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业科技和商业航天看什么,我们问了问产业科学家(三)
过去一年虽步履艰难,但技术突破与科学家的努力并未止步,我们依然在各个热门赛道里看到了令人振奋的关键性突破和进展。
2023年初,“未来光锥”对话了12位著名的产业科学家,请他们总结了他们所在领域去年发生的重要技术突破,并请他们展望今年最值得关注的技术路线。令人欣喜的是,科学家们比以往更加务实和乐观,对未来我们依然满怀希望。
本系列是未来光锥团队特别策划的内容:第一期,我们和能源领域的科学家聊了聊新能源赛道的前沿进展;第二期,我们讨论了合成生物学和新材料领域值得关注的赛道。本期,我们将重点关注农科科技和商业航天两个领域的技术方向。
👇👇👇
刘春明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
2022年,「种业」领域技术上发生的最大突破
过去一年,多年生水稻是将中国的水稻与非洲的多年生水稻进行杂交所取得的一个突破性进展,让水稻能够在播种、插秧之后多年生长。这个成果是云南大学与多个团队多年合作的结晶。
2023年,「种业」领域产业上最被看好的路线
期待上述技术更加成熟完善。目前该技术还只适合亚热带地区,未来需要提升水稻的抗寒性、抗逆性,以实现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期待新技术保证病害不会连续在多年生作物中传播,植物需要稳定的抗性,包括抗虫特征等。
许建平
先正达集团院士
全球分子技术总监
2022年,「农业基因编辑」领域技术上发生的最大突破
基因编辑从常见的编辑方式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如结合引导编辑器的大片的DNA插入技术;新兴基因编辑工具,如TnpB/IscB,CasTn的结构和机理的阐明,有助新型工具和编辑方式的开发,应用将更为广泛;
基因编辑产品在日本正式上市,印度等国家放松监管,我国基因编辑产品有望批准。这是基因编辑在农业中应用的里程碑事件;
通过基因编辑的手段实现了单性生殖,为杂交制种,如杂交水稻的一系法生产杂交种子奠定了基础。该技术将大幅降低种子生产的成本和用地,是颠覆性技术;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通过基因编辑提高了对小麦白粉病的抗性而对产量和熟期性状没有影响,证明了基因编辑技术的潜力。
2023年,「农业基因编辑」领域产业上最被看好的路线
通过基因编辑工具实现对染色体的重排
通过基因编辑实现多性状的快速整合
于晓洲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
2022年,「微纳卫星」领域技术上发生的最大突破
微纳卫星特别是立方星的使用场景进一步拓展。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SENT立方星发射进入了GEO地球同步轨道。美国Artemis登月计划使用的SLS运载火箭一次搭载了10颗立方星,其中4颗瞄准月球研究,另外3颗研究空间天气和地月空间的辐射环境:两颗立方星进行深空通信、等离子体推进和先进光学技术的验证;还有一颗将尝试部署一个太阳帆,使其能够飞掠一枚小型的近地小行星。
2022年SpaceX多次发射任务都搭载了超过100个卫星,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立方星;
微纳卫星历史上由于质量小,不是火箭主载荷,因此不能选择最终轨道。随着欧美出现了多家能够提供Orbit Maneuvering Vehicle的公司,已经有许多立方星开始使用机动部署器实现卫星的精确快速部署,大幅拓展了立方星的使用场景与任务实时性。
2023年,「微纳卫星」领域产业上最被看好的路线
2023年可以最终确定去年发射的一系列深空立方星(一种按照特定标准设计的微纳卫星)最终是否能够达到最初的预期目标,由于这些深空立方星需要利用新型推进系统进行多次复杂的轨道控制,因此有较大的挑战性;
2023年包括Planet(已经发射519颗),Spire(已经发射160颗),Swarm(已经发射177颗)等星座都将发射新一代的卫星系统,和上一代相比其性能会有较大提升;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微纳卫星发射数量可能会有爆发性的增长,国外预计可以达到600颗以上;
新型微纳卫星单机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是否能有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国内外多款先进绿色无毒推进系统能否实现长时在轨可靠运行是今年的一个重要看点。
张晓敏
原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教授
2022年,「商业航天」领域技术上发生的最大突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宣布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将为商业火箭提供动力,商业火箭和发射的低成本迎来新的曙光。
2023年,「商业航天」领域产业上最被看好的路线
商业航天在大星座(巨星座)及应用的探索。
第一期:未来光锥策划 | 热门赛道看什么?我们问了12位产业科学家(一)
第二期:未来光锥策划 | 合成生物学和新材料,哪些技术最有戏?我们问了问产业科学家(二)
未来光锥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