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爹:妈妈受伤的位置叫肋骨,放在猪身上就叫排骨,特别好吃的排骨
我关注“果壳病人”已久,还从来没投过稿。前些日子看到公众号在征集大家生病之后发的朋友圈,我突然想起三年前我滑雪骨折后,发了一系列让朋友们欢乐不已、经常催更的朋友圈。
打开一看,我当时发的朋友圈确实又多又长又好笑,干脆整理整理投个稿吧!
儿童教学道上
我狠狠地撞向里面是钢筋的护栏
先拿骨折第二天发的朋友圈来回忆一下我当年的骨折过程,基本上可以用“丢脸”二字来形容——
2021年2月8日(星期一,骨折第二天)发的朋友圈
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周开始,我和娃爹也进入了休年假的状态。考虑到春节期间北京郊区酒店房价太贵,我们就决定年前带娃们去郊区滑雪、泡温泉,年后再跟同事们一起去郊区的度假村。
我们于周日中午时分抵达滑雪场,等吃完午饭,已经下午两点多了。原想给小丫头找个教练,带她上中级道练平行式滑雪,但教练说这几天天气太暖和,雪质已经不好了,不推荐上中级道练动作,我们只好作罢。于是爸爸带着俩娃在儿童教学道上滑了几次,又带小丫头去更长的初级道滑了几次。
后来我不死心,想着都买票进来了,怎么也要滑一次,就让小丫头陪我滑了一次初级道和一次儿童教学道。滑完两次之后,离滑雪场的日场结束时间只有八分钟了,我纠结了一下,决定让闺女陪我再滑一次。结果,这一次就出事儿了。
从儿童教学道出发时,我自我感觉还好,还拿着手机给小丫头录了一段录像。后来我觉得有点控制不好身体,就收了手机。可是我怎么也调整不好方向、控制不了速度,又忘了自己当时应该就地坐倒,结果冲着滑雪场边的魔毯和防护网重重撞了过去,防护网的扶手(里面是钢筋,外面裹着胶皮)在我腰部上方狠狠地勒了一下。这之后,我就觉得腰疼得走不了路了。娃爹赶过来试图搀扶我走路未果,赶紧叫了负责救援的雪地摩托,把我送到了雪场的医务室暂时休息。等他把全家的雪具收拾好后,再叫救护车把我送去了离雪场最近的区医院。本老母亲继生大宝之后,第二次躺上了救护车。
大概因为受伤之后的应激反应,我有点发烧,先后去了发热门诊和急诊,做了鼻拭子核酸检测(好酸爽)和胸部CT。由于工作原因,娃爹具有较丰富的医学知识储备,看过片子,初步判断为“多发性肋骨骨折”。同胸外科的医生商量之后,娃爹决定让我转到家附近的医院,让孩子的奶奶先把孩子们接回家。
于是,我又躺上了救护车,一路疾驰到了市区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后,排除了内部脏器受伤,结论就是娃爹说的“多发性肋骨骨折”,受伤部位在右侧第9~11根肋骨的后侧。治疗方案也没什么特别的,就只有回家平躺静养。
活到这把年纪还没有骨折过的老母亲我,一骨折就是“多发性骨折”,还是在滑雪场的儿童教学道上自己撞的,我是不是特别优秀!只是可惜,孩子们期盼已久的假期刚刚开始,就被我这一摔给“毁”了,全家都忙着照顾我,这个春节我也只能在床上躺着过了。
养伤日常,朋友圈持续连载中
骨折之后,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记录了很多养伤期间的对话。现在看来,我当时的心态还真好,我的家人朋友也都很“可爱”。
2021年2月9日发的朋友圈
骨折第一晚的扎心三连:
在郊区医院,胸外科医生说要给我绑个胸带。医生看了看我,说:“这得买大号的吧?绑不上吧?”
护工说:“可以买两个啊!”
医生:“还是你有经验!(转头对着娃爹)你去买俩胸带,一个怕绑不过来。”
躺在床上的我,连疼带气,呲牙咧嘴。
在市区医院做B超,医生一听说我滑雪摔得三根肋骨骨折,说:“摔得这么严重,高级道摔得啊?”
娃爹:“不是,儿童教学道。”
感觉医生很努力地憋住笑给我做了检查,说:“内脏都没事儿啊,就是有脂肪肝。”
我内心:医生我不是来看这个的!
看完病好不容易挪到自己家车上,娃爹说:“等一下,我订了个成人纸尿裤,外卖马上送过来。”
我:“咱妈说家里有成人纸尿裤。”
娃爹:“家里的怕你穿不上,我给你叫了个大号的。”
这个世界对我们这种伤(pàng)者(rén)真是太不友好了!
2021年2月18日(骨折近十天后复查)发的朋友圈
今儿来医院复查。胸外科医生听说我是滑雪摔骨折的,说:“摔这么厉害,速度挺快的吧!”
我:“大夫,这段儿就别问了,说出来丢人。我是在儿童道摔的。”
大夫努力调整了一下表情。嗯,真是个德艺双馨的好大夫。
胸外科医生开了单子让我去拍胸片。我费了老大劲,总算是直立着拍完了片子。
老公给我绑胸带套衣服的时候,上了点年纪的放射科医生开始教育我:“滑雪是一项对技术要求特别高的运动,需要长期的训练,别滑了几次觉得自己挺厉害了就贸然上高级道……”
我:“大夫您冤枉我了,我是在儿童道上摔的。”
大夫顿时语塞:“啊……这个……啊……那你还挺幸运的,我们这儿还看过滑雪摔断了颈椎的,才二十六七岁。”
我:“大夫您放心吧,我这辈子都不会再滑雪了。”
国家不是号召“三亿人上冰雪”吗?以后还是让娃爹带着俩娃上冰雪吧,我跟其他十一亿人站边上看看就好。
还是2月18日这一天的朋友圈
刚骨折那几天,我基本没怎么吃饭。后来随着疼痛渐渐好转,我的饭量迅速恢复。
娃爹:“谁说骨折可以减肥的?你这饭量恢复了,运动量可没恢复啊!”
我:“这句话恕我不能苟同。我本来也没有运动量啊!”
娃爹:“……”
我跟娃爹说想洗个澡。原本想说“我站不住,你扶着我坐到椅子上洗”,说出来就嘴瓢了:“你扶着我站到椅子上洗。”
娃爹:“哎哟这给您本事的,您还想站哪儿!”
家里炖排骨吃,娃爹借机对孩子们展开生理知识教育:“妈妈受伤的位置叫肋骨,放在猪身上就叫排骨,就是你们吃的这个特别好吃的排骨。”
理儿是这么个理儿,但为什么听起来怪怪的。
去医院复查,医生看过片子之后说有一根肋骨骨折后有点错位,但没什么影响,让它自然生长恢复就行。
我问:“错位了也没关系吗?能长好吗?”
医生:“没问题,这叫畸形愈合。”
从诊室出来后,我想起来前一晚吃的排骨,跟娃爹说:“以后再碰到那种长得不太顺溜的排骨,我可能会产生共情,会想这个猪会不会跟我有过同样的遭遇。”
娃爹:“不会的,猪没你那么笨。”
娃爹:“说起来滑雪也是极限运动,你这因为滑雪受伤也是很有水平的。”
我:“的确是极限运动,它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智商下限。”
跟我妈聊天。她老人家在我骨折前一晚因为过年收拾家里累出了腰椎错位,这个年也是躺着过的。
我:“我现在彻底承认了,你外孙女的运动基因绝对是随爹了。”
我妈:“那原来你还认为运动基因有随你的地方?自行车都不会骑,汽车也不会开,游泳学了那么多年也没学会,就你那个胆儿还敢去滑雪,我真是没想到……(此处省略各种贬低我运动能力的评价八百字)”
我内心:我妈知道得太多了……
在朋友圈说自己现阶段最大的梦想就是直立行走。
中学好友说:“这真是一夜回到演化前啊!”
大学舍友鼓励我:“直立行走,数千万年前人类祖先可以做到,你也可以!”
我爸,我亲爹,直接给我发来一张从猿到人的“演化图”。
我看了看说我差不多在第二个阶段吧,身子还直不起来。
我爸说:“哈哈,已经进入石器时代了。”
怎么着,我是不是应该为自己鼓个掌?
“人类进化”丨Pixabay
2021年2月19日(复查后第二天)发的朋友圈
刚看到胸外科医生给我开的病假条,被医生对我的描述感动得不行不行的。我想给医生献花!
娃爹:“青年女性在儿童道上摔得这么惨。”
我:“我现在打不着你不代表我以后也打不着你。”
一个跟我吃了好多顿“绝交饭”的同事:“就是,站到椅子上打你。”
嗯,我得赶快好起来,站到椅子上把娃爹和同事一起打了。
“青年女性”患者的诊断证明书丨作者供图
2021年2月22日(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发的朋友圈
让娃爹帮我挠痒痒:“我腰上特别痒痒,我自己挠不着,你帮我挠挠。”
娃爹挠了半天都不得要领,还说:“你这个腰太不明显了。”
我努力克制住打他的冲动:“你找最粗的地方。”
娃爹:“哦,那好找多了。”
去郊区度假村的行程因为骨折泡汤了,我想起来就觉得好难过,忍不住哭了一场。
我:“都怪我太笨了,把大好假期给毁了。”
娃爹安慰我:“别这么说自己,你也不是笨了一天两天了。”
我哭得更厉害了。
娃爹继续安慰我:“不要想那么多,好好养伤才是最重要的,我们都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责怪你。我只是心疼你,恨不得自己替你受伤。”
我哭着说:“我才不要你受伤,再说了你也不会像我这么笨。”
娃爹马上接一句:“那倒是。”
这个男人真是,深情不过五秒钟。
我:“你要是嘴皮子上再对我善良点,我会更爱你。”
娃爹一脸认真:“不用了,我觉得咱俩感情已经够好的了。”
娃爹预测我的恢复情况,说估计再过俩星期,就可以搀扶着我下地走动了。
娃爹:“我要扶着你主要是因为你现在自己起不来床,还没有腰腹力量。”
我:“一直都没有,只有腰腹,没有力量。”
娃爹很认真地研究了半天,选了一款好评特别多的可以辅助起床的电动升降床垫发给我。
我脑海里立马浮现出自己颤颤巍巍起床的画面,以及我们俩相扶相携走过这么多年的一幕幕……
我深情地对着娃爹喊了一声:“老伴儿!”
腰腹力量还没有恢复,只能躺在床上办公丨作者供图
2021年3月4日(骨折后近一月)发的朋友圈
听到姐弟俩在客厅玩乐高。
弟弟:“姐姐你在搭什么?”
姐姐:“我在搭一个医院,一会儿妈妈要来我的医院复查。”
我内心:你能不能盖个饭店,你妈只想出去吃饭,不想去医院。
姐姐:“胖胖(弟弟小名儿),这个车车(玩具)怎么摔坏了?”
弟弟:“它滑雪的时候在初级道滑一半撞网上受伤了。”
我对娃爹说:“你,现在立刻马上,给我把你儿子揍一顿!”
全家:“一个四岁小孩儿,语言表达这么清楚完整,不应该表扬吗!”
胸带戴的时间长了,位置蹭得有点偏上了。
我:“你帮我把胸带往下拽一拽,感觉快保护不住我那几根儿骨头了。”
娃爹努力拽了几下:“不太好弄,你收收腹。”
我:“你理智一点。咱俩身材差不多,有些基本认知你还是要有的。咱这肚子是说收就能收的吗!”
骨折之后,公司老板同事或送花送水果或上门慰(看)问(笑)看(话)望,来了好几拨。
但凡有老板同事来探望时问到我的伤势,娃爹就给人家看我受伤那晚拍的三维重建的CT片子。
同事们说,这是他们春节档看的最贵的大片儿了,毕竟花了好几百呢!
还有同事说,没想到你胖胖的,骨头还挺细啊!
三维重建CT:“春节档3D大片”丨作者供图
2021年3月22日(骨折后一个半月)发的朋友圈
给小丫头辅导语文作业。她去改作业之后,我忍不住感叹一句:“我小时候真没觉得语文有多难啊!”
娃爹:“嗯,你闺女也真没觉得游泳和滑雪有多难啊!”
我考虑到自己打不过他,温柔地笑着对他说:“你起开!”
晚上睡觉之前有点饿,娃爹说给我切块红丝绒蛋糕吃。
我:“大晚上的哪能吃这个!这么高热量,吃完了又不动弹直接睡觉,多发胖啊!”
娃爹:“你现在这个情况,白天吃完了你也不动弹啊!”
我……憋了半天没想出来怎么反驳,饿着肚子气鼓鼓地睡觉了。
骨折后的第五周,终于敢下床缓慢地走两步了。
小丫头看到以后非常激动:“哇!妈妈你能走路了!”
娃爹:“你上次这么激动还是你弟弟刚学会走路的时候。”
能下床走路之后,我的想法明显多了:“周末娃们上课的时候带上我呗,让我出去放放风?”
娃爹瞪我一眼:“你给我老实在家呆着!”
我:“我都在家憋了一个多月了,都要长毛了。”
娃爹:“你是毛豆腐啊?”
骨折后第六周末,终于搬回了自己家!(ps:自己家在老式小区,没电梯,所以骨折之后一直住在家住一楼的娃奶奶家。)
上楼梯的时候,娃爹小心翼翼地护着我,问我感觉如何,伤处疼不疼。
我:“还行,略有点疼,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腿发软,没劲儿。”
娃爹:“那是因为你卧床时间长了,肌肉有点萎缩。”
我:“哪儿萎缩了?没看出来啊!腿还是那么粗啊!”
娃爹:“……”
目前为止,除了生娃坐月子,我有过两次长期卧床养病的经历。
每次都有很多同事朋友以各种方式慰问我,但是同情我的少有,大部分人听到我的遭遇和感受后,都会忍不住笑话我。
除了这次在儿童滑雪道上摔成骨折,上次是在十年之前。
——当时我做了个痔疮手术。
2021年3月24日(第二次去医院复查)发的朋友圈
今天第二次去医院复查,还是上次复查那个医生。因为现在久坐会导致伤处疼痛,医生又给我开了张假条,让我继续居家办公。
假条到手,我瞥了一眼,立刻就整个人都不好了。我就想问问医生,不过短短一个月时间,发生了什么让他对我的描述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
我愤愤地对娃爹说:“上次复查完想给医生献花,现在只想给他差评。”
娃爹安慰我:“行了,反正你后面应该也不需要再来复查了,不然再来一张假条可能就是‘中老年女性’了。”
我真是谢谢您!
短短一月后,医生的描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丨作者供图
骨折康复后,朋友们依然在为我操心
第二次复查之后,我又居家休养了半个月。在骨折后休养满两月的时候,我的生活节奏终于慢慢恢复了正常。只是走路一多或者工作时间一长,腰部还是不免疼痛。一直到当年四月底,我才算是彻底摆脱了疼痛,又生龙活虎了起来。
那年的五一假期,我订了郊区的度假酒店,补上之前被我耽误的度假行程。在酒店吃自助餐时,我又被娃无情地吐槽了。
2021年4月30日发的朋友圈
吃饭时,想到这是我骨折之后全家第一次正式出游,又想到这段时间娃爹的奔波忙碌、辛苦付出,我端起酸梅汤敬了他一杯:“感谢胖爸爸在我骨折之后那么耐心细致地照顾我。虽然你总说我笨,但你从来没有嫌我烦。要是没有你,我不可能好得那么快……”
我说得有点激动,声音也有点颤抖,娃爹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这时,一直埋头大吃的小丫头突然说了一句:“妈妈,你好会演哦!演得都快哭了!”
娃爹当时就乐喷了。而我,只想问问,这么能吃又会拆台的闺女,真是我亲生的吗?
Guokr
这次骨折对我最大的影响是,以后再到滑雪季,我都特别自觉地躲在了滑雪场边,给娃爹和孩子们看包递水,打死都不再上滑雪道了。
偶尔玩个雪圈或者冰车这种基本不会受伤的冰雪项目,发个朋友圈,评论区里一水儿的评论都是:“你快下来!”“能不能老实点!”“场边待着吧,别让我们担心了!”
我的朋友们也真是为我操碎了心啊!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另一个TA也有类似的经历,请点击这里了解TA的故事和医生点评。
作者:暖欣
编辑:顾容与、黎小球
题图来源:pixabay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