎一方面针对新能源车这些功能性作出更好的表现,其次更好满足了这些用户背后不管是功能、情感的诉求,包括渠道方面。现在回到渠道方面的问题,您刚才说得非常好,渠道为王。首先,渠道为王方面,今天浦林成山在乘用车领域有将近1.8万家门店或者消费的触点,可以购买浦林成山轮胎和服务的网点。
其次,我们还有一些合作伙伴。比如京东养车,为什么是京东养车?其实京东包括京东养车的消费群体和新能源车以及极客先锋的消费群体是高度重合的,我们双方在所服务消费者的群体画像方面非常重合。其次,浦林成山有非常聚焦和细分的针对新能源车、电动车的产品和服务理念,这也满足了京东汽车在细分人群里更好深耕、更加好细致服务于消费者的诉求。
京东养车自己在线下也有超过1400家门店,今天我们和京东的合作是一个全方位战略层面的。不管在线上可以通过浦林在京东开的旗舰店,大家可以去了解、熟悉、选购适合自己的产品,并且可以到线下包括京东以及很多其他的合作伙伴一些门店包括可以购买我们产品的门店,去体验我们的产品,安装我们的产品。
未来的渠道首先一定是一个线上线下全渠道,因为消费者今天在任何场景下都需要服务,特别是今天Z世代的消费者,基本手里都有手机或者移动终端,任何购买都离不开移动终端,都是通过线上去收集信息、选择甚至下单,在线下进行相关的服务,包括服务之后有一些售后服务也是通过移动终端手机。我们的渠道开发一定是线上线下的全渠道,其次我们也会继续大力发展线下渠道。
期望最终将来我们的产品、服务、体验,能够进入各种各样的渠道。我们的目标就是只要有消费者的诉求,就能够看到浦林轮胎,就能享受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Q:品牌建设上面,未来会不会有类似“浦林餐厅”这样的IP出现?第二,浦林针对整个新能源的全新品牌,我在想其实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渗透率是非常快的在进步的。如果以5年计算,浦林想在5年间可以在新能源板块里面达到什么样的占有率?第三,浦林这个品牌未来规划以及愿景上有什么计划?
高总:
我回答第一道和最后一道题目,占有率的问题还给于总回答。
刚才提到浦林的餐厅,非常有创想的一个想法,将来我们的创想日可以邀请媒体老师一起创想。对于将来浦林在交通出行各方面所做的尝试当中,肯定会有我们对于零售的形式和形态的尝试。现在我们在各个方面探讨。目前至少在餐厅方面来讲,还没有非常成形的想法。王老师提出之后,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想想法。
最后一道题您想问的是浦林品牌未来的规划和愿景。其实浦林的品牌不是工程师的思路,我们是用户运营的思路,用户为中心的思路。第一,在未来长期过程中,作为率先进入电动车、新能源轮胎品牌的领域,非常愿意去改变用户对整个轮胎行业的一种刻板印象。什么叫刻板印象?传统的轮胎品牌的沟通印象都是非常工程师、非常技术驱动,我很机械,有很多数字。相对用比较老的单向方式教育消费者,会让轮胎变得不那么有吸引力、不那么有趣。
事实上,整体轮胎在用户车生活当中确实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举例来讲,比如轮胎在能源消耗上,对于乘用车来说,轮胎要占到整车将近20-25%的能源消耗,这是很大一个比重。对于消费者来讲是需要去很好的关注它,并且更多去理解轮胎对车生活的一种影响。这样就要求作为浦林这样的轮胎品牌,需要用非常有趣的、贴近他们生活的沟通方式去传达这些信息,这也是昨天创想日一种小小的探索。这种探索就是希望打造一个品牌能够贴近它,把品牌的重要性讲得很好,并且改变轮胎原来类似老旧机械讲数字的形象,我们希望改变整个轮胎行业的刻板印象,这是浦林未来长期想要做的一种想法。
第二,我们非常希望借助一些IP包括自己内容的努力,给喜欢我们品牌的每一位用户都带来更多内容的探索。比如跟航天文化的合作等,这些是希望他们能够在启用产品的同时,更多了解生活当中的美好。用产品和内容去激发消费者对美好的一种向往和探索,带给用户快乐的情绪。具体来讲,我们会在出行文化上做更多的探索,比如我们会做很多衍生产品的探索,希望能够在车生活中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体验,围绕这些体验就会有不同的商品,他们可能不再仅仅是轮胎的商品,会有各种其他的交通出行内容上的商品。我们的内容商品也会和不同的IP,不同内容的提供商、技术提供商进行合作。
第二个规划,我们希望浦林这样一个非常年轻,代表中国的电动车消费群体期待的品牌,真正做到国际化。我们在初期打造这样一个品牌的时候不仅仅针对中国市场,整体调研等,也兼顾了国际市场的需求。于总也提到,我们国际市场已经是浦林车胎非常重要的销售市场,从未来规划角度来讲,我们希望更多走向国际,让中国年轻的,不一样的,新的用户为中心的品牌,能够立足中国,同时也能够走向国际。
于总:
首先浦林成山有46年的历史,我们的未来不只未来5年,我们的未来是很多年。对于浦林这样一个品牌,我们并不是一个非常急于在销售数字上有一个非常激进目标的品牌,更多希望和消费者进行互动、共创,通过产品、服务、理念、使命、价值观等和消费者达成共识,能够让消费者感兴趣,最终认可的一个品牌。
您的这个问题更多想了解我们在未来浦林的目标,针对我们的目标有几个方面可以定义:今天知道在其他一些领域比如手机。一说到智能手机,大家脑海中肯定会有几个品牌比如中国自主品牌华为,一说白色家电微波炉,一说冰箱我们脑海中肯定也会有几个知名的,已经国际化的中国品牌。对于浦林来说,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在未来我们的消费者只要提到新能源车、电动车,只要提到为Z世代打造的年轻的轮胎品牌,第一想到的就是浦林,这个意义对我们来说更加重大。因为其他销售数字也好、销售额也好,背后更多反映的是消费者、用户对我们的认可。
我和浦林成山管理层包括CEO车总、姜总、高总,共同的目标是在未来也许是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五年,如果它需要更多年,我们有耐心也有这样的信心,也有这样的实力,把浦林打造成一个能够在消费者心目中第一反映出来的针对新能源车、针对电动时代而打造的一个品牌,一个受用户欢迎的可感知的品牌。
Q:我想问两个可能偏技术的问题。一个问题是目前新能源车的轮胎普遍比燃油车轮胎偏贵50%以上。请问如何权衡成本和新能源轮胎的性能的?第二个问题,因为之前我们写过相关文章,用户这边有一个声音是新能源轮胎如果性能这么好的话,是不是也可以应用于燃油车?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于总:
您也提到了成本,确实消费者也非常关注一个产品的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他看到的是产品的价格。我觉得这个价格是相对的概念,您刚才说到新能源车的轮胎比传统轮胎偏贵,这可能是我们的一个感受或者基于现在看到的一些信息得出的初步结论。
第一,这样的趋势也会在慢慢变化。第二,实际上我们看到轮胎很多外资品牌价格是非常高的。对我们来说,今天我们的产品更多是给用户创造价值、更好的体验,我个人认为通过新能源车的普及、通过新能源车轮胎的普及、更好的服务、以及更大规模的量产。其实价格是一个动态的,作为一个消费者来说,我们都可以看到今天中国自主品牌的比如手机和大部分外资手机其实在价格方面,已经在同一个水平线了。在这个领域我们会持续在产品、生产、技术方面加大投入,能够研发和生产出更好的产品,也会持续关注控制生产以及产品的成本,最终能够给消费者带来非常好的产品。
第二个问题,首先新能源轮胎不仅仅能够用在新能源车上,其实完全可以用在传统的燃油车上。如果用在燃油车上也会带来给新能源车同样的性能体现,这是不矛盾的。因为我们在研发浦林轮胎的时候,会更加有针对性针对新能源车,因为刚才姜总和高总都介绍了,由于新能源车自身的特点包括电池的重量、车重、加速性能、静音性能的要求等,对轮胎性能要求会更高。更高性能、更高体验的轮胎用在传统的燃油车上没有任何问题,同样会带来比如浦林轮胎的空腔噪音可降低12.6分贝,湿滑、抓地力的性能也十分卓越,经官方测试,浦林在时速75.8公里时才发生偏移,国际一线品牌当红产品在70km/h时就已经发生偏移了(水漂是速度越高越好),进一步保障用户驾乘安全。比如燃油经济性照样在滚阻方面做到A级,对于用户来说,非常欢迎传统燃油车用户选购升级到新能源车的轮胎。在没有换车条件下,也能够体验和享受新能源轮胎带来的快乐、带来的舒适和带来的性能。
Q:我关注到浦林是国内第一家推出新能源的品牌和企业,而国外的一些品牌像马牌也推出了新能源汽车的轮胎产品。请问浦林相比这些外资新能源汽车轮胎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有哪些?
于总:
第一,我们在产品领域自我升级、自我挑战,中国轮胎的三大标准,我们升级到六大标准。浦林针对新能源车和新能源车用户的诉求,提高了轮胎性能方面的要求以及轮胎性能方面的维度。刚才提到的六大维度,这是在产品领域里面。在每个产品具体的性能方面,我们的表现也非常优异,甚至已经超过了国际一线品牌。比如在滚动阻力、空腔噪音的降低和水漂性能的测试方面,我们都有国家级实验室第三方测试数据。这是在产品、性能领域里面我们的升级、挑战,有着超国际一线品牌同类产品的表现。
第二,今天大家也体会到了例如昨天我们的创想日,针对新能源车主、用户的诉求,我们进行了更好的品牌沟通方式,不管在内容、沟通方式、互动、共创包括高总刚才和大家分享的很多方面,我们会更加走进像CEO说的把消费者放在C位,而不是用工程师文化,我设计出来的东西不是你一定要喜欢,而是你喜欢什么我来做,更加走近用户,把用户放在C位。通过和用户沟通的方式、品牌沟通的方式更加贴近新能源的用户。
第三,任何产品和品牌一定是不断进步的过程。实际上我们的消费者、市场在不断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浦林强调我们与消费者的共建共创共生。我们不光今天在新能源车的领域已经有一个初步的优势,我们会持续在性能、情感、服务等很多领域与用户共创,持续为浦林品牌用户提供更高性能,更好体验的产品和服务。
上述从产品、沟通和内容以及共创这三个维度,都是浦林在新能源车电动时代领域做的比较好的方面。
高总:
我们有什么做法是不一样的?我补充一些,于总已经讲得非常全面,特别是在品牌概念以及我们想做的背后逻辑和理念上。
从具体做法上面来讲,我们的做法也是不太一样的。比如产品上面,产品研发的路径当中,我们也非常有针对性的针对新能源车主,关注他们的诉求。事实上,对于产品他们的诉求以及如何购买,喜欢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我们前期做了非常大量的调研,在全国性乃至一些其他国际市场都做了深度调研,并且陆续和他们做了交谈。
我们充分听取了他们对新能源车以及未来交通出行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怎么看待这样的问题?得到了非常多的认知。从产品开发到后面使用的过程,我们希望我们不是一种传统的从产品开发到测试调研,有非常长的一段闭环路要走。传统轮胎企业基本研究一个产品,从测试到上市到最后消费者反馈回来,可能要经历更长的时间。我们希望从测试到上线以后,以随时能够获得用户的调研和反馈的方式,快速形成一种产品的闭环反馈,为将来再真正产品改善作出快速的反应。
为了达到很多所谓新的沟通方式,具体来讲,大家如果搜索浦林的话会发现,我们不仅有比较有特色的3D官网,我们的官网是用3D建模来做的,非常有趣,而且产品展示非常直接;我们也有B站平台,昨天整个直播会在B站微博渠道做。这些非常矩阵式的沟通渠道,也是我们走近现在的用户,他们在哪里沟通、他们在哪里分享我们就要去哪里。从沟通的平台角度来讲,把自己要更拉近他们的生活。创想日本身从内容角度来讲,希望用一些年轻人喜欢的形式,昨天你如果看到会发现我们也有梗、花字、动效等一些具有吸引力、想象力、超现实未来交通的畅想形式,B站Up主还有共创的嘉宾等,把难懂的话题最后用愉快的方式表达,是我们持续要去做的。从呈现角度来讲,可能是一个创想日,其实背后有非常多的时间去探索怎么做到。这种尝试可能也和其他的传统平台介绍他们的理念和想法是不一样的做法。
中国航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索中国顶级科技技术的代表,除了要分享我们航天不断探索科技以及在太空探索的内容之外,未来还会有一些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包括像元宇宙一种新型的结构和数字化的体验,构建我们在交通文化的生态圈,跟真正的年轻用户玩到一起,体验无论是现实还是虚拟出行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些加上很多有趣的IP、衍生产品的推出等,将会构成我们跟用户在具体交互以及接触过程当中,用什么样的产品体验和服务构建我们跟他接触的方式会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还是希望从用户出发,围绕他们所关心的方式、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他们所关心的产品特点、他们所希望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打造,这是我们做品牌的方式,也是从具体实际的操作上面来补充一下,关于如何用以用户为中心的品牌运作的方式。
姜总:
新能源车使用普通的燃油轮胎,这个使用过程里面会遇到什么问题呢?就是噪音的问题,还有耐磨、操控响应性的问题。燃油车轮胎和新能源车的操控响应性两个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轮胎的结构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
耐磨和噪音涉及到花纹、配方的设计,也涉及到轮胎结构的设计和轮胎轮廓的设计,这些都是全新的要求,也是浦林为什么在2017年的时候联合了十几家科研院所以及一些装备企业成立了新能源汽车轮胎协同研究室。我们准备了这么多年,今年才开始上市。为什么这么长时间?第一是装备方面,涉及到一些大型装备轮胎生产工序比较复杂,比做汽车还复杂。因为我们从市面上买不到合适的装备,只能我们自己去开发,剩下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调校。这是装备上的准备,装备决定了工艺也是设计提出的需求,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装备、工艺和开发思路上做了很好的整合,这些装备从开始设计到定制到回来调试再到使用要经过两三年时间。今年推出的两款花纹系列是经过了一系列专业的复杂测试,这种测试有虚拟测试也有与汽车底盘整合的测试,也有主观操控的测试。最终有了今天我们两款优秀的产品。
Q:请问浦林和中国航天合作的意义是什么?
高总:
浦林现在是中国航天唯一官方合作的轮胎品牌,我们与中国航天的合作也谈了非常长的时间,因为航天对它的合作伙伴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我们也为这样的身份和这样一种合作感到非常自豪。因为它确实是中国航天中国民族最高科技的代表。这两个品牌的合作,对我们来讲,首先,非常契合浦林本身以探索为核心的品牌内核,我们也非常希望通过创新带来比如电动车轮胎产品的进步,这种不懈地探索精神,我们觉得与航天现在的理念不断探索外太空、不断创造奇迹的理念非常契合。
其实航天确实代表了中国人的一种探索,首先是中国航天,也是人类终极的探索。我们经常看到新闻里面中国航天的科技也代表了最优良的装备,最勇敢的一群人,它是非常有代表性,非常神圣的一种事业。这种事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通过我们自己品牌的合作,通过自己官方的宣传包括品牌很多的推广活动,希望把中国航天的精神能够扩大。因为我们相信中国航天,我们也希望把中国航天的精神在我们自己的用户里面更多深耕、更多扩大化,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中国航天的事业。
其次,中国航天唯一官方合作轮胎品牌的官方身份对我们来讲是有压力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要求。它要求我们不断在产品上突破创新,精益求精,在生产上对质量方面像航天一样严苛,我们要有一个对安全、对质量的一种精神,对它的保障、对安全和产品质量的保障要能做得像航天一样的扎实。实际上这样的身份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希望能够把这样一点压力和动力化成我们建设自己的产品,建设自己的质量,建设自己对消费者的承诺上面去。
最后一点,我们也希望本身的这样一种精神和理念,能够随着航天的发展,最后把我们的理念随着航天理念的发展讲清楚,使我们的用户在与我们的交互过程中,也能体会我们的产品质量、品牌质量,体会我们对探索精神的向往以及推崇。
Q:对于电动车轮胎而言,现在的用户对于品牌和产品的认知并没有特别清楚,像我身边朋友换车的时候,他们轮胎根本都没有在用车周期换过,问他们知道什么品牌?他们可能只是知道有一个米其林,具体性能参数根本看不懂。刚才提到元宇宙还有一个老师说餐厅的点子,确实比较好。浦林品牌要怎么深入消费者的潜意识,构成他们的决策?中长期规划和预期怎么样,有没有一个数据支撑?另外,我们社群的用户想法其实比较简单,想找几个参数对比一下,一目了然,直接选购了。我们对比2020年之前油改电的轮胎参数怎么量化可以更直白呈现给消费者呢?
中长期的品牌规划有没有一些具体的销量预期或者市场占有率的预期,有没有具体数据做支撑?
于总:
浦林成山是一家具有46年历史的企业,对于浦林这个品牌未来的设想和未来目标,不光只是短短的几年。首先,浦林今天的定位就是针对新能源车的用户,我们期望未来我们的产品、品牌能够成为新能源包括电动车用户头脑当中第一个想到轮胎品牌,就是说当他需要去换轮胎的时候,就会想到浦林成山。
至于这样的消费群体会有多么大量级的变化,最终会带来多少轮胎的销售?其实是一个动态过程,我们并没有非常明确说哪一年要有多少销量或者市场占有率。因为中国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中国新能源车的增速也非常快,我们非常有信心,也非常有决心,能够打造浦林产品、浦林品牌成为新能源车主心智当中第一选择的轮胎品牌,这是我们对于品牌未来的展望。
高总:
第一,听到您的社群里面有很多都是我们真正的目标用户,他们都是极客先锋,非常理性也非常注重技术参数,非常高兴。这样的话会更加关注在真正好的产品上。对我们来讲,其实刚才包括姜总和于总提到我们有一个GCE的概念。浦林轮胎聚焦高性能电动轮胎研发,率先提出“GCE(Ground Contact Efficiency:即地表触达效率)”电动胎研发理念:普通轮胎大多只强调某一方面的主打性能,而电动化时代对轮胎的承载性能、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抓地力、噪声、操控性、耐磨性等指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浦林GCE研发理念以用户的感受为中心,以全面实现用户可感知的高性能为核心目的,将中国轮胎标签规定的三大性能指标,扩展为单充里程、安全性、厢内静音、驾乘舒适、响应速度、总里程六项对电动车和车主至关重要的细化指标,通过全面优化各项指标性能,让轮胎化身为电动六边形全能战士,全面提升轮胎综合性能表现。产品还同时满足燃油车的升级需求,既是电动车首选,也是燃油车升级之选。实现GCE的最大化才是真正好的电动车轮胎
还有吸音棉、自愈合两大优势技术,拥有同类产品中最高的标签等级,达到了能源效率和性能效率的双效提升。首先,车外的噪音指数在行业内已经非常成熟,而浦林更关注的是车内的噪音指标,针对电动车没有发动机、轮胎静音效果不佳的问题,浦林独家搭载的吸音技术,英文叫Silenteck,可在不改变轮胎的操控稳定性、滚动阻力等性能要求的情况下显著降低车辆行驶中产生的空腔噪音,最高能够降低12.6分贝;另一独家自愈合技术,英文叫Healteck,则通过在胎冠内侧涂覆特殊的自密封涂层,可自动填充刺穿气孔,从而避免漏气,降低爆胎、车辆失控的风险,即使在零下30度依然无惧扎钉,只要是钉子直径在5毫米以下就可以修补,自愈合技术可大大提高行驶安全性。
这是产品优势里的核心。我们不仅把普通的中国国标放在心上做得非常好以外,还增加对于消费者、用户特别是新能源车车主用户非常重要的指标。
具体来讲,将来有机会的话,也希望与各位媒体老师在你们的社群里面探讨一下,我们怎么能够沟通相对比较干货,怎么能够在您的社群里面跟他们进行探讨和沟通。我觉得这是我们向各位老师学习的地方,我们也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希望与社区包括您的用户打造一些他们愿意听包括愿意交流甚至测试等交流方式,一些视频也好、文字也好,我们是可以进行探讨的。
Q:因为刚才聊了很多浦林要从ToB品牌转成跟用户交流更深的ToC品牌。在这当中我们组织有一些变化吗?比如组织调整或者用户调研方面,公司层面、价格层面品牌有什么变化?有没有公司架构或者战略上的调整,我们想做一个和用户玩在一起的品牌。
高总:
您问题是我们如何构建和消费者、用户直接对话的通道。说到底,在用户调研包括和用户的沟通,之前我也谈到了。我们的沟通并不是一个类似项目研究的方式,把很多产品花很长时间上市之后,又花了很长时间才去听取用户的反馈。我们建立各个矩阵式的沟通平台,希望更快速的获取用户对产品服务和其他延伸文化类的内容包括延伸产品的直接反馈。这一点上来讲,我们非常关注,也积极努力在搭建这样一种对话的平台。这是未来以用户运营为中心一种营销方式的转变。刚才您也谈到传统企业To B方式走向To C方式,用户终端对话通道以及用户为中心的运营基础是需要搭建起来的。
第二部分,对我们来讲,产品初期,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包括各个层级的城市,来自不同背景的消费者身份和他们对于电动车出行的需求。从这个品牌最早开始打造的时候,我们就是从C端出发的,希望未来无论从产品对话以及共创等延伸类的产品和交通出行的服务等等,都是以用户为中心和终点的,也是我们正在积极创造的一种沟通渠道以及将来共创的一个平台。
于总:
我理解老师的问题更多是想了解,你们说你们是一个为电动时代而生的品牌,你们的组织架构和团队是怎么适应这样一个目标或者策略的?
第一,今天在线上的是市场中心的高总、研发生产姜总包括我,我们在团队里,大大拉高了团队的平均年龄。我们团队是一支非常年轻的团队,特别是在浦林这个项目上和浦林的团队上,绝大多数的团队年龄都在90后、95后,坐在我里边的小帅哥是将近00后,快到00后,它是非常年轻的一支团队。因为年轻人的想法很活跃,我们今天的电动车、新能源车甚至汽车消费者越来越年轻化,只有和他们能够沟通交流,理解他们的心声,我们才能够生产研发沟通好我们的产品。这是怎么去适应这样一个年轻的消费群体。
第二,在公司内部也设置了用户体验官,用户体验官的主要职责就是从用户的视角去提出对产品、对品牌、对服务等等领域的诉求、要求和反馈。在公司层面,每个月的月度会议当中,我们的售后服务部门、产品体验官都会针对用户的反馈,在公司中高层、公司管理层进行反馈讨论,时时刻刻倾听用户的声音。
第三,今天的销售组织销售公司,在上海、青岛、威海都有我们的销售公司和销售办公室,我们的销售团队深入到全中国每一个省份。这些省份的销售人员就像一个生根发芽,会在不同市场、不同区域,不管是消费者还是渠道用户、渠道客户、零售商、经销商包括合作伙伴,他们的反馈都会及时快速反映到我们的决策层进行决策。刚才提到我们在北美、欧洲包括东南亚都有自己的销售子公司,这些子公司的任务之一也是和当地消费者用户融为一体,快速倾听反馈他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