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秒剪,多国语言秒翻,乒乓球秒接……还能这样给亚运会打下手么?
“给杭州一个亚运会,还大家一个’赛博城’。”
本届亚运会还没开幕,这个梗就广为传播,因为杭州这座城市已经用科技与狠活装点起来了。在主场馆和体育中心,市民们一抬手机就能用上 AR 实景导航,往钱塘江边一坐,你会发现座位上还能无线充电……
从这些公共设施的细节来看,我们不难想见,这届亚运注定和“智能”强绑定,也将藏着不少“黑科技”——自然少不了 AI。近年来,被学界充分讨论、深度研究的 AI,也慢慢成了普通老百姓热切讨论的话题。
2016 年 3 月,AI 全民瞩目,因为手握 14 个围棋世界冠军头衔的人类代表韩国九段李世石,最终以 1:4 败给了谷歌的围棋 AI AlphaGo。全世界都在讨论这个甚至都没有身体的对手,它能快速判断,能深度模仿,懂全局分析……人类感受到了空前的欣喜,以及恐惧。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AI 却并不总是以可怖的面孔出现,它们在前沿科技领域冒头,比如四年前面世的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科学家们通过 AI 对原始数据和图形的再分析,重构出了更清晰、更保真的“甜甜圈”。
可以看到,黑洞环的宽度缩小了大约二分之一,是个“缺斤少两”的甜甜圈丨Space
AI 也并没有只停留在前沿的探索之境,它已深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无论是各类画画 AI,还是语言大模型产品,普通人已经将其纳入自己的工作流和生活场景。而今,AI 更是应用到了国际赛事上。
为了让亚运这场瞩目赛事中的黑科技,变得更为普通公众所感知,阿里云策划了《智能亚运极速挑战》,以真人秀挑战赛的形式,让我们知道有了 AI 的助力,亚运这种大型赛事可以变得更加高效、壮伟,而我们普通人也可以借助相关工具,秒剪视频,秒翻多国语言,甚至成为国球高手……
和七国双语留学生“抗衡”,小白志愿者独自办到了?
在第一期挑战赛中,节目组共准备了 7 首中国诗词,要求 7 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双语留学生结合文化典故,将其翻译成自己国家的语言,这些留学生不止中文流利,还深知中国文化底蕴。
而来踢馆的,是一个普通中国志愿者。她只能和“亚运钉”打配合,独自完成七国语言翻译。亚运钉是专为杭州亚运定制的钉钉,是此次的办赛协同工具,它能实时翻译多国语言,还能调取 AI 大模型“通义千问”的能力,对文本进一步加工。
我们先在场外测试常见的翻译软件(比如被公认机翻质量优秀的 DeepL):
可见机器并不知道诗词中的“云汉”是银河,“白玉盘”是月亮。翻译讲求信达雅,这些软件在“信”这个层面就先败下阵来了。联结信息,关键还得靠人。七国双语留学生通达两国语境,最终翻译得非常有诗情画意。
而以一敌七的小白志愿者,掏出手机拍下 7 个题目,亚运钉就开始将古诗原文翻译成对应的目标语言了……比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AI 翻译成了:
West lake maybe compared to lady of the west. Always charming with either light or heavy mate-up.
其中的“lady of the west”来自一本畅销小说《西部淑女》。可以看出,亚运钉会根据目标语言的语境,找到最能让当国人找到对应和共鸣的词汇。这和留学生们的翻译思路,如出一辙。
在挑战结束前,中国志愿者还趁着几分钟的空闲,用起了亚运钉里的“魔法棒”里的作诗功能,只见她快速写好了 prompt,“你是一名诗人,以外国友人过中秋佳节为主题,用优美的语言写一首诗歌”,几秒后,AI 就写完了,对手们啧啧称奇。
赛后志愿者还介绍起了中国邮政和阿里云通义万相大模型联合开发出的“智能邮筒”,在屏幕上点选和输入提示词,就能短时间内输出一张 AIGC 画作,并印好一张明信片。
这么看来,有了 AI 的助力,如你我这般的普通人也能去亚运会打下手!
亚运钉除了极强的信息互译能力,对知识库的搭建和检索更是不在话下,以往志愿者需要把培训文档从头到位熟读到位,但现在直接向问答机器人发问,AI 便能提炼、总结,还会给出原文出处,提供的消息也总是最新的。
为啥一个广告回来,全场视频就剪辑好了?
两分钟,你能做什么?
在亚运会媒体发布室,这里正在挑战两分钟极限输出视频和新闻速报,气氛极度紧张,因为一个广告回来,他们便要向观众呈现内容。而且由于是直播,所以在现场单兵作战并不现实,所以往往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媒体团队,他们分工细化,交接明确。
但在这次挑战赛中,新人记者选择一个人完成,只见她接入直播流后,剪辑软件迅速将视频语音翻译成了文字,并做好对应,体现在视频的剪辑轨上,想要快速截取哪部分的视频,看一眼就能找到,截取套个模版,做简单的文本加工,就算完成一条短视频的输入。
相比传统媒体团的抠细节式的剪辑、模版制作、添加字幕等动作,新人记者通过 AI 避开了这些琐碎的步骤,成为只管判断、挑选、润色的总导演。
另外,她也没有事先准备通稿,在通义千问对话框里写好 prompt“以科普冷门运动员的口吻,撰写李明突破自我,拿到历史最好成绩的 100 字新闻,内容需要关联 2022 杭州亚运会”,数秒内就生成了逻辑通畅、文风合格的素材,她替换了关键词后就提交了。
就这样,她在对手们“焦头烂额”的两分钟里,还剩有时间再剪出一条精彩视频。有了 AI,她一个人就成了一支队伍。
AI 是工具,也是选手,更是底层支持
有了 AI 这个趁手工具,小白志愿者能和七国双语留学生比信达雅翻译,新人记者可以和一支训练有素的媒体团队比极限输出。这还只是 AI 作为软件发挥的作用,它和硬件结合后,竟可以成为单独和人类比划。
阿里巴巴派出了一款乒乓机器人,它先是通过 AI 深度学习了乒乓冠军击球的数据,配以高速运动算法的判别,可以直接和人类对战。
亚运会期间,这个乒乓机器人会在线下和爱好者实地切磋,机器人永不疲倦,只要你不累,它便可以一直陪练;它还“眼毒”,能记住你打球的动作,将训练数据记录下来,继而分析总结。
通过前文,相信大家都能看懂亚运会上的这些 AI 黑科技,但隐身背后的“云”依然很难被感知,但它又切切实实在做好支撑一切的底座。
打个最简单易懂的比方,云就像是你墙上的那个总插电口,AI 等工具就像是一个排插,这个排插有很多很多的接口,可供爱折腾的你接任何东西——这些都是生长在云上面。
云可以做的就是让信息和数据都归于一处,并可以向下兼容,流向支流。
具体到杭州亚运会场景,亚运钉这个平台就像那个插排,它接入了 293 个业务协同的应用,通过这个连接器,数十万的赛事工作人员就能在线扁平化沟通,能找到人,找对人,面对不同国家的人员还能说对话——支持汉英日泰等 22 种语言的实时翻译。
而阿里云就像那个总插电口,支持赛事管理,打通各种信息的云上打通,轻松实现即时共享;除此,阿里云还支持云上转播,这届亚运会是首届采用云上转播的亚运会。
杭州亚运会将在云上传输最大 60 路高清和超高清信号,全量全场次赛事转播,总计超过 5000 小时时长。与传统卫星转播模式相比,云上转播超越其带宽和线下设备限制,提供了更丰富的画面信号和剪辑方式,即使没有卫星接收设备的中小型转播媒体也能在云上获取节目,实时在线剪辑当地专属的比赛画面。
可以说,云不仅让亚运村里的工作人员更高效,也让世界各个角落里的观众都能观看到振奋人心的精彩竞赛。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