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警告:手机进水,别插米里
iPhone 手机到底防不防水,一直是一个“薛定谔的问题”。你说它不防水吧,iPhone 的广告甚至让演员直接站在水流里打电话。你说它防水吧,iPhone 遇水后又会出现这样的弹窗:
短时间充不上电还是小事,真的进水损坏了,大概率到最后都得自费维修。为了减少损失,各类“自救偏方”也层出不穷。其中,米缸成为了进水手机的“疗伤之地”。
不过,用干燥的米粒“吸水”并没有得到官方认可。今年年初苹果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篇液体检测警报指南[1],明确指出了“不要将 iPhone 放入米袋中”,并且这种做法有可能损坏手机。
大米救机?
早在2007年,就有人分享了“大米救机”法[2]。当时,一位《华盛顿邮报》记者不小心将他的黑莓手机掉进了厕所,捡起手机后把它放进了一碗大米里(生的),最终“救活”了这部黑莓。
用生米拯救进水手机,听起来很符合常识:大米非常干燥,将进水的手机放入其中,大米可以快速“吸收”水分。网上也有不少成功案例,让这个方法显得更有说服力。
有人为了探究“大米法”的效果,专门做了一场测试[3]。测试人员从一般西方家庭里选了一些常见的东西来做实验——猫砂、古斯米、经典燕麦片、即食燕麦片(一般需要煮)、方便米饭、硅胶(吸湿剂,也能当猫砂)和生米,并将湿海绵放入其中,24小时后检查吸水的情况。
实验结果发现,生米是这几种材料中干燥效果最差的材料。还不如猫砂,下次进水不放大米放猫砂盆。
选取的不同实验材料|gazelle.com
另一家干燥设备公司的研究人员也进行了一场实验,对比进水手机在室内自然干燥和放入米袋中干燥的时间,结果发现大米并不能更快地使手机干燥,相反可能会减慢干燥的过程。[4]所以说,有效的并不是大米,而是那一段“闲置时间”。
除了不咋吸水,米粒还有可能会损坏手机。在苹果官方论坛上,就有“米卡在充电口取不出来”的悲惨案例。同时,米袋中存在大量的粉尘和小颗粒,它们进入手机后可能会对内部电路产生干扰。
苹果,成了米果手机|参考资料[5]
大米受害者:手机也不能用了,烤吧烤吧还能吃一顿…… |© Mr_moncla / Reddit
进水了,先断电
对于进水的手机,最重要的是先“断电”。
如果是充电口检测到液体,则应该立刻拔下充电线。苹果官方称“如果在 Lightning 或 USB-C 连接器潮湿时为 iPhone 充电,连接器或线缆上的插针可能会腐蚀,并导致永久性损坏或停止运行,从而导致 iPhone 或配件出现连接问题。”
如果是手机直接掉水里了,即使手机本身有相关的防水等级测试,但较强的水流冲击和较深的水压条件依然可能突破手机的防水等级,造成进水[6]。这种情况下,厂商也都会建议先关闭手机电源。
进水先关机|wired
切断电源后,可以擦干手机外部,并将接口处朝下对着手部轻拍,以排出多余的液体。最后将设备放在干燥通风处晾干。干燥时不要使用烘干机和吹风机吹热风,高温不仅会对手机内部的电池等元件造成损坏,还会影响手机内部的密封胶,破坏手机的密封性。
如果想知道手机内部有没有进水,可以查看手机上的防水标签。iPhone 的防水标签也叫“液触指示器”,一般位于SIM卡槽内部,正常状态下是白色或银色。当接触到水或含水液体时,指示器会完全变为红色。
扣开SIM卡能看到液触指示器|Apple
虽然“防水”,但还是别在水里用
虽然现在的手机厂商在宣传时都会告诉用户产品防水,但也会在售后条款里告诉你:手机进水不保修。
最常见的防水等级是IP等级,后面第一个数字指的是“防尘”等级,第二个数字是“防水”等级。
防水等级|spill.hk
手机防水等级测定是在严格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而且即使是同一等级,不同产品所使用的测试条件也有差别。比如同是IP68级防水,iPhone15指的是在最深6米的水下停留时间最长可达30分钟,而iPhone11指的是在最深2米的水下停留时间最长可达30分钟[7]。这种差别是因为只要测试标准高于IPX7,就可以标注为IPX8,至于高多少,每个厂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调整。
这个等级仅仅表示测试方法,并不代表使用条件。实际使用中,手机掉落水中受到的冲击、水龙头水流的冲刷都不包含在前面的测试之中,而这些也会直接影响手机的防水性能。
因为宣传防水而误导消费者,导致用户起诉的事件比比皆是。如果下次手机再掉水里,还是老老实实关机、擦干、风干吧。
参考文献
作者:普拉斯G
编辑:黄线狭鳕、游识猷
封面图来源:© Mr_moncla / Reddit
一个AI
Tim Cook:难为无米之炊。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