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妈妈,无法“下班”
“上班累,带娃也累!一边上班一边带娃,更累!”
这句话,我不止一次听身边的职场妈妈们说起过。同为老母亲兼打工人,我对此当然感同身受。
对于女性来说,养育注定会耗去太多的精力。而当她同时还是一名职业女性时,所背负的压力更是成倍地增加。
想想我自己,工作10年,当妈6年,也曾经历过很多或无奈或崩溃的时刻:
在职业上升期怀孕生子,等产假结束回归工作时,发现自己原本有竞争力的岗位,已经有了接班人;
哺乳期时恰逢短期出差,只能带着吸奶器和冰袋踏上行程,狼狈地在高铁的厕所里挤奶;
应急任务赶上了女儿肺炎住院,想请假不被批准,于是白天上班,晚上边陪夜边加班,熬了好几个通宵;
在工作焦头烂额的当口遇上娃的各种作妖,情绪失控之下对孩子动了手,事后又后悔不已;
因为在外地培训而错过了女儿的生日,只能隔着屏幕庆祝,一辈子都忘不了娃那失望委屈的小表情……
当然,相比这些足够难忘的事,更多的时候,是日复一日早已习惯的日常:
大抵就是,在每一天傍晚,当我好不容易结束搬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却还有另一个主角是娃的“战场”在等着我:陪玩、辅导作业、吃饭、洗漱、家务……
而只有等安顿好女儿上床睡着以后,才能让连轴转的生活节奏慢下来,有真正属于我自己的自由时光。
其实,相比很多职场妈妈,我算足够幸运的,因为还有老人的帮衬,队友也算给力。但即便如此,我依然常常被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所包围。不得不承认,在当今社会,女性要想兼顾事业和育儿,真的太难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最近我看了《职场妈妈不下班》这本书,内心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思考与感悟。在这里,想分享给大家。
职场妈妈的生存现状
美国劳工部曾经发布过的一项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高达近70%,位居全球第一。[1]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女性就业人员比重始终保持在四成以上。如此庞大的群体,当她们升级成为母亲后,在养育和事业的双重夹击下,将会面临什么?
在《2021职场妈妈生存状态调查报告》中,便列举了职场妈妈们正在遭遇的痛点[2]:
1、精力有限,没有自我
而当被问及“孩子平常由谁照看”时,有近7成职场妈妈亲自带娃。其中,有35.3%的方式是“白天父母,下班自己”,有31.1%是完全亲力亲为,仅有1.5%的会由男方负责孩子的日常照顾。
这意味着很多职场妈妈每天除了工作和睡觉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贡献给了育儿,生活的主旋律里根本就没有“自我”。
2、晋升空间受限制
与此同时,在疫情时代,有37%的职场妈妈因为需要照顾家庭而被迫放弃事业。这个比例比去年的26.3%大幅提升了十个百分点。
因为生育,很多女性不得不在事业、婚姻、家庭、孩子当中周旋。哪怕能力再强,也难免深陷危机、疲于奔命。但其实,这些困境并非只在我国才有。
在《职场妈妈不下班》这本书里就讲到,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欧洲和美国同样普遍存在。同时,书中还补充了两点:
首先是劳动强度方面。
职场妈妈们白天在单位上完第一轮班后,回家又得马不停蹄开始上“第二轮班”。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统计结果:“女性每周的劳动时间比男性多15个小时,这意味着女性每一年的劳动时间比男性多出一整个月(每天按24小时计),而每12年则多出一整年。”
这些精力除了用来带娃以外,还有大部分花在了家务活上,也就是“打理整个家”。
其次是由此带来的副作用。
书中指出,职场妈妈所面临的这一系列危机,会致使她们尽管比家庭主妇拥有更高的自尊感且较少抑郁,但是和她们的丈夫相比,却更疲惫,也更经常生病。
与此同时,除了睡眠不足、疲于应付、心态欠佳等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外,职场妈妈更容易在家庭生活中因为扮演“恶人”的角色而招致孩子的抵触和反感。
一手工作,一手带娃,头顶还有家务活的重压,最终却吃力不讨好。通过种种数据和事实,职场妈妈们的艰辛一目了然。
目前职场妈妈解决
照料危机的普遍途径
在《职场妈妈不下班》这本书的作者、社会学家阿莉•霍克希尔德看来,“随着经济、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迁,照料需求不断增加和转变,但可靠的供给则越来越少,难以应对”。由此,就形成了照料危机。
那么,面对这样的危机,职场妈妈们到底该如何应对呢?
书中指出,不同的处理方式和个体对婚姻角色的意识形态有关。作者总结了3种意识形态类型:
传统型:认同女性应该以家庭为重,丈夫以工作为重,拥有的家庭权力比妻子大。
平等型:希望女性和丈夫齐头并进、权力均分,无论是家庭方面还是事业方面。
过渡型:处于传统型和平等型之间,这样的女性既想好好照顾家庭,又想工作赚钱养家,但她同时认为养家糊口主要是丈夫的责任。
途径一:“传统模式”
要么回归老派的生活,也就是“女主内,男主外”;要么妈妈通过缩减工作时间或扮演超级妈妈,来承包家庭的事务。
图源丨图虫创意
途径二:“后现代模式”
也就是缩减关于在家里、婚姻里、孩子或自己身上“需要做什么”的想法,以及缩减满足这些需求所要付出的努力。当需求被降低之后,也就能坦然接受育儿和家务方面的不够好,比如家里环境的凌乱、孩子的各种作妖等等。
途径三:“外援模式”
即完全依靠社会上的公共机构来解决,比如把孩子送早托班、老人去养老院、家务活请家政阿姨来做……通过这些外界的支援来满足自己的照料需要。
当然,尽管这些途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比如,第一种模式并不契合现代社会里女性发展的趋势,并可能影响家庭的经济收入;第二种模式下,家庭成员可能会刻意压抑被照料的需求,很容易爆发矛盾;第三种模式则缺乏亲情和人性化,少了很多天伦之乐。
家庭VS事业,
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取得“平衡”?
不可否认,要想平衡家庭和事业,对于每一位女性来说都实属不易。那么,有哪些可行的策略,能让我们尽可能地舒适,靠近我们所希望达成的“平衡”呢?
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写到:
“我见过的最幸福的双薪婚姻,是这样组合的:夫妻双方没有让女性背负原先的家庭主妇-母亲的角色,也没有像人们贬低之前的‘农民’的生活方式那样贬低该角色的价值。他们共同承担了“家庭主妇-母亲”的角色,并对各种细微的照顾家庭的行动彼此表达感激。”
可见,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夫妻双方共同分担,并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注入更多温馨有爱的元素。总之就是——改变队友的态度,调整自身的状态。
至于如何能起效果?书中给出几条tips,供大家参考。
1、学会适当示弱
一方面,她一直夸赞丈夫是“真正的一家之主”,保持自身的顺从表象;另一方面,她又在丈夫面前表现得能力不足,做啥都搞砸。
就这样,弗兰克不得不回应着卡门一个接一个“蓄意的不称职”,最后习惯成自然,几乎承担了一半的家务。
所以,瞧,在大猪蹄子面前适当示示弱,不仅能激发起他们“英雄救美”的冲动,唤醒他们主动做家务和带娃的觉悟,把我们拯救出厨房,而且也维护了我们女性的自尊和得体。因此,这不失为一种办法。
2、不吝啬赞许和感激
因此,试着多夸一夸队友,学会欣赏和赞美对方的闪光点,才能弥补不愉快的家庭劳动分工,让男性更加愿意回归家庭生活,帮助妻子承担更多的家庭事务。
3、放下完美妈妈的执念
女性首先得善待自己。就像电影《塔利》中的一句台词:“你应该好好放松一下,不能照顾好自己就不能当个好母亲,所以,好好享受吧。”
因此,不妨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空间,允许自己适当的偷懒和出错。同时在状态不好时,无须硬抗,要学会积极向外界寻求帮助,获得亲人与朋友的支持和理解。
有句话说:“女人首先要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别人。”
这听起来十分鸡汤,却是大实话,对职场妈妈来说尤其是这样。现实或许的确太不容易,让人有无数个emo的瞬间,但我们依然要相信并肯定自己的价值。
每一位职场妈妈,都值得被更好地理解、善待、体恤和尊重。而在《职场妈妈不下班》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改变的更多可能性。
我期待,那一天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到来。
编辑丨羚羊,人类幼崽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