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故事 | “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第40期演讲即将举办
参天的大树、树林间穿梭的动物、田间的农作物、匍匐于地面的草丛、飘在水上的浮萍、水里游弋的鱼,构成世界的植物和动物形形色色、高低错落,但它们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一颗小小的生命的“种子”。
无论多么小的种子,其中都蕴藏新生命所需的一切物质。萧伯纳曾这样描述种子蕴含的巨大能量:
在泥土中埋入一颗橡子,它就会长成一棵巨大的橡树!
如果你埋的是一头羊,它只会慢慢腐烂。
在现代科技的照耀下,种子的蕴藏的能量多了一层维度——种质资源。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优质且多样的种质资源,决定了中国人饭桌的丰富程度,也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让种子茁壮成长的技术,更是让无数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本期 “我是科学家”邀请了五位科学家,将为我们讲述种子的故事。
本期演讲嘉宾
大米是中国人赖以生存的主粮,但经过加工的白米却流失很多营养价值。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大米有没有可能变得更有营养、更好吃?
刘春明
《两粒大米的故事》
大黄鱼是我国产量最高、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海水鱼类。养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严重的病害威胁和挑战。科学家如何通过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培育出抗病的大黄鱼良种?
徐鹏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
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千鱼千寻》
大豆是中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它可以做成很多传统食物,比如豆浆、豆腐、豆皮等等。不过,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大豆作为一种植物,有着丰富多样的生命周期,吃大豆,有没有一个最佳的时机呢?
王凤忠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吃大豆的“秘诀”》
芥子虽小,能纳须弥;一颗颗看似干枯的种子,蕴含着萌发成缤纷世界的无限潜能。种子的世界什么样?建一艘“种子方舟”为了驶向何方?
杨湘云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时期总工艺师
《建一艘包罗万象的种子方舟》
一项中国农业种植的小技术传到坦桑尼亚,却带来大丰收。中国如何帮助坦桑提高作物产量?粮食的丰收,还给坦桑带来了什么变化?
张传红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副教授
中国国际发展援助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小技术,非洲大丰收》
主持人
郭林晨
自媒体人
原CCTV《天气预报》主持人
本次活动不对外招募观众,演讲录播视频将陆续发布在本微信公众号上,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