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打蟑螂要彻底,否则它会记仇,这是真的吗?
每次拍蟑螂,都好像它才是家里的主人而我是来打扰他们平静生活的。好不容易拍死了一只,它的子子孙孙们又在家里排队出没——打不完,根本打不完……
前几天看到一个说法,说蟑螂有记忆,还会对侵犯行为报仇,直接把我吓拥了。
它们要真的拖家带口来找我报仇,我还不得直接把家拱手让人啊!
所以蟑螂有记忆吗?知道我是他的仇人吗,如果没杀干净,它们真的会领着一家老小来复仇吗?
先说结论,有记忆,还会学习
一个坏消息:蟑螂有记忆,是真的。
蟑螂有记忆,是有生理基础的。昆虫脑子里的蕈形体,也叫磨菇体,是负责整合各种感觉、学习和记忆的区域,被认为和哺乳动物的海马体有相似的作用。果蝇的一对蕈形体里有大约5000个神经元,而蟑螂有40万个神经元,是果蝇的80倍。在昆虫的世界里,蟑螂绝对称得上是智商佼佼者。
昆虫的蕈形体(图中的蓝色结构)| Rains et al., 2010
硕大的脑仁让蟑螂有了条件反射的能力和记忆力。
你可能听过巴普洛夫的狗——狗狗一听到开饭的铃声,就会开始流口水。其实不止狗狗会反射,蟑螂也会,而且这是人类第一次在狗和人类以外的动物身上发现同样的条件反射。
在2007年的一项实验里,如果只给美洲大蠊闻香草味,它们并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但要是研究者给蟑螂闻香草味的同时,给它们提供爱喝的糖水,下次一闻到香草味,它们就会开始流口水;而且,这种记忆并不会马上消失,一天以后再给蟑螂闻香草味,它们还会流口水。
蟑螂:吃的分我点 | H. Zell / Wikimedia Commons
在一些杀蟑螂攻略里提到,有些气味(比如薄荷)可以驱除蟑螂,但是研究者发现这可不一定管用。只要蟑螂发现某种气味和食物联系在一起,它们会记住这种联系,把讨厌变成喜欢。比如,要是你总把薄荷叶放在厨余垃圾边上,薄荷味不仅没了杀伤力,还会成为“饭店招牌”,吸引更多蟑螂来这里吃自助餐。
蟑螂的学习能力不止于此,它们还有很强的空间记忆能力。实验发现,它们可以把嗅觉和视觉信息结合起来,形成脑内地图,还能记住两个视觉信号之间的角度关系——简而言之,看到了餐桌脚,它知道右转就是你家厨房(它的快乐老家)。
师傅这边右转一下就到 | SuperJew / Wikimedia Commons
有人说好似蟑螂才是这个家的主人,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在你没注意的时候它们已经偷偷爬遍了全家,对那些你意识不到的犄角旮旯,它们也比你熟悉得多。
蟑螂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足够让它们记住你家哪有好吃的、家里的大型生物一般什么时候做饭,建立与生存条件(比如食物)相关的条件反射。所以人一走蟑螂就在家开趴,人一来蟑螂就立刻回家,并不是一种错觉,而是蟑螂学习的成果……
但你要是试图像训练狗狗和猫猫一样训练你的宠物蟑螂(真有人把蟑螂当宠物吗???),想让它听懂各种指令、学会定点上厕所,还能时不时和你玩耍互动,那你就要失望了。虽然它们是昆虫界的天花板,但并不能指望它们具有和哺乳动物相当的认知能力。
其实真有人养蟑螂当宠物,宠物蟑螂一般是马达加斯加蟑螂 | Jason Scragz / Wikimedia Commons
被拍死亲戚的蟑螂,会向我复仇吗?
想象中的蟑螂报仇,可能是这样的都市传说:某人狠狠踩死一只小强,去找了张纸准备把它包起来扔掉,没想到小强的尸体竟神秘失踪......过几天,此人踏进家门,发现厨房已经被小强占领——它决定带上全家老小发起复仇,夺回属于它的一切!
完了完了蟑螂要来报仇了 | Mostafameraji / Wikimedia Commons
蟑螂带着父老乡亲一起来吓死你的说法,多少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吃货之腹了——他们只是举家出动来找吃的,不小心吓到了脆皮人类。
在蟑螂界,有一种由信息素组成的“大众点评”,如果蟑螂群中有一只发现了一个觅食的好地方,就会留下信息素讯号,表示这个地方的食物五星好评,值得推荐,吸引其他蟑螂过来大吃特吃。这也是为什么在你家湿垃圾附近发现一只蟑螂以后,就会有更多蟑螂在这里出现。
蟑螂也通过拉屎“摇人”。蟑螂粪便中的细菌,会散发出表示聚集的信息素,这也是蟑螂形成群体的原因。一般家里发现一只蟑螂,就代表暗处有几百只聚集在一起——这是真的,而且它们就依靠聚集信息素,才在同一个隐蔽的地方(比如冰箱后面)安家。研究发现,德国小蠊如果生活在无菌环境里,粪便里没了细菌,它们就会变成一群互相不太熟的蟑螂,只有给它们喂食细菌后,它们才会重新聚集起来,形成一个相亲相爱的集体。
蟑螂粪便里的菌群让它们聚集起来 | Ayaka Wada-Katsumata & Coby Schal
蜜蜂会在被攻击时发出信息素让同伴集合,对敌人发起攻击,勉强算得上会复仇的动物——但蟑螂不是这种虫,它们只会让同伴快跑。如果一只蟑螂不幸惨死(被人类踩死),就会对同伴发出由脂肪酸组成的特定信息素,传达的信息是“别来!!会死!!!”。这种信号能维持好几个小时,还是昆虫界的国际通用语言,蚂蚁之类的其他昆虫也会识别出信号,把这里列为禁区。
要是你真的杀死了一只蟑螂,它的父老乡亲们并不会组成战队来原地报仇,它们恨不得能跑多远跑多远。
打不死的蟑螂
回到上面的都市传说,小强的尸体神秘失踪,之后又卷土重来,真的假的?
“打不死的小强”真的存在,不过这并不是因为它们有复活甲,而是因为它们有超强变形能力和存活能力,本来就没死。
蟑螂可以极速变形。一只成年蟑螂的站立身高大约12毫米,但在仅仅300到800毫秒的时间里,它们就可以把身体压缩,轻松地钻进3毫米宽的缝隙,最高可以承受900倍体重的垂直压力。你一脚踩上去,它们可能只是变形了,但并没有死亡。
蟑螂:我被压死了,我装的!| Jayaram & Full et al., 2016
蟑螂还会装死,有可能是主动装死欺骗捕食者,也可能是高压导致的生理性的休克或者僵直状态,这种假死状态甚至能维持几天的时间。如果你天真地以为它们已经死了,一旦你离开片刻,它们就得到了逃脱的机会。
你可能会说,我确认蟑螂已经死了——它连头都掉了!告诉你一个恐怖的消息:蟑螂没有头也能活。蟑螂的每个身体部位都有神经组织,即使没了大脑也可以回应外界刺激,而且它们开放的循环系统和身上的气孔让它们只靠身体就可以正常呼吸。
有科学家且下了美洲大蠊的头,又用蜡封上了身体的伤口,以免它变干,无头蟑螂在罐子里又活了几个星期,直到营养耗尽而死。可怕的是,失去了身体的蟑螂头也能活,它们会挥舞触角直到完全死亡,如果提供营养和合适的环境条件,无身蟑螂头能活更久。
被断了头的蟑螂 | goInside Timelapse / YouTube
不管怎么说,你成功地踩到了蟑螂,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了,更多的情况是,你追着蟑螂满屋子跑,却根本追不上。这也不能怪你,蟑螂堪称昆虫版跑车,它们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50个身位,换算成人类,相当于你每小时跑几百公里。
只需要216毫秒,它们就能翻过平板的边缘,眨眼就消失 | Mongeau et al., 2012
可蟑螂经常凭空消失,它们都是怎么做到的?遇到垂直的边缘,比如桌边,它们可以在眨眼间像钟摆一样翻转180度,翻到背面倒挂着逃命。有时它们凭空消失,只是钻进了你根本就注意不到的缝缝里,而且它们不会钻进去以后就坐以待毙,在只有它们身高四分之一大小的缝隙里,它们的爬行速度还可以达到0.6米每秒——等你好不容易挪开家具,它们已经逃之夭夭了。
总之,蟑螂虽然不会对你复仇,但是它们在昆虫界首屈一指的智商水平,配上在任何环境都能生存的能力,已经足以让它们强势加入你的家庭并且赖着不走(不管你愿不愿意)。如果你家真有蟑螂,记得硼酸土豆泥、杀虫剂套装齐上阵,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就算你家暂时还没蟑螂,别忘了残羹剩饭及时清理,没吃完的食物马上密封,定时大扫除,别给蟑螂可乘之机。
我不是来拆散这个家,我只是来加入这个家的.jpg | Kyu3 / Wikimedia Commons
参考文献
作者:猫吞
编辑:翻翻
封面图来源:Gokicha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