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医吧!没有35岁危机,那时刚刚博士毕业完成规培
医疗工作者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白衣天使”,治病救人、悬壶济世成就一段段美谈。近年来报考医学类院校和专业的高三学子很多,但也有一句流传甚广的顺口溜——“劝人学医,天打雷劈”。每当报考咨询时,更是有无数医学生和医生前辈们痛心疾首地劝说:快逃!
许多关注果壳病人的读者都有医疗行业背景,或者家里有亲属是医疗工作者。大家去年分享过推荐/不推荐学医的理由(点击查看《高三时目睹同校女生跑操晕倒变成植物人,我立志学医》),今年大家是这样讲的:
我是学医的,我多少还是推荐的
清明
我是麻醉科在职医生,从小被灌输学医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业,后来在成长中看了很多医疗剧,觉得前途并不是最重要的,从事医学行业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尽最大程度帮助他人。
我觉得,如果成绩足够好、能吃苦、肯钻研并且有兴趣,还是欢迎学医的。因为从学医开始就进入了“高四”,更准确地说此后每天都是“高三”,如果不能接受这样的学习生活还是不要去吃这个苦了,毕竟不走这条路也可以快乐地活下去。
事实上并不喜欢“天使”称呼的
普通人类大夫
我是风湿免疫科的医生。因为妈妈是医生,我从小就想学医,读书还算拿手,而且一直认为自己的性格适合从医。
我对考生的建议是,如果是自己想要学医的话,可以选哦。越是剧烈变化的社会中,医疗行业的稳定性越突出,医生的保值性也很高;医生不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另外,说实话,家中有个医生的话,有助于提高全家人的健康水平和医疗质量。
不过,想学医的考生需要考虑以下十点:
①家境过于贫寒的孩子,我不建议选择临床医学专业。医生的培养周期太长了,十年起步,学医没办法快速缓解家庭的财政紧张情况。过长的回报周期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压力。
②临床医疗中可能70%以上的时间都用于和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充分的沟通是医疗中及其重要的一环,如果与人交流会给你带来极大的压力,那也可以考虑一些辅助科室,比如影像科、检验科等和患者打交道少的学科!还可以去做科研哦。
③医疗行业很累!超时加班是常态,更何况还有夜班、周末班、节假日值班……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同事都有睡眠障碍、焦虑情绪。但话又说回来,哪有轻松的工作呢?
④干临床必然会受些委屈,有来自患者和家属的,有来自上级和同事的,需要一定抗压能力。
⑤医院中有严格的上下级制度,下级要服从上级的医疗决策,但相对的,上级也会对下级进行负责,这也是医疗安全的保障手段。
⑥在大医院干临床医生,是需要兼顾科研和教学能力的。
⑦大城市、小城市和乡村,三甲、市级医院和社区/乡村医院,所面对的患者、病种等可能完全不同。所以最好对自己的从业方向有点预估,比如是想留在大城市三甲拼搏,或者回老家二级医院安稳生活。
⑧不建议因为“家人让我学医”“女生适合内科”等外源性因素选择医学专业或自己的从业方向,一定要选自己喜爱的、适合的,这样才能不后悔地坚持下去。
⑨从医很需要良心,很需要道德。很需要责任心,很需要细心。
⑩学医不需要非常聪明,但也不能愚钝,尤其需要认真,需要愿意学习。现代的医疗知识更新很快,从医必须终身不断学习。
眼科视光师王老师,
快来了解一下眼视光专业吧,
就业不是事
我学的眼科,当年是家长安排的。
我推荐考生们报考医学专业,人都有生老病死,AI不能取代医生,不能取代医技,最关键的是AI不能取代人文关怀。
整天想着退休的社区人
我是全科医生。读医相对稳定,但报考前要多方考虑,各级医院都很累,别以为社区医院可以躺平。门诊只占工作的最少一部分,更多的是各种专线工作,下居委社区入户是日常工作,还得面对各种上级检查。还有医患关系的问题。
收入是稳定的,因为也不会多,社区医生普遍本科以上,不乏硕博,中专大专能进社区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广州是不可能的。
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要去当老师,平日大家都很辛苦,但总有个寒暑假等着我,比起医生请个几天假都求爷爷告奶奶的好太多了。
我是学医的,但我不推荐学医
医生
我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学医是因为我爷爷奶奶都是医生,报志愿时我妈正在生病。
我不推荐学医,除非家里有钱、有医学背景,因为医生的培养时间太长,可能三十岁了还要问家里要钱交房租。
当医生需要做好艰苦奋斗、真无私奉献以及对付各种糟心事的准备,比如,我两三年来因为各种原因从没能连续休假三天以上,几乎天天来医院,不管节不节假日。
一个浮浮沉沉的匿名
我是妇产科医生。不太推荐学医,医学是个好专业,医生不算好职业。
如果家境一般、能吃苦耐劳,又有一颗悬壶济世的心,可以学医,学医能不受风吹雨淋,温饱之上家庭出身的孩子可以上一层社会台阶。
家庭贫困者不推荐,真正赚钱能出头需要的时间太长,不如其他专业性价比高。如果家境挺好的,没必要受这个苦,除非有关系。抛开家境不说,个人能力也需要有很强很高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以及,想赚钱的人不要学医。
马医生
我是社区全科医生,不推荐大家学医。最核心的理由还是不赚钱。那种赚钱的专科大拿、科室主任都要靠时间熬,靠很强的前期家庭支持投入,说白了业界翘楚有多少人能达到呢。
其他各方面的理由也很多,非常复杂,比如当下的医疗环境差,比如学医的成长周期非常漫长,再比如医学是很难的一个专业,很少有哪个行业是考试伴随终身的。还有就是临床工作真的很辛苦,无尽的夜班、收不完的病人、下不了台的手术、接不完的急诊电话,样样都在摧残着年轻的身体,家庭与生活永远不能兼得,爱人与孩子永远见到的都是你疲惫的身影。
最后是医学行业壁垒很高,如果后悔学医想重新走其他的人生路,比其他行业转型难太多太多了。
赤赤
我是新生儿科医生。我不推荐学医,特别是临床专业,原因如下:
①常年值班,没有稳定休息。以我的经历来说,没有稳定周休及节假日,每4到6天一个夜班,有的医院要求每天都要去上班,大部分科室很难平衡事业与家庭,例如带娃这些事,需要家里极大支持。这种状态最少需要持续5年升到主治才会好转。
②收入一般。收入跟职称、医院、专业相关。总体来说年轻的时候比较穷。
③专业性强。专业性强是好事也是坏事,毕业后对口专业清晰,其他专业基本别想挤进来,但是如果学以后发现不喜欢也非常难转行。
④学历卷得厉害。以北京为例,三级医院,现在需要博士才能进。
⑤职业风险较高。对比几十年前,现在的医院关系紧张不少,伤医事件时有发生。现在的大环境下,法律是偏向保护患者的。只要打官司,不管医院有没有过错,都可能赔钱,只是多少的问题。
本是医生的我转行了,原因是……
溜了溜了
做医生工资低、工作时间长、晋升通道单一,做科研发文章的kpi高但完成质量低,仅为了发表而发表,为kpi不得不加入团队研究热门方向,无法研究自己真正喜欢的方向。
考虑报考医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有激情、有理想、有助人情节和奉献精神的,但进入临床工作后才知道大部分的情况下只是自我感动。医患关系、同事关系、所有职场都存在的权力不对等问题等等都会成为现实环境里消磨激情的东西。对一份职业抱有过于理想化的期待只会让落差变大。
建议考生们多与一线医生、规培医生等交流,了解一线工作真实情况,评估自己的“热情”是否能支持未来至少十年的贫穷与窘迫,评估是否值得为了所谓的“成就感”而牺牲自己的健康、陪伴家人的时间、业余爱好及业余时间。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多了解国内外医疗行业就职现状,就算真有热血也要抛洒到值得的土壤。
王大橘
我已经考到医疗相关事业单位躺平了……
当年读临床是家长替我选的,理由是我身体素质太差,学医最起码可以照顾自己,然而上临床以后身体更不好了,夜班急诊真的很让人神经衰弱。于是,我又应家长要求考了事业单位,从此不值夜班、正常上下班,也不会一直担心有患者需要处理,不用突然被叫去医院。
我的从医过程很顺利,一毕业就找到了工作,也学到了很多,从一开始的渣渣变成了可以独当一面值夜班的小医生,很荣幸。
不过,辛苦也是真辛苦,做医生压力也真的挺大的,所以不建议大家学医。不要给医生强加职业光环,不要看几部医疗剧就被洗脑,觉得又帅又酷救死扶伤很厉害。如果真的选择了学医,要加油,谢谢你们勇敢无畏,没选择好走的路,选择了自己的理想,成为合格的医生吧,为你们的选择骄傲。
作者供图
爱吃上汤娃娃菜
我曾经是医生,转战其他行业的原因是:①有自己更感兴趣的事情想去做;②当医生时工作和休息时间不稳定;③不想值夜班;④不想去进行入不敷出的三年规培;⑤我是起床困难户,不愿意长期早上七点半上班(夏令时);⑥轮转时观察到年长同事日复一日地大早上上班,马不停蹄接待门口的一大帮患者,往往忙到午后过了饭点才可以进食,如果遇到患者不理解产生啥纠纷矛盾要处理就更说不准了,一想到自己未来几十年可能也是这个境况,就很心惊。
作者供图
当年读书的时候,我觉得不少课程很有意思,个人特别喜欢探索生命乃至自然奥秘;学习强度上,很像高三,哈哈哈,年年高三。
当然,帮患者解决或缓解了病痛,看着他们惊喜的表情和听到感谢的话语的时候,我也是很有成就感的,只不过,这些正面反馈不足以使我把整个人生都投入进去。
对于考生们,我不会主动推荐学医也不会劝退,路是自己的。如果你对医学感兴趣,尽管学就好,当初我自己也是出于兴趣而主动报的;人生长着呢,并不是笔直的单行道,若是以后找到了真心所向,再改道都没问题;而曾经受过的医学熏陶,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不无裨益,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做出了选择就认认真真地进行,人生很漫长,但也很短暂,尽量把它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吧~
作者供图
小车
转行原因是穷、工作强度大、晋升困难。我三四天上一个24小时班,一周工作六天,随时加班,下班时间也要看文献写文章,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还有就是晋升难,遇到事情医院不站在医护一边,尊严被践踏,鞠躬尽瘁连个工伤都换不来。
对于没想好自己想干什么的同学、家里条件一般的同学、高分段名校专业可选项很多的同学,我都不推荐学医。培养周期过长,前期非常辛苦,好一点的平台需要本硕博+规培3年+专培3年才有资格当主治(长学制和专硕能省一些时间),而这才仅仅是职业生涯的起步期,没有对学科的极度热爱和家里的支持,会过得很艰难。有人说学医前面吃几年苦,后面越老越吃香,说实在的,有这个吃苦精神,干啥都能成事,何必一定学医呢?
作为医生家属,我的感受是……
菜头
我既希望家属从事医疗行业,也不希望。因为我有个头痛脑热的,家属差不多都可以解决。但是她真的好忙,好多时候大半夜还要去科室加班。还好她有一个给力的老公,不然真的累到无法想象。
我不推荐考生读医学类专业,太难熬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了,钱也太少了。
柳叶刀
我的父亲是一名麻醉医生,母亲则是一名护士长。小时候二人都要值班,于是就有了个孤独的童年……但也收获了对生物和临床医学丰富的兴趣和高度的自理能力,饭桌上也听闻了各种诡异故事,于是培养出了处变不惊的能力。总的来说,我还是喜欢他们从事医疗行业的。
我相当清楚医生面临的高工作负荷、高风险等问题,但还是会推荐今年的高考考生读医学专业。必须承认医学之路漫长,但总得有人沿着这条道路前行,去拯救尽可能多的生命,传递希望之火。而且论待遇,医生在45岁以后并不差,而且职业也稳定,失业风险低,所以还是很值得考虑的。
我对大家的建议是:第一点,提升学历,现在相当多二甲医院都开始只要博士,这是针对在读生的;对于准备就读的,推荐开局平台选好,尽量去大平台,医院越大越强环境越宽松!
猪猪小姐
医生没有假期,家庭不怎么照顾得到,要是夫妻两人都是医护,那就更惨了,会非常依赖老人带小孩。当然,如果不结婚,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我对考生的建议是,如果身体差就别读医学专业了,我怕你熬不住。家里有别的路子也别读啦,为什么要吃这个苦呢?当然,如果是因为热爱,而且道德感强、责任心强,可以来,只有热爱才能坚持下去。有热爱,可能还会做出一番成绩呢!这职业绝对饿不死,但不会发财,是赚辛苦钱。
Ruru
虽然看病更方便了,但我过得提心吊胆,不希望家人从事医疗行业。
对于考生,我觉得如果家里有人在卫生系统,推荐学医;没有的话看天赋和财力,愿意天天像高考,家里有养孩子到30岁的精力实力的可以读。毕业后想进三甲,读博和好学校缺一不可,刚工作那两年工资低到怀疑人生,站稳脚跟后不写论文和参加活动就评不上职称,没办法加工资,周末约等于无,救死扶伤的信念感在DRG推行后要为了医保资源被动选择性治疗被折磨,遇到情绪激动的病人家属内心发抖,还有临床和行政的事,总而言之除非非常坚定一定要学,建议少走弯路。
小姜
我妈妈是卫校毕业的护士,她在医疗行业工作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我自己不会学医了。
我不推荐学医,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开玩笑)。真实的医疗行业工作者会遇到很多无能为力的情况,不仅是医学上的,还有人心的,很多欠费跑路的病儿家长、歇斯底里威胁要举报的家属、仗着有关系硬要插队的患者……很累,必备一个强大的内心。
嘻嘻
医生家属的时间不靠谱,不可控制,半夜睡得好好的被叫走,刚做好饭准备吃了被叫走,还有就是精神压力大。遇到医生本已经尽全力但是仍然没有救活的情况,心情会受到影响,再遇到不讲理的家属就更难了。去年年底时,大多数医生都在带病工作。而且医生本人的直系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子女,完全指望不上医生对家庭的付出,基本是丧偶式育儿,但是!其他非直系亲属包括朋友都受益,生病了可以咨询一下。
我还是推荐考生报考医学专业的,毕竟是受人尊重的职业,没有35岁危机(35岁博士规培刚刚完成没几年),而且后续地位会越来越高。
在了解了种种医务工作者的不易后,如果你依然热爱医学并愿意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希望你不要被即将到来的风暴打倒,也只有经历了种种磨练后,你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医生,帮助更多的患者。
在评论区写下你想看和想聊的话题,我们会继续征集并展示大家分享的内容哦。
封面:被戏称为“蓝色生死恋”的医学教材
编辑:颖雯、代天医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