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LV和“波点女王”草间弥生的联名,我不理解
人来人往的东京新宿街头,惊现一则惊悚的户外3D广告:三个布满圆点的南瓜排排坐,中间那个转身变成一颗女性人头,睁大眼睛探出屏幕四下张望。硕大的眼睛在灯光的照耀下,格外可怖。
别说小盆友,大人都要吓傻了
细看发现,这竟是Louis Vuitton和“波点阿婆”草间弥生搞的联名大动作。
直白的艺术
尽管官方对外宣称,这则广告已在Instagram上喜提过千万的点击量。但从评论区的热赞来看,多数人对这则广告的观感还是比较接近的。
LVMH集团大BOSS阿尔诺欣喜地透露,类似这样的快闪宣传陆续有来,即将在纽约、巴黎、上海等地登陆,为大家带来更多惊喜(吓)。
只想说,各位身处时尚重镇的友友们,走过路过请做好心理准备。
广告的创意咱们或许领悟不了。那就来看看新系列的单品吧。
众所周知,大艺术家草间弥生最具辨识度的艺术标志,就是她的红波点、黄波点、五彩波点……溢满整个画面的波点。
在草间的观念里,圆点是立体的、无限的,象征着生命。圆点无限延展,构成她内心的和平,表达着对永恒之爱的憧憬。
这次LV与草间推出的联名系列,在设计上可以说是相当直(敷)白(衍)。
高情商的说法,就是设计团队深度洞悉用户心理,将目标人群最想无意间外露的两个身份标签——“我很有钱(LV印花)”及“我很艺术(草间波点)”,直接明了地印在产品上。
尽管宣传大片找来了吉娘娘、小KK、贝拉、孙菲菲、贺聪等全球超模。罢特,众多长腿星人的加持,似乎也无法掩盖单品本身的平庸。更别说对“普通人要怎么穿”这个终极难题给予解答。
PAINTED DOTS
五彩童趣的油彩波点(PAINTED DOTS)应用在衣服上,可以说什么系的衣服都没法与之相容。要么全套买,要么百不搭。
还要混搭LV经典(老气)的尊贵棕,那感觉真是一言难尽。
连广告片中的造型LOOK,都只能与纯色基础款勉强搭配。可见身经百战的造型师都被难倒了。
INFINITY DOTS
这个无限点系列算是抓住了精髓。随机张弛的蘑菇红波点,像极了长满疱疹的皮肤,专治密恐患者。
炸红炸黄的死亡配色无论走到哪,都是全场焦点。不过在不知草间弥生为何的路人眼里,这大概就是一条“网红同款春季法式圆点雪纺显瘦连衣裙”。
METAL DOTS
几个系列中比较安全的,大概就是这个金属点点系列了。原因是——它无色。不过这系列的灵感,源于被外界视为草间从业污点的“水仙花园”(Narcissus Garden)。也不知拿出手的时候要怎么给别人吹嘘。
还有更多惊喜就不在此一一展示,欢迎大家自行前往官网探索。
其实早在2012年,开山功臣小马哥Marc Jacobs还在任时,LV就和草间弥生有过一次联名合作。
虽然当时也没有多惊艳,但要将这相隔10年的前后浪相比较的话,我还是投小马哥一票。至少当时的单品在他老人家的把关下,圆润的单品造型还有点波普、有点街头、有点小可爱
草间的标志性元素
草间弥生今年已94岁高龄,在当今的艺术市场依然炙手可热。众人惊讶于她的作品画面之奇异,脑洞之怪诞。殊不知这份独特源于精神疾病。
草间弥生1929年出生在日本一个富裕家庭。在物质条件有限的30年代,她家里光植物温室就有6间,学校时常会组织同学来参观的那种。
可惜有钱没感情,富有富伤心。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草间的父亲是个游手好闲的入赘女婿,平日偷卖家当还沾花惹草。接受不了现实的母亲变得歇斯底里,开始对儿女进行精神虐待,甚至会在父亲偷情时派年幼的草间去跟踪。
除此之外,对于要学画画一事,母亲也并不认同。撕毁她的画作,羞辱她是河边乞丐,都是日常操作。草间只能偷偷扯下床单一角作为练习的画布。
草间在5年级时画的母亲肖像画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草间弥生从10岁起便患有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官能症(幻听幻觉)等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一生都在精神病院进进出出。
病情有多严重呢?比如,早饭吃着吃着,屋里的一切会突然布满红色圆点,慢慢爬到身上将自己吞噬。比如,会看到路边的南瓜突然变成一个人头,和她对话 。(是不是很像开头那个3D广告?)
也就是说,草间弥生画作中的奇异题材,不是她想象出来的,而是她眼睛每天所看到的世界。她时常过于恐惧所见的景象而尖叫狂奔,需要无时无刻地画画来缓解。爱丽丝仙境照进现实,可不是件浪漫的事儿。
与其说草间弥生是在创作艺术,不如说是在用艺术来拯救自己——“如果不是艺术创作,我或许早就死于自杀了。”
好不容易进入京都市立工艺美术学校后,她依然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经常逃课、差点被开除。理由是认为学校的教学过于传统,妨碍自己自由创作。
几番挣扎,她决定离开那个在她当时看来“太小、太封建、太厌女”的日本社会。带着她的60件和服与100万日元,于1957年前往纽约寻找她的艺术梦想。
这一年,她28岁。
纽约起步
从故土带来的不菲家当,没有为她换来舒适的生活。她几乎把所有经费都花在画材上,初来乍到的草间弥生,还是像其他艺术家的早年故事一样,以捡破烂为生。
没日没夜地埋头作画,时常连续工作五六十个小时不停歇,愈发严重的精神病也顾不上了。身无分文时就从垃圾桶里翻出鱼头和烂菜叶,煮成一锅汤又能果腹一天。当时,她的作品区区200美金便可拿下。
草间弥生紧握这份对艺术的执着,与纽约这个文化大熔炉一起走过充斥着摇滚乐、嬉皮士、反战宣言的六七十年代。
别看如今一副生人勿近的怪婆婆形象,草间弥生当年可是相当豁得出去。以下列举一两个名场面。
1966年,第33届威尼斯双年展如火如荼地举行。而草间并未获邀,可这并不能阻挡她想红的心。
在双年展官方场地附近的草坪上,草间布置了一场名为《水仙花园》(Narcissus Garden)的行为艺术:将数百个镜面球体放置在她所谓的“运动地毯”中,每个球体以2美元的价格现场出售。
艺术家本人则身着金色和服端坐其中与公众互动,直到被双年展主办方强制驱离。
1968年,越南战争烽火正炽,反战成为文化青年的热点话题。草间弥生也发起多起反战主题的行为艺术。
在“解剖爆炸”(Anatomic Explosion)(1968年10月15日)中,草间请来一群年轻模特,身上涂绘她的标志性波点颜料,在著名的纽约交易所门前进行裸体抗议。她声称这是反对资本主义的声明。
次年,她再次带领一群裸模横穿布鲁克林大桥,拉起横幅拍照留念。
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走到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雕塑花园中,进行快闪行为艺术《唤醒死人大狂欢》(Grand Orgy to Awaken the Dead,1969年):
八位被涂上招牌波点的裸模,在草间弥生的指导下走近喷泉,摆出模仿毕加索、贾科梅蒂和马约尔雕塑的pose。
在场的游客和保安惊得目瞪口呆。
事件震惊全城,草间总算如愿登上了《纽约每日新闻》的头版——副标题为“这算是艺术吗?”。
几番努力,艺术圈“丑闻女王”的地位算是在美国坐稳了。事情传到日本国内,乡亲父老都倍感耻辱,母校也将她除名。
看着同届的男性波普艺术家们(如安迪沃霍尔、李奇登斯坦)在艺术圈内混得风生水起,自己却里外不是人,草间弥生备受打击,终于在1973年打道回国。几年后住进东京的精神病院,从此长居于此。
重出江湖
草间的前半生像是在告诉我们,人有的时候越是强求,就越是得不到。但命运该来的时候,它就是会来。
退隐后的草间弥生,逐渐被艺术圈遗忘。她在疗养院旁买下一栋房子作为工作室,每天潜心画画,这样低调的日子过了整整二十年,期间出版了几本奇奇怪怪的超现实小说。
直至80年代末,人体彩绘艺术再次流行,曾遭艺术圈唾弃的草间弥生又被重新提及,当作艺术先驱受到重视,事业从此一路向上。
80年代末,纽约国际当代艺术中心(CICA)策划了一场《草间弥生回顾展》,给了美国观众一次重新审视这位“丑闻女王”的机会。展览中重见天日的部分文稿,被业界视为战后艺术发展史的贵重史料。
1993年,草间弥生终于以日本代表的身份正式受邀参加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展出作品获得正面反响。
距离她在第33届被驱逐出场那次,已经过去27年。这一年,她64岁了。
1994年起,草间开始为好莱坞著名的比佛利山庄、法国的里尔车站、福冈美术馆、松本市美术馆等全球知名地标创作雕塑作品。另外,还为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地铁走道制作壁画。
这位永远顶着抢眼假发的怪婆婆,逐渐变成大众所追捧的热门艺术家。每逢各大博物馆及画廊举办草间的展览,馆外往往人潮汹涌、摩肩擦踵,有时观众甚至需要排队数小时才能入场。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纪录片、跨界合作找上门来。
2014年,草间弥生早年创作的作品《无限的网》,在佳士得拍卖行重现,以710万美金的天价成交。
当年的男友Donald Judd万万不会想到,当时区区200元美金拿下的画作,50年后会涨至如此天价。更不会想到,当年的前女友,如今已是拍卖场上身价最高的在世女艺术家了。
结语
草间弥生的艺术价值在同行中还有所争议,有的人认为这是机械笔触,而非打动人心的艺术。但从市场价码而言,她无疑是当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就是……波点虽好,阿婆的人头就不要轻易拿出来吓人了好吗?
点击图片直达
更多近期精彩好文▽
活儿姐
密恐全程捂着眼睛看完……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ao.chai@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