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人
2248
需用时 04:29
去一趟西北旅游,才知道啥叫屎到临头

去一趟西北旅游,才知道啥叫屎到临头

以下文章来源于ONE文艺生活 ,作者还想去的

ONE文艺生活 .

让文艺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


本文授权转载自:ONE文艺生活(ID:one_hanhan),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朋友们,不瞒你们说。


我这人出门旅游别的不怕,最怕屎到临头。


尤其是一到了西部大地,很难不产生厕所焦虑。



虽说人有三急,但大西部的厕所不允许你急。


因为这儿除了湖泊与高原,大漠与孤烟,草原与雪山。


还有真正的屎与远方。


(预警:强烈建议各位不要在饭点阅读本文)


你也是来拉屎的吧?


首先必须说明啊。


其实西部大多景区、高速服务区的公共设施都相当完善了。


但咱要想深度游,进入未开发的牧区或山区,那确实没法要求厕所的条件有多好。


这一路上的厕所吧,水厕一定是金字塔顶端,其次是泡沫厕,最后是人人闻之色变的旱厕。要看到还凑合的厕所,没感觉也得逼自己来感觉。否则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会遇上什么样的厕所。


如果是去新疆,本地人和游客都会告诉你:北疆的厕所情况要比南疆好一些。



要想在南疆的戈壁滩上找厕所,大概率就是一个小土坡上搭了块铁皮和木头。但碰到这种厕所都已经算是开了大奖。


虽然隐私性差了点,但好歹还有个下脚的地方。


图源:小红书@哥谭市的大头目


不像有的厕所看似四周都给你围上了,但一进去就有种一步踏错终身错的危机感。


甚至连腚都不知道该往哪边放。


图源:小红书@宠虫妹🌟


据网友@那边便利店洋芋片只要半价 分享:


“去新疆巴音布鲁克经过一个高原收费旱厕,是两块木板搭在山体悬崖边上的。


从中间的蹲坑看下去,我能看见两座山:一座雪山,一座屎山。”


还有网友觉得文字描述不够直观,于是贴心地把伊犁某厕所的真实情况画了出来。打开门的那一刻,眼前不是满坑的排泄物,而是满坑、满地、满墙的排泄物。



但以上这些情况不算过分普遍,可能有些去过新疆的朋友们甚至从没遇见过。


但去过川西某些景区旅游的朋友一定感同身受。


一说到川西,必有人提起红海子的厕所,可以说是字面意义上的“臭名昭著”。


全网厕评都出奇地一致:


“避雷榜首,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熏到流泪,不断有人吐着进去吐着出来。”


我很庆幸没在网上搜到实拍图,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据网友描述,川西部分景点的旱厕都是几个坑位一字排开,几乎没有遮挡。


人类苦苦维持的社交距离在一刻直接回归到了伊甸园时期。


图源:小红书@Chin


有的厕所选址还刁钻。


要么建在悬崖边上,让人类也体验一把鸟类凌空拉屎的快感;



要么正对着深不见底的树林,莫名让人有一种拉完屎后想直接抓着树枝荡走的冲动。


图源:小红书@RandyPeng


虽然条件差,但实在憋到人体极限的时候,碰到这种厕所咱就偷着乐吧。


毕竟有的旱厕还不让拉屎,拉屎罚100。


图源:小红书@老毕了~


当然了,青甘线上的游客也没好到哪去。


很多人这一生谨言慎行,终于在鼓起勇气蹲进旱厕的那一刻,彻底领悟了什么叫“针尖对麦芒”。



青甘线上知名度最高的还要数大柴旦的某处旱厕,五米开外就熏得人睁不开眼。


网友辣评:


“感觉去年的排泄物都留在里面,怀疑自己随时会沼气中毒。”


所以哪怕是碰到那种只靠一块木板子支起来的厕所,排队的人也都不老少。


图源:小红书@老丢今天会瘦吗


但事实上,西藏更是重量级。


要不网友们怎么会集体哭诉:


“你们从西藏回来的嘴可真严啊,这么大的事是一点都不肯透露。”比如西藏色季拉山口的公厕,据游客描述:


那儿不仅没有下脚之地,里面那些内容物已经直接堆到了厕所门口。



有人反手做局部清洁的时候,还一个没注意不幸推塔了。



地上的东西能躲则躲,但带屎的苍蝇那是避之不及。



除了旱厕,还有海拔4800米的天空之厕。


有网友一边蹲坑一边欣赏山川壮丽,结果底下一刮风,全返脸上了。



也难怪大家都说,去西部旅行,最好还是练就一项特殊技能:


拉野屎。


有网友去了一趟新疆,直接回归了动物本性:


“在新疆待了大半个月后,我现在看到无比漂亮的地方就想撒泡尿标记一下。”



所以大家在草地上、沙漠里看到奇形怪状的石头不要乱捡,可能只是风干的粪便。


小红书上有博主分享西北美景,发出来才发现照片里不小心拍到了远处有人正在方便。


我们在这里真诚建议各位带把伞,不是为了防晒,主要是怕丢脸。


但我觉得碰到以上这些厕所都不算太糟糕。


最痛苦的还是艰难上完后,在下一个路口碰到了干净明亮的现代化公厕。


拉屎是生理需求,旅游是精神需求


没去过的朋友可能会问:


那为啥每年还有那么多人往大西部跑?


就像咱们前文提到的,其实大部分热门景区都已经尽力完善了周边配套。


而且现在网上也都能搜到去各个景点上厕所的攻略。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


人人都是奔着大西部无与伦比的自然景观去的。


在一条吐槽西北拉屎不友好的帖子下,有大哥话糙理不糙:自己要能看到这么好的风景,让他吃那玩意都愿意,根本不会在意搁哪儿拉。



这种心态好是好,但也没法解决现实的不便之处。


所以游客们在这方面主动做出过很多努力,有带一次性用品的,干净卫生,还方便带走处理;


图源:小红书@lulubyyang


有带儿童坐便的,好清洁,能循环利用;



有带小铲子和帐篷的,挖个坑,拉完也好埋;


甚至还有提议带猫砂的,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实践一下。



实在解放不了天性,那咱只能憋着了。


一个人要是战胜了括约肌,这辈子大概也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了。


其实今天聊了这么多,绝不是为了劝退大家。


只是想把旅行中存在的个别现象说出来,让还没去过的朋友们心里有个底。


咱们祖国大西部幅员辽阔,有的地区本就人烟稀少。


再加上水资源珍贵,一到冬天上冻也无法用水,现代化的水厕自然就没那么常见。


公共厕所也是所有建筑类型里,管路集成度最大、单方造价最高的。


不光涉及了排污、上下水、末端处理、通风清洁,在日常管理还有维护等问题上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所以我们确实无法在短时间内奢求太多。


各地旅游局也不是没做出努力,比如像西藏,当地已经在积极呼吁要进行厕所革命。


而现实就像网友说的,其实厕所问题在整个旅途中只占到了0.1%,其他时间都在因为壮阔的自然风光而感动。


更何况,大自然从来不是服务于人类的,是人类主动想要走进大自然。 


当我们走进自然的时候,不止是走进美景走进自由,也是走出了人类文明建造起的舒适区。


作者:左拉

编辑:姜姜 

设计 :一隻鹿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本文转载【ONE文艺生活】微信公众号,韩寒主编的ONE·一个 文艺阅读应用官方公众号,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关注可搜索微信号:one_hanhan 。


The End

发布于2024-08-24,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果壳

果壳网官方帐号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