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都在追求“松弛感”,但你不能这样要求一个小孩
因为下雨,暂时去不了公园,娃崩溃了; 计划去玩具店,结果人家临时关门,娃嚎啕大哭了; 好朋友居家没来上幼儿园,娃伤心一整天了……
1、娃天生的心理气质决定
2、规律和秩序带给孩子安全感
3、孩子的大脑是个“一根筋”
1、允许孩子难过,并成为他情绪的“嘴替”
“哎呦,难过的掉金豆子啦,妈妈理解你,陪着你帮你接金豆子。” “抱抱你,我知道玩具店关门了你很伤心,好好抱抱。” “看你这么难过,爸爸妈妈会陪着你。”
“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会很难过,妈妈小时候也为这样的事情哭过。” “我有一次也是这样的,妈妈本来要去旅行,结果没赶上飞机,我可难受了。”
2、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
——“那今天玩具店关门了,怎么办呢?”
——“我就要去。”
——“如果不是关门了,我也想今天去,你帮我看看怎么解决这个事情,我们是今天去逛一会儿商场呢?还是下个星期再来玩具店?”或者“我们是周五再来看看?还是下周六再来?”(给选择)
*还可以一起头脑风暴,“我们一起想一想都有哪些解决的方法。”
1、提前给孩子提供A/B方案
2、制作「生活变化板」,提醒孩子生活是在不断变化的
3、让灵活性贯穿生活和游戏
比如玩玩具时,只要在安全的情况下,任何玩法都是孩子的一种探索和实践,我们也不需要纠正和固定孩子的玩法; 比如玩游戏时,可以设定更加灵活的游戏规则,比如音乐律动时音乐响起开始舞蹈,暂时时进入“木头人”的状态,也可以偶尔把舞动和静止的设定对调,通过游戏规则的更改帮助孩子明白游戏的玩法不止一种,思考的方式也不止一种。 比如,可以和孩子们玩一些多种答案的游戏,比如当玩分类游戏时,苹果既可以分给水果类,也可以分到颜色组。答案不是唯一的,孩子们可以使用不同的视角来思考问题。 比如在玩假扮游戏时,可以加入“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假设情境,在角色扮演中观察和引导孩子处理类似的问题。
4、鼓励孩子的认知灵活性
编辑丨羚羊,人类幼崽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