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学习魔法,你的家也能“有求必应”
当代人的梦想之一,就是舒服躺平。躺平是绝对的坏事吗?当然不,因为适当的“懒”反而会成为促进人类进步的动力。
在人类发展史上,为了偷懒而催生的发明比比皆是。
不信?来仔细回想一下,文字是怎么发明的?因为人们觉得口口相传、结绳记事太麻烦、不准确,于是发明了文字。同理,因为嫌弃用手操作太辛苦,于是有了工具;因为厌倦了东奔西走,于是从游牧变为农耕……再往后,为了不用辛苦地步行,马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出现了。
某种意义上说,“偷懒”也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丨图虫
到了现代,因为懒得出门逛街,有了网购;因为懒得做饭,有了外卖;因为懒得扫地、洗碗,有了扫地机器人、洗碗机。再后来,因为什么家务都不想干,就寄希望于有一个“智能管家”能将生活中那些琐碎细节全部包圆:开关灯、拉窗帘、洗衣做饭……你只要动动嘴,家就会“有求必应”。
不过,人的“偷懒”之心却没有因此满足,在做家务之外,我们还希望家能够变得更聪明、更舒适,能做得更多,更希望全家男女老幼都能在这一方天地中感到幸福、舒适团圆。
为此,科学家们可动了不少脑筋(薅掉了很多头发)。
聪明的家,
如何一步步走进现实?
1939年,《大众机械》(Popular Mechanics)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描绘了“未来的家居场景”,在这幅蓝图里,作者将微波炉、家用洗衣机、电视机、自动熨斗、洗碗机都放了进去。不过当时的作者想象的这一切,主要还需要人工去操作,在当时算偷懒,但对于现在的我们已经略显不足。
不过没关系,让懒人更快乐的小帮手很快就来了,1965年,西屋电气的工程师James Sutherland制造出了家用计算机的原型ECHO IV,这台机器十分巨大,由四个大柜子组成,总重有几百公斤。因为体型巨大,它根本进不了家门,只能委屈地呆在地下室里。
但这已经逐渐趋近我们心中的智能管家了,它可以管理整个房子里的闹钟,控制空调,开关电视,播放音乐。不过,因为当时技术的限制,它的操作相当复杂,没点儿技术背景连从哪儿下手都不知道。
普通人操控ECHO IV,大概就是这么个感觉丨图虫
到2000年左右,普通人也能上手操作的智能硬件们来了——智能门锁、智能灯具、智能家电、智能马桶、智能厨具……几乎家里的每一个组件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智能硬件,懒人们想要的智能之家几乎就在眼前了,但多少还是差一点。
因为这个时候的操作,还是太麻烦。智能硬件间的不兼容,让人们想要操控家里的智能硬件时,往往需要下载一堆的操控APP,学习不同的系统使用方法。
原本是想靠全屋智能让生活变得更容易一些,却先得经历过一轮无比复杂的学习和摸索,这个操作麻烦程度,大概只比当年的ECHO IV简单一点点。如果家中不幸断网,那么恭喜你,一切的磨难都要重头走过。
就有那么点委屈······丨giphy
就算勉强全员正常运行,系统的不兼容也会闹出许多麻烦——最经典的莫过于两个智能硬件互相吵架,却无人理会主人下达的操作指令。满屋子的智能硬件,却打造出了一个不智能的家。“不靠谱”、“太麻烦”、“还不如自己干”成了许多人对于全屋智能的看法。
不过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改变,如今这些印象已经过时了,今天的全屋智能早就改头换面,有了新模样。
家为你而动,躺平不是梦
20多年后的今天,集成化的智能生态,将零散的智能硬件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智能未来家:安防、照明、网络控制、影音娱乐、冷暖新风、水电能耗、家电操控……都集中于一个操控系统中,只需要在智能中控屏幕上拖拽模块,就能便捷操控整个家。而网随电通的技术,也让整个家的运转格外可靠。
华为全屋智能 | 智能中控屏
除了便捷、可靠之外,如今的全屋智能还格外智慧——有的时候,你甚至不用开口,家已经是你需要的模样,知道你的需求了。
下班回家,打开房门的一瞬间,门厅的灯便应声而开,随着你步入客厅,温馨的灯光就洒满了整个屋子。
半夜起床时,你双脚落地的瞬间,床底脚下及卫生间的夜灯便悄悄亮起,在你离床时持续为你照亮周围环境。当你回床后,所有夜灯将悄悄关闭,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整个过程,你不需要说话,也不需要担心打扰家人,灯随人动,整个家为你而动。
智能起夜模式丨华为
这里当然不是魔法城堡,而是体感交互技术带来的空间改变。华为全屋智能采用了24G毫米波技术,不仅能够三维覆盖室内,还能识别静止、微动的状态变化。
所谓的毫米波,就是采用短波长电磁波的特殊雷达技术,可以精准地确定物体的位置、速度和角度,精准识别人体微动,不放过你的每一个小需求。
毫米波雷达工作中丨华为
在常规传统的全屋智能场景中,通常采用的是被动式人体红外传感器,主要是通过感知人体散发的特定红外线来判断人体的位置。但人体的红外辐射容易被其他物体遮挡,而且还容易被各种光源、热源所干扰,因此难以精准感知静止或者微动的人体,尤其当环境温度接近人体温度时,灵敏度更会大大降低。
而华为采用的毫米波技术则是通过主动发射毫米量级的信号来探测人体移动,这种短波信号可以具有一定穿透性,可以穿过塑料、墙板和衣物,精准地检测小到零点几毫米的移动,即使是睡眠中人体胸膛的上下起伏,也能够精准捕捉,辅助判断。再加上华为首创的智能起夜检测算法,每一个夜晚你的每一次呼吸,家都在为你待命。
华为全屋智能 AI 超感传感器丨华为
除了精准的识别,强大的抗干扰能力也是“灯随人动”功能的基础。华为的毫米波技术能够提取不同物体的运动幅度,通过智能抗干扰算法进行计算,有效辨别外界移动物体,排除了光、温、灰尘、雨、雾、雪等环境的影响,还能智能排除扫地机器人这一类具有主动移动能力的干扰源。
智能识别干扰源丨华为
因此,无论是我们的走动还是翻身,毫米波都能精准捕捉,定位我们的空间坐标,并通过预设的智能场景快速响应,满足我们的多样化需求。
精确灵敏的识别判断,加上强大的算法学习,快速响应的预设智能场景,如今的华为全屋智能,绝对是为你量身打造的有求必应之家。
写在最后,写给1939:
走进现实的聪明的家,未来家原来长这样
如果1939年那篇文章的作者走进我们现在的家,大概会大吃一惊吧:自动开启的灯光,随时跟随的音乐,始终舒适的温湿度,一切就像有人在暗中挥动魔法棒一般奇妙。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全屋智能。
可靠、便捷、智慧,如今的家正在越来越贴近我们理想中的“未来家”。它听得懂我们说出的每个指令,读得懂我们语言之外藏着的需求,它灵敏聪明,也更懂人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简单、舒适。
这正是技术发展的意义,它将不可能变为现实,让一切追求落入实地。曾经遥不可及的未来,已经是触手可及的未来,而如今看似遥远的未来,或许也正在转角处等待。
参考文献
果壳商业传播部出品
阅读原文 开启智能体验
Fin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