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5轮努力,我成功移动了嗓子里的骨头!它卡得更深了……
经过一系列核酸检测和准备工作,我搭上回国的航班,入境厦门,开始集中隔离。
空气中氤氲的家的味道让人心安,我的“中国胃”也兴奋地叫了起来。隔离第三天的中午,我吃到了厦门的特色菜——姜母鸭。我一边品尝美食,一边看着视频,正是十分惬意之时,一个不留神,一块没来得及吐出来的鸭骨头竟然顺着嗓子眼滑下去了。
经过5轮努力
骨头卡在了更深的位置
立时,我就感受到吞咽带来的疼痛感。作为吃鱼长大的沿海居民,处理鱼刺的经验总还是有的,此刻的我并不慌张,开始了自救的尝试。
编辑注:以下方案自行操作有风险,详见文末医生点评。
方案1:吞咽
我赶紧喝了几口水,吞了几口米饭——对于平时的小鱼刺,这种方法通常已经奏效了,然而此时的肉骨显然强壮了不止一个数量级,依旧纹丝不动。
方案2:海姆立克急救法
我想到平时在科普文中常常读到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在独自一人的情形下,可以用腹部抵着椅背或者桌面施加压力,争取将异物吐出。然而这招没有效果——因为海姆立克法适用于气管异物,对于食管异物并没有太大效用。
方案3:咳嗽+催吐
我觉得自己可能需要求助了,于是给隔离酒店的驻店医生打了电话。医生给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努力咳嗽,二是用勺子压舌根催吐,看看能不能把骨头带出来。咳嗽没有什么效果。催吐可能因为姿势不对,我并不能做到。
方案4:水流冲击
驻店医生随后又帮忙联系了耳鼻喉科的专科医生,转述给我一个建议:将一口水含在嘴里,仰起头像漱口一样“咕噜咕噜”,坚持10秒以上,争取用水流的冲击力将异物带出来。这听起来像是个挺靠谱的方案,然而我又努力了许久,还是没有任何进展。
此时的我已经不能继续淡定了,因为在等待期间我也搜索了类似案例,包括果壳病人曾经的文章,无一例外,最后的建议都是要尽早就医。食管异物如果处理不慎,可能会划破食管,带来严重的并发症,所以我提出希望能当面看医生。驻店医生解释说隔离期间的就医流程比较繁琐,又再度和专科医生取得联系,说专科医生等下会亲自打电话给我。
方案5:拉舌头
过了一段时间,耳鼻喉科专科医生打电话过来,详细问了我的情况——这才发现存在信息的沟通误差,他以为我是被鱼刺卡住了。如果是鱼刺卡在咽腔,水流冲击可能有效。但如果是鸭骨头卡住了、且水流冲击没有效果的话,那很可能是卡在食道入口处了。这个部位是食道最狭窄的地方。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让我找毛巾或者纸巾拉住舌头,向下巴方向(或者向外)拽,松动食管。
从我被骨头卡住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我一直在做出各种努力,然而吞咽疼痛如影随形,这种状况下我不敢进食也不敢喝水。我想着,集中隔离的七天刚刚过去了两天,万一在剩下的五天里发生了什么并发症或者留下后遗症,“看望家人”恐怕会变成“被看护”。想到自己之前的精心规划、一路奔波,好不容易闯过重重关卡回国,最后竟然栽在这么一件小事上,又是恼怒自己的愚蠢,又是觉得委屈,跟医生说着说着我就哭了起来。
医生听到我哽咽的声音,安慰我说:你不要哭,要是影响到食管就更不好处理了。我们平时处理的很多案例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你先试试看。如果鸭骨头不大且比较圆滑的话,就有可能顺利通过食道。实在不行,可以联系医院就医。
医生的话让我冷静下来。谢过医生,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努力。试过多个回合之后,我感受到骨头向下移动了,但这似乎只是让骨头卡在了更靠下的位置,疼痛没有消失,我甚至开始感受到锁骨附近的疼痛了。
解锁隔离病房体验
把消化科主任拉入闭环管理
至此,我只好再给驻店医生打电话,陈明我的挣扎历程,要求去医院。驻店医生也没有再拖延,直接帮我联系医院。
我头一次穿上了全套防护服,坐上120,被拉去了新冠定点医院。我从没想过,有天自己会因为一块鸭骨头而解锁隔离病房的体验。
医院的值班医生电话沟通时跟我说:医院作为新冠定点医院两年多了,很多原本的业务已经不怎么开展了,要么重新从仓库启用胃镜设备,消毒调试,要么从总部调用。不过他们已经在努力联系了。医生会先给我安排CT检查,确认一下情况。
在搜索到的案例里,我并没有看到用CT检查食管异物的情况,不知道CT在这种情形下是否有些“大材小用”了。医生后来告诉我,根据2020年成人食管异物指南, CT 扫描是食管异物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它不仅能发现异物,还能通过图像推断异物在食管内的位置、异物本身的形状、大小等,有助于更好地选择治疗手段。
CT结果出来,确认了异物的存在,并且发现它位于第一胸椎水平处。有可能是一开始卡在食道入口处(第一狭窄),后来一番折腾让它向下移动了一些。医生告诉我,这种情况一般自己很难处理,因为食道有三个狭窄处,过了一关还会有下一关。
食管的三个狭窄处:
• 第一狭窄为食管的起始处,即咽与食管的交界处,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上颌中切牙约15cm。
• 第二狭窄为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的水平,距上颌中切牙约25cm。
• 第三狭窄为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上颌中切牙约40cm。
鼠标所指即为CT下疑似异物所在丨作者供图
晚上十点半,值班医生打电话通知我,设备已经联系好,消化科主任会来为我“手术”,不过设备消杀、主任准备进入闭环管理也还需要一段时间。
夜里十二点半,护士来叫醒了我,说可以准备手术了。但是走到楼下,因为通道被其他病人用过了,需要重新消杀,又把我带了回去。又等了一个小时,我和护士一起推着一会儿我要躺的手术车,去到了另外一栋楼的手术室。
这块骨头
跟我想的很不一样
一进到手术室,本来困得迷迷糊糊的我瞬间清醒了,因为在我的想象中,做胃镜的过程就像看牙医一样,躺在一个椅子上,医生用一个小小的设备就能完成一切操作,但是眼前完全是一个正经手术室的样子。
我战战兢兢地按照医生指示,侧躺到床上,背靠另一个床的靠板,手腕侧面被扎入了静脉留置针。这个时候我还听到“主刀”医生对其他几位医生说“你们说话大点声啊,我听不见”。另一位医生小姐姐说,“我知道的,你的防护服带通风系统,有噪音,我们的没有,对你说话要用喊的”。这下,我更加紧张了,医生们会不会沟通不顺畅?
“主刀”医生大概是从我的姿态中感受到了紧张,回过头来说,“你别紧张,没事,就是个小手术,很快的”。他沉稳的声音给了我很多安慰,也来不及多想,麻药开始注射,我的眼皮很快就不受控制地合上了。不知道过了多久,我被唤醒了,“主刀”医生问我感觉怎么样,我没有什么力气,但是咽了一口唾沫,那种折磨人的疼痛终于消失了。迷迷糊糊之中我说了句英文“I feel much better now”。
我终于看到了这次事故的“罪魁祸首”,和之前想的很不一样,这是一块扁平的、并不算特别坚硬的骨头,大约有2x1.5cm。但就是这样一块骨头,顽强地卡在了我的食管里, “千磨万击还坚劲”,其尖锐的凸起在我每次吞咽时不断刺激食管壁,引起疼痛。
“罪魁祸首”丨作者供图
内镜下紧贴食管壁的鸭骨头丨作者供图
又等待了将近两个小时,消杀完毕,我被送回了病房。
第二天,医生开了一些抗生素,并嘱咐我吃流食或者松软的食物,并且一定不能烫。再次吞食时,虽说我不再感觉疼痛,但仍能感受到食物在某个部位会遇到“阻滞”。安全起见,我在医院又多住了一天。在隔离病房住了两晚外加两次核酸阴性后,我被送回酒店继续完成剩下的隔离。
都特别想吃国内食物
隔离时被卡住的不止我一个
事后,我的母亲感叹“一个两岁就能吃鱼,并且吃得很利索的人,没想到二十多岁了还能被肉骨头卡到”。医生小姐姐安慰自觉愚蠢的我:我不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例 “消化道异物”的隔离患者,因为刚从国外回来的人,往往都特别向往国内的食物,经常点些烧烤之类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出现类似的事故。
虽然消化道异物很少立刻致命,但是拖久了,保不准会演变成严重的伤害,最好尽快取出。另一个老生常谈的道理就是——吃饭要“细嚼慢咽”,吃到骨头的时候尤其不能分心,在隔离期间,因为就医不便,更应当小心谨慎。
我也很心疼辛苦工作的医生护士们,为了我半夜进手术室,并且因为消杀的原因,在我进入手术室之前等待两个小时,术后又陪我等待两个小时。我回到病房倒头就睡了,而他们第二天一早八点又要开始正常工作。我也很感谢几位医生的耐心沟通,特殊时期遇到意外会让人非常紧张和无助,而此时能有人认同我的疼痛和判断,尊重我的意愿,向我解释事态的进程,就是最大的安慰。平时甚少就医的我,通过这次意外也是真切感受到医生的工作——“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医生点评
程晓雪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
食管卡异物作为一种急症,在各医院不时上演,各年龄段的人都可能遇见该情况,让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的常识:
平日我们进食时,误吞咽鱼刺和骨头是有区别的,两种情况的检查流程不同。
对于鱼刺来说,由于其细小特点,通常会扎在口咽部或下咽部较表浅位置。位于口咽部的鱼刺可以直接张口取出,而下咽部鱼刺可在间接喉镜下,用下咽异物钳或在电子喉镜下取出。细小鱼刺卡在食管的可能性较小,通常可顺食管进入胃部。若是较大并质硬的鱼刺,临床上我们归属于骨头范畴。
对于骨头来说,由于其体积比鱼刺大,通常卡在口咽部及下咽部可能性较小。若骨头形状不规则或体积较大,可能卡在食道内,尤其食管入口。正常食道内径约2.5~3cm,食管入口内径1.5cm,为第一狭窄处,极容易卡异物。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进行颈部+胸部CT检查,定位异物具体位置以及明确有无穿孔。
接下来,我们分别看看作者尝试的几种自救方法是否合理:
1. 吞咽:吞咽水或米饭,目的是使异物顺下消化道。该方法使用不当容易使鱼刺刺扎更深,或使食管异物嵌顿不缓解,增加取异物难度,不建议使用。
2. 海姆立克急救法:作为解除气管异物的方法,不适用当前食管异物。
3. 咳嗽和催吐:通过用力咳嗽或压舌根部催吐,可能使异物松动,幸运的话可咳吐出异物,但异物嵌顿至重要结构附近时,可能引起危险。
4. 水流冲击:该方法目的也是松动咽喉部,从而活动异物,使异物排出,主要用于鱼刺排出,对食管内异物作用不明显,不建议使用。
5. 拉舌头:此方法目的与水流冲击类似,是为了松动。而拉舌头松动的是食管,以使异物从食管入口向下,通过第一狭窄处,可能继续向下游走,进入胃里。
作者已研究了食管,也在文中详细说明了食管的三个狭窄位置,不再赘述。这里强调一点,异物从第一狭窄继续向下,可能卡在下面第二、三狭窄处,达到胸椎平面。在这里,食管周围毗邻主动脉弓、支气管等重要结构,当异物嵌顿此平面时,可能损伤毗邻结构,引发严重出血、气胸等并发症。
对于作者,很可能最初异物卡在食管入口处,随着拉舌头活动食管,异物向下移动卡在了第一胸椎水平。若异物继续向下移动,可能增加异物取出风险,引发不必要的并发症。
不建议患者在家自行采用以上方法处理异物。这里着重强调,出现食道异物急症时,尽量禁水、禁食,及时就医,以免异物潴留时间过长引发穿孔及感染风险。
通常,患者食管卡异物时(骨头、枣核或其他非鱼刺异物),首先就诊急症耳鼻咽喉科排查,完善颈部+胸部CT检查,查看位置及是否穿孔,若是嵌顿于三个狭窄且未穿孔,首选胃镜试取异物;若是有穿孔,异物位于颈段食管第一狭窄处,胃镜试取无法成功情况下可请耳鼻咽喉科全麻食道镜试取;若是有穿孔,异物位于食管第二或三狭窄处,胃镜试取无法成功情况下可请胸外科全麻开胸试取异物。食管异物的位置直接影响术式选择,因此,再次强调,食管异物嵌顿时禁水、禁食,尽量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食管异物嵌顿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成年人进食过快、注意力不集中、咳嗽、大笑及打闹时,也可能发生嵌顿。隔离期间就医过程繁琐,而三餐饮食是我们日常所需,这里再次提醒读者朋友,尤其是有老年人和小孩的家庭,平日进食时,切记缓慢进食、细嚼慢咽。
虽然医生的工作确实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但对于食管异物这一类急症,及时就医通常能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并避免病情加重,值得我们首选。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可可里娜
编辑:阿令、代天医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