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童学馆推文把孩子的宠物杀了吃,还拍视频!这是什么丧心病狂的父母?发布后,留言中除了谴责这种行为,还有很多表示:外人这样无底线地逗娃,更常见!
“你妈妈不要你了。”
“你爸妈有了弟弟就不爱你了。”
“你是垃圾桶里捡来的。”
“跟叔叔喝点酒,小孩也能喝。”
“你再淘气,我就不让妈妈来接你了。”
……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中国式逗娃”。这种行为流传已久,概括来说,就是某些大人会用种种方式,对孩子进行毫无分寸的耍弄逗引,并且以此为乐;有时候还会附带依仗着过来人的所谓经验和主观臆想,对孩子父母的育儿方式指指点点。
图源丨图虫创意
这样的“逗娃”,相信不少人曾为此左右为难。当场反对吧,不仅显得气量小,不懂事,还容易得罪人;不反对吧,又害怕孩子受了委屈,留下阴影。
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剖析一下“中国式逗娃“的种种行为,同时,作者也根据过往经验,给出了很有参考意义的解决方案。快来看看这份「中国式逗娃抵制锦囊」吧!“中国式逗娃”,离我们一点都不远。逗娃的,可能是七大姑八大姨,关系不远不近,走动不多不少;也可能是乡里乡亲的大爷大妈,偶尔串个门、聊个天;甚至还可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吃瓜陌生人。在这里送他们一个统称——“熊大人”。不可否认,这些人中大部分其实本无恶意,只是爱宝宝的方式不妥当;但也确有不少大人相当恶趣味,习惯把自己短暂的快乐和优越感建立在居高临下地恶意逗娃、以及随便贬低他人育儿方式之上。如何预防被“中国式”逗娃?家长和孩子都需要做好心理建设以及应对的准备。什么东西都喂给宝宝,包括各种大鱼大肉、糖果饮料,甚至是酒、果冻、坚果等禁忌食物,对孩子的安全置若罔闻。而且在方式上,也极不卫生。比如,大人用吃过的筷子蘸一点、或是放自己嘴巴里嚼碎了,再给孩子吃。对孩子做各种高难度动作,比如举高高、抛起接住、猛烈摇晃、抱着转圈、玩倒立等等,容易发生脱臼、摔倒等危险,对小宝宝还可能导致“摇晃婴儿症候群”。对孩子简单粗暴地表达喜爱,比如随意亲嘴、捏鼻子、捏脸蛋、摸隐私敏感部位等等。这种行为不仅对孩子不够尊重,而且容易使他们大概率接触致病的细菌病毒,增加患病风险。任何物品都被用来当做逗娃的玩具,比如纽扣等小颗粒物体,有误吞的风险;比如打火机,容易引发火灾;比如钱币或钥匙,很脏很不卫生。图源丨图虫创意用威逼利诱的方式,强迫孩子做出各种违心的举动,比如:在众人面前表演节目、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完全无视孩子内心的纠结和不情愿。当一个孩子做出一系列成年人的事情时,这种反差萌会刺激熊大人们的兴奋神经。于是,他们可能会故意教孩子学说粗话脏话、诱导他们做成人的不雅举动、甚至是模仿抽烟等,以此来博取大众一笑。第三类是心理情感方面,相对更容易被忽视,但杀伤力一点都不小。熊大人们喜欢用言语来撩拨得孩子无助又难堪。以下这些话,你是不是似曾相识?- “你妈不让你吃零食,她是坏人,我们不要跟她好了,好不好?”
内容上包括了恐吓、取外号、嘲讽、挑拨亲子关系等等。《原生家庭》中说:“任何孩子都不懂得分辨玩笑和事实、取笑和威胁。”因此大人们这些看似开玩笑的话,对孩子就是一种攻击和伤害。如何应对恶意逗娃?总之就是一个原则:及时站在孩子这一边,维护他们的利益。当然,面对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时需要坚决拒绝,有时则可以巧妙智取。《广州日报》曾针对恶意逗娃的情况做过一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尽管超七成的受访者表示许多“逗小孩”的做法是陋习,应该被纠正。但是当遇到别人这样逗自己的孩子时,仅有21.61%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会加以阻止,绝大部分则选择“根据亲疏程度和逗弄孩子的方式来决定是否阻止”,比例为74.58%。家长的心态可以理解,毕竟面对的大部分都是亲戚朋友,不太好为此撕破脸。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模棱两可的态度会助长对方肆无忌惮逗娃的勇气。图源丨图虫创意建议家长首先在心里罗列一下,哪些事情是逾越了自己底线的,万万无法接受,比如直接威胁到孩子生命健康的,像喝酒、给小宝宝喂食花生米之类的坚果、高空抛小孩等等,一旦出现,必须果断拒绝。态度上可以不卑不亢,但一定要坚决。家长:“哈哈,不了,对宝宝健康危害太大,咱们不这么做哈!”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毕竟孩子的性命和健康,容不得儿戏。对于其他一些虽然难以接受、但后果不是那么严重的情况,比如强迫孩子表演节目、随便摸私处、教孩子恶习等,则无须硬碰硬,可以巧妙转移话题,委婉拒绝。熊大人:“来来来,你给奶奶看看小鸡鸡,奶奶就给你糖吃!”家长:“先谢谢奶奶,不过妈妈这也有糖,宝宝先吃妈妈给的好吗?”与此同时,也可以跟自己父母或公婆事先沟通好,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如果面对一些实在不便掌控的局面时,由他们长辈出面会更好。比如,我们可以跟孩子们说:“宝贝,待会我们会去看很多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他们对待你的方式或许会有一些特别,让你不是很喜欢。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你要拒绝,也要告诉妈妈,但记得他们没有恶意哦。”平日里,我们也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来锻炼孩子的应对能力;以及阅读相关主题绘本,比如《让孩子学会说“不”——爱挠痒痒的威力叔叔的故事》、《请不要随便摸我》等,来提前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图源丨图虫创意当然,凡事都无法避免,万一熊大人们对孩子说了诸如“你爸妈不要你了”之类的话,那该怎么办?毫无疑问,立即用实际行动安抚他们,证明这不可能。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句“这不是真的,妈妈永远爱你”,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也是治愈他们的良药,能够瞬间瓦碎那些不怀好意的玩笑与捉弄。总之,面对“中国式逗娃”,该强硬时则强硬,能回避时就回避。你经历过这种“中国式逗娃”吗?
你又是如何应对的呢?留言区聊聊吧!
参考资料丨[1]调查发现七成人指中国式逗小孩为陋习(2015).|广州日报.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9CaKrnJLjfQ投稿邮箱:Kid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