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孩子们互相举报后,老师消失在了课堂里....
“妈,我明天不想上学了,能帮我请个假吗?”
读初二的儿子说出这个请求后,让我有些惊愕。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一向挺乖的孩子竟然不想上学了?
不过对待青春期的儿子,我不能上来就反对,只能小心地问:“为什么呀?发生了什么事能说一说吗?”
“不要问了,我已经很烦了!”儿子说完就不耐烦地回了自己房间,还把房门反锁了。
但是儿子越不让问,我就越担心。
我忙叩着门,隔着门问:“那我请假说什么理由呢?总得给老师说个合适的理由吧?”
“说不要问就不要问了!!请假就是了!”儿子甩出这么一句话。
可把我难住了。
好在吃完饭,儿子冷静了下来。
通过他不连贯的讲述,我像拼拼图一样,缕清了事情的缘由。
最近一段时间,儿子的班主任觉得班风不正,希望能“抓几个典型”。于是找到了儿子询问,给了他一张纸,让他“交代”班里哪些男生偷偷抽烟或者私下谈恋爱。
图虫创意
这让儿子十分为难。
“妈,你说,我怎么能把和王浩在厕所里的聊天说给老师!”
我点点头:“王浩是你好朋友,确实不应该把私下说的秘密告诉别人。”
尽管嘴上这么说,我的心里也左右两难:
一方面,老师整顿班风也是职责使然,毕竟对于学生来说,学风和班风反映了学习状态,也是校园秩序的基础。 另一方面,我又对这种让孩子私下彼此举报的行为很不认同。
要知道,初中少年正是把友谊和同龄人信任,看得大过天的时候。让孩子举报自己的亲密战友,从现实来看也不太可行。
“王浩确实吐槽过我们老师,还偷偷抽烟。我都没这么做过,而且他自己父母都不管,也不该由我告诉老师。而且这个肯定会被大家知道,大家最讨厌打小报告的人!”
身处青春期的孩子,独立而敏感,还会视这种泄密者为“叛徒”。
我从虽然也不认同王浩的抽烟行为,但觉得着这种纠错,并不是其他孩子的任务。
更何况孩子们也都不小了,对于不良的行为,也都有自己的判断。
“所以你跟老师说你不知道?”我问儿子。
“当然了,”儿子像泄了气的皮球,“但是王老师说‘你好好想想,今天想不出来没关系,明天接着来我办公室想’。”
我瞬间明白了儿子为什么想请假,确实让人头疼。
初中的学习不比小学,我很想劝儿子这个节骨眼不要请假,不过理智又告诉我,这样说只会适得其反。
可就为了这么一点小事请假也太亏了!
我只能迂回商量:“换做是我,我也会不想面对明天的一切。但逃避也不是办法呀,我们缺一天课,损失的是我们自己啊!你觉得呢?”
“可是王老师一找我,我就没心思上课,不知道怎么对付,也害怕同学以后怎么说我。你说怎么办?”儿子非常苦恼。
儿子从小就十分敏感,处事谨慎。他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也很能共情。
有时别人随便说一句,他都可能会关联到自己,反反复复地复盘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
这样逼着揭发好朋友,怎么能不痛苦?
就这样敷衍着过了一晚。我翻来覆去一晚上也没能想出好办法。
第二天早上,儿子磨磨唧唧不想起床,再次恳求我帮他请假。
可我实在不能接受为了这种事就动辄请假,好说歹说,还是把他劝去了学校。
图虫创意
看着他心事重重的背影,我也思绪万千:
这件事很难今天就解决,如果还要这样继续下去,是不是我应该找老师?
我该怎么和老师沟通?还是我真的应该请假?
就这样,问题不时跳出来骚扰我一下——导致我一整天都心神不宁,心思完全无法放在工作上。
好不容易熬到放学,儿子一回家,我就追问发生了什么。
儿子说,课间操时,班主任王老师又让他去了办公室,再次拿出一张纸放到他面前,让他亲笔写出谁违纪了,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并且警告儿子,如果这次再写不出来,连课也不要去上了,直到写出来为止!
听到这儿,我已经愤慨起来:本来整顿学风是好事,偏要用这种白纸黑字告密的方式进行吗?
更何况儿子从不惹事,算是班上的“乖学生”,就因为他不肯告密就直接剥夺他正常学习的权利,这也太矫枉过正了吧?
出于对老师的畏惧,儿子磨蹭了半天还是写了出来:“有些同学因为学习太紧张压力太大抽烟,请老师不要太在意,不会有下次的。”
班主任拿在手里看着怒道:“这不等于没写吗?!有些同学,究竟是哪些同学?要写清楚张三李四!你今天想不出来,明天接着想继续写!”
儿子看逃不过,只好写道:“王浩因为学习太紧张导致压力大吐槽了老师,有时还抽烟,我会劝他以后不要这样,请老师原谅他。”
这下班主任满意了,放儿子回了教室。
然而,这样的折腾让孩子更加心神不宁。他为白天的“揭露”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
眼看快8点了,儿子还是躺在床上,我有些着急,过去提醒:“你是不是作业还没写啊?”
儿子却躺着一动不动,也不理我。
我心里不禁又埋怨起老师的行为来:谁违纪你就找谁呗!为啥非要把那些不违纪的孩子牵扯其中呢?
显然,当前情况已经超过了孩子的处理能力,作为家长,我需要有所行动了。
我想了想措辞,又在心里翻来覆去盘算了好久,才给老师发去了微信:
“王老师,这几天孩子总说不想上学,似乎有些厌学了。
作为家长我很着急,因为快考试了这个节骨眼停课肯定不好。况且,孩子本身学习也不是很能跟上,请假不上学岂不更耽误学习进度?
我问了孩子,他说这两天让他写同学违纪现象压力很大,如果再继续问他,我怕他更抵触上学这件事。”
洋洋洒洒写了一堆,微信发出的那刻,我的心忐忑不安。
仿佛自己也变回了当年那个懵懂又敏感的学生,既不知道老师会怎么回应,又担心老师不会就此罢休。
本来,我每天都习惯在晚饭后看会儿书,今晚我却一个字都看不进去,只好用做家务来掩饰内心的惶恐和茫然,时不时总是瞄一眼手机。
终于,手机屏幕亮了一下,班主任回复了:
“请你告诉孩子,不能请假,要来上学。我来跟他沟通。”
这一次,班主任又找了儿子。
不过按儿子的话说:“这次不是逼供,而是让我不要被这件事影响,她说询问是出于信任,没有别的目的。”
“那太好了!”我高兴道。
儿子脸上还是乌云密布:“妈妈,你相信老师真的只是问问情况吗?”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她根本不是来问情况的,如果只是问问,那就不会总是找我,搞得跟破案一样,一定要抓住罪犯。”
我只能劝慰道:“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想,至少老师也明白自己的行为影响了学生的心理状态,知道约束自己了呀。”
儿子不说话了。
日子似乎又恢复了平静,儿子每天上学放学写作业,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然而又有不一样的地方:
每天我进屋打扫卫生,拖地的时候总能发现各种各样的碎纸片。有时,他不写作业,只是两眼直呆呆地望着窗外。
图虫创意
我揣测:可能儿子很想知道老师是否去找了自己的好朋友,也很想知道好朋友是不是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番。
但是他能去问谁呢?问老师吗?显然不可能。问好朋友呢?这怎么问呢!
作为妈妈,我很想上前安慰他,可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我也知道不能过于主动去干涉。只要儿子没开口向我提出要求、没有过激的行为,我就先远远观察着吧。
当我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又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一件事。
有天我正在单位午休,突然有个孩子同学的妈妈加我微信。
简单寒暄后,对方告诉我,想了解下我儿子被老师约谈、举报同学的事儿,然后把我拉入了一个小型家长群。
我这才知道原来这场“举报”活动并未结束,也并非只有儿子一个人被找,还有其他好几个孩子都被叫办公室了。
这位妈妈拉我进群,是想大家一起商量下怎么让老师停止这种“让孩子们互相举报”的行为。
但说心里话,我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各位家长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有人觉得无法制止老师,有人担心老师打击报复孩子,还有人主张直接和老师谈谈。
因为谁也提不出具体的措施,很快我们便都不吭声了。
又过了几天,儿子突然又被老师叫到办公室。
儿子忐忑地走进办公室,却发现这次班主任一改强势姿态,开始诚恳地跟他道歉:前几天不该让他写那些东西,自己确实做错了。
这一幕把儿子吓坏了,生怕老师又是为了套话,忙说:“老师,没事的,你都是为我们好。”
说完就赶快溜回了教室。
回家他告诉我白天的一幕,我也很是纳闷:老师为什么会有180度的转变呢?
然而接下来的事更加出乎我和孩子的意料:
道歉后,班主任突然消失了。
很快又传来消息:
要换班主任了!
班主任的更换引起了不少家长的猜测。
“出啥事了,怎么连班主任都要换了?”
“班主任肯定犯重大错误了,不然怎么会被换掉?”
......
图虫创意
我没有直接询问儿子对这件事的看法,但冷眼旁观,儿子的表情反倒日渐愉悦,很快又恢复了告密事件前的状态,似乎更换老师,让他彻底走出了那件事的阴影。
可是儿子在学校见到好朋友始终别别扭扭。
我对儿子说:
“妈知道你心里难受。你如果想解开这个疙瘩,就找好朋友谈谈。跟他道个歉。当然,你不想去,妈也理解你。毕竟这个事你也很为难。”
“嗯。” 儿子说完就出门了。
他是不是真的出门去找朋友了,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每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需要家人最大的爱与支持。
其实作为家长,我早就在心里原谅了儿子的班主任。我觉得换也好,不换也好,只希望孩子在学校可以面对一个就事论事的老师。
再后来,听小区的人说,班主任还搬家了,谁也没有再见过。
事情又过去一两个月后,一个平时不太熟的儿子同学家长突然转发给我一个网页,上面赫然有这样一条消息:
“教育部门接到群众举报,依法查处了一些在职教师在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兼职取酬事件。经查....某某中学数学老师王某利用周末时间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并取酬。”
“某某中学数学老师王某”,这个字眼引起了我的注意。
因为这个某某中学就是儿子的学校,虽然消息并没有直接说是哪个老师,但儿子的老师就姓王,就是教数学的。
我继续看下去:
“经调查核实,相关区教委对以上涉事教师给予警告处分,并调离教学岗位。”
一切细节和先前被忽略的线索,像散碎的珠子在这一刻被穿成串。
我想起群里曾有家长提到,就算“向上面举报老师逼迫孩子互相揭发,学校充其量只是口头警告一下”。
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有愤愤不平的家长想到了用“违规补课”这个事由,举报了老师——这样,事情的严重性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在职教师补课严重性更不一样,就造成了班主任被调离原有岗位。
我唏嘘不已:
一位想要整顿风气的老师,采取了不恰当的过激手段,鼓动学生彼此私下举报;然而让她被迫调岗的原因,恰恰来自于某个愤怒家长的另一则“匿名举报”。
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评价这里面的孰是孰非,但整件事里的“因果循环”,显然既戏剧又讽刺。
这件事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如果我是班主任,我该怎样整顿班纪律?
如果靠学生举报不可行,老师在察觉违纪现象后,究竟该如何引导孩子,把班级秩序拉回正常轨道?
倘若她自己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在学校里会有其他资源能来帮助她完成这个任务吗?
我思索良久也得不到答案,还是把问题交给各位来讨论吧!
*本文故事发生在朋友身上,作者已获得当事人授权以第一人称写作,文中人名皆为化名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
你又会做出怎样的判断和行动呢?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交流~
编辑丨曲安、菠萝
题图丨图虫创意
孩子爱打小报告没事,但如果他这么说,那你真的要紧张一下了! 终极社死,孩子把我这些隐私都和同学老师聊了…… 老师对家长说的话大揭秘,背后真实想法是... 教育不是交易,把利诱当激励的危害等孩子8岁后就集中爆发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Kid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