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壳亲子
4446
需用时 08:53
将儿子从“菜小”托举到重点高中,现在回头看,我都做对了什么

将儿子从“菜小”托举到重点高中,现在回头看,我都做对了什么

以下文章来源于小花生网 ,作者典妈;小溪

小花生网 .

分享国内外先进教育资源,探索高效家庭教育方案

来源:小花生网

(ID:xiaohuasheng99)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说:今年升学季的“阳光招生”,因为点招被禁,很多希望走点招路线把孩子送进“名校”的家庭,期待全部落空,只能愤愤不平进入“坑校”。


不知道这个升学季,大家对最终给孩子选定的学校还满意吗?


在新学年的开端,给大家带来一份抚慰人心的升学逆袭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典妈,6年来分享着孩子和自己的生活点滴,很多朋友都见证着她家儿子从4流小学、3流初中,一步步迈入了全市排名第一的重点高中!


花友儿子中考录取批次的截图


孩子成长的背后,典妈的付出是巨大的。在学校教育资源偏弱的情况下,全靠家庭的托举,孩子才能越走越好,越走越远。在这个过程里,典妈有3个方面坚持得非常好,我们会在文中分享给大家。


今天的分享虽然是份“菜小逆袭”攻略,但我觉得无论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大家都可以读一读。


就算进了好学校,家庭给孩子的托举和规划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始终是孩子的起跑线,学校教育就算做得再好也是“大锅饭”,不一定方方面面都能适配孩子成长的需求。


适时、适当的家庭补足再搭配学校的教育,就能起到1+1>2的效果。


以下是典妈的自述




如果能够选择的话,相信每一个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到好一点的学校上学,我也不例外。


但命运不济,我们拿到了最差的开局:小学、初中都很“菜”。


儿子小学前后经历了三所学校,每所小学都很“菜”…...初中对口升入的学校也属于3~4梯队的中学。


高中周末放学后,从学校沿江徒步十多公里回家


可能好的学校能好到百花齐放,但不好的学校真的能找到很多不好的共同点。


儿子在待过的每一个“菜小”,都遇到过爱打人的小孩。儿子甚至一度因为来自单亲家庭,同学们认为他没有爸爸而欺负他…


其次,老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


好在我们遇到的大部分老师,虽然能力、教学方式、严格程度不同,但都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对教师的本职工作也兢兢业业。


也有老师管理班级专横跋扈,用各种莫名其妙的“违纪行为”惩罚孩子,抄课文、练习册、小学生守则、班规、罚站…...好像做老师的目的就是为了惩罚学生。


遇到这样的“老师”,孩子每天上学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慢慢就不敢去学校了。最终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选择离开这个学校,把孩子转学到了老家的一所普通小学。


这段经历可以说是孩子学习路上的至暗时刻。好在没有给孩子留下大的阴影,反而我和孩子因为这件事情都成长了许多。


学校的环境无力改变,我只能尽可能托举着孩子,家里使使劲,引导着他往上走,向上看。



成绩没有参考价值

那就多看看“学习的过程”



在菜小,成绩重要也不重要。学校整体水平就不高,学校里第1的孩子放到大环境里看,可能落后别人一大节。如果只看小池塘,很容易就故步自封了洋洋得意了…


记得当初娃初中第一次大考,年级第6,我拿着这个分数和好学校里的孩子一对比,我家娃只能混个中不溜的水平。


所以在成绩方面,我的一贯态度就是:不太在乎成绩好坏。就算考个平均分,甚至低于平均分,我都能接受。


但是学习的过程一定要盯住:孩子是不是认真对待作业、是不是按时完成老师的要求,有没有培养好阅读习惯…


我相信只要把过程扎扎实实走一遍,成绩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即便我们不补课不刷题,但是对学校作业的态度一直很严格。


基础知识全部交给学校教,我负责督促孩子严格落实。每次作业一定认真对待,高标准完成。


娃当年的作业,字迹工整,扎实掌握是最基础的要求,这些“烂笔头”就是认真的态度


可能靠着这些努力,加上小学的知识确实简单,刷题和不刷题的孩子在菜小几乎看不出区别。儿子的成绩在小学时一直保持地不错,能维持在中上水平,有时甚至能冲到前5名。


三四年级语文在写作和阅读理解上遇到过很大的困难,我们听从老师的建议报班补习过,结论是没太大帮助…


反而因为补习班老师建议我们在家朗读《小古文100篇》(我们也是班里为数不多一直坚持朗诵的家庭),孩子积累了不少传统文化知识。


中文朗读的语感和节奏提高了一大节,还带动提升了整体的语感、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文字美的感悟能力。




阅读,是头等大事



学校的教育之外,我希望可以趁着小学学习压力小、自由时间多,尽可能多接触各种知识。


获取知识的渠道:一个是大量阅读;一个就是大量看、听各种视听节目。至于刷题大可不必。


所以“阅读”这件事,可以说是我们家的头等大事。


小朋友的世界真的很单纯,很大程度上是靠大人来引导的。你选择给他看什么样的世界,他看到的就是什么样的世界。


不管是小环境还是大环境,我一直尽力给孩子创造着阅读环境。


学龄前孩子是在小姨家和表妹一起成长的,当时市面上的热门绘本我们都会买回家给孩子读。两个小朋友互相影响,什么样的绘本都愿意看。


小时候一起读书的孩子


上学后,不管我们住在哪个城市,是租的房子还是后来有了自己的小家,我一直很刻意地给孩子打造阅读的氛围。


就算条件再艰苦,家里一定要有书,还要有孩子方便的、坐下来就能读的空间。只要他想,随手就能摸到书,随时就能坐下来读。


当年的小出租屋里,被孩子的书塞得满满当当的小推车


就算迈出家的大门,周边的环境里也要时时有书。每次租房我都会刻意选择在图书馆或书店附近租房。


幼儿园的时候,租住在市府大院,本地的少儿图书馆就在市府大院里面的一栋小楼里。小学的时候,辗转二省三市,换了三个小学,图书馆却也都是离家很近的。


周末无事,我们娘儿俩带上蛋糕牛奶,经常白天晚上泡在图书馆,夏天蹭冷气,冬天蹭暖气,还能免费看书,那段时间,真是非常惬意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阅读选择越来越偏向于科普类书籍。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数学、生物、军事、科技等等方面的书籍仿佛突然间就成了孩子的最爱。


顺着他的阅读喜好,我们买了很多书、孩子读了很多书…阅读这件事,好像就这么顺其自然地融入进孩子的生命中了。


四年级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小花生,打开了“英语原版阅读”大门。从那时起,语文和英语阅读我们提起推进,中文按照孩子的喜好慢慢读;英文读分级、读绘本、桥梁、章节书…


孩子的英语能力突飞猛进,不止小学和初中阶段孩子的校内英语成绩不需要再操心了,进入高中以后,孩子的英语成绩也不输第一梯队的同学,成了他的优势科目。


有了自己的小家后,客厅里给娃打了面大书柜,放了张大长桌。孩子的同学到家里来玩儿过很多次,大家都很喜欢围在一起读书、吃东西、聊天的感觉。



运动,也要每天坚持



除了阅读,孩子的健康始终是我最关心的一个方面。


大概和先天不足有关系,孩子从小就非常胆小。运动协调差,学走路之前也不会爬,学会走路以后经常摔跤,很多裤子没穿两天,膝盖处就一个大洞,手肘和膝盖上经常被摔得血淋淋,旧伤没好又添新伤…


在我心里,“健康”的顺位永远摆在第一。


比如孩子晚睡,我就会很焦虑。有时候作业太多,像他上初中的时候,作业多到往11点写,我就会直接承包他的作业,让他去睡觉。


想要保持健康、锻炼体质,运动是非常好的形式。


只是小学因为我们四处辗转,很难长期给孩子规划、坚持一项运动。也带孩子尝试过一些运动,他都不喜欢,最后只能作罢。


虽然那个时候我的经济状况也不好,但我始终没放弃“运动”这件事——既然交钱的运动都不喜欢,免费的运动我们就多做做。


最开始,我把运动这件事结合到孩子的日常生活里——放学咱们就走回家吧。


那时我认认真真徒步测试了从家里步行到学校的距离,4.6公里,我自己走要50分钟,算上带孩子在路上逗留和玩儿的时间,所以花费的时间要2个小时甚至更多。到家后就是吃饭、写作业…有剩余时间再学学分级,读读课外书。


这就是我们好几年里每天坚持的运动,免费,但量管够(少则4、5公里,多则20公里)。



后来不只会放学步行回家,每次出门我们几乎都选择步行或者骑行,有空就去爬爬山,把运动放在“路上”。


慢慢的,娃“行走”的能力就被训练出来了。记得刚搬家来这里的时候,娃可是走不了多远就会喊累,不停地要求休息。


我们后来还去参加了一次徒步28公里的“毅行”活动,娃是唯一一个参加此次活动的未成年人。


因为徒步,孩子的耐力、毅力、体力肉眼可见地变高了。


28公里徒步的路上…


我觉得走在路上的感觉特别好,每天都能到大自然里去,就算是看看花花草草,闻闻泥土的芬芳,感受生活,是一种极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运动”。


可能也是因为有这些和大自然的接触,孩子真真实实地感受了自己的生活。在他的小世界里,生活和学习都有各自的一面,学习是学习,生活是生活,他分得很清楚,所以学习上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松弛感”。


因为学累了,可以到生活里去喘口气。


五年级的暑假,生活和学校都稳定下来了,考虑到中考体育的压力(30分的体考分数,游泳就占了5分),我给孩子报了游泳课练游泳。


因为要赶去上游泳课,那是我们的第一个没有睡懒觉的暑假。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吃完早饭就赶去游泳馆上课。


因为参加了规范的运动,娃整体的运动量一下就被拉了上去。刚开始还吃不消,回家就喊腿酸,走路都不利索,轻轻捏一下他的腿就鬼哭狼嚎。


想想平时只要天气允许,都有带他去徒步,少则4、5公里,多则近20公里,为啥还是这么没力气呢?大概徒步实在是太温和的运动方式,只能锻炼一下耐力,其他方面是练不到的。


后来,初二的暑假是游泳强度最大的,眼睛度数也没以前涨得快…




写在最后



我始终坚信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的高度和能力决定了孩子的高度和能力。


儿子小时候,国外传进来的“快乐教育”一直是教育界主流的风向标。然而到底什么是快乐教育,却各有各的理解。


我理解的“快乐教育”完全不是不需要孩子“努力”的教育,而是“更努力”——是在孩子幼、童年时期能够引发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在少年时期能引导孩子自发自觉地去努力,到青年时期能够确立自己的专业方向,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工作,虽然辛苦却能够体会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快乐的教育!


要实现这种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花费更多实实在在的心力和投入在孩子的教育身上,而不是抱怨或空喊口号。


孩子的“轻松快乐”学习,建立在大人更多的付出之上!不是光玩乐不学习,而是“快乐地学习”或者“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教育。


这一路对娃的教育上,我也一直坚持走着这条路。回忆过往,其实我对孩子的学习真没啥长远的规划,基本上都是命运推着我们走,好在几次大的主动选择都选对了。娃自己对他的童年和初中生活的总结是:吃喝玩乐,很开心!


娃读过的小学,学校教学楼就只这栋简陋朴素的房子,后面是同样简陋朴素的综合楼,再后面紧挨着就是舞象山


也很庆幸,娃小学初中都在“菜校”做鸡头,被老师疼着,同学羡慕着。


菜校的学生学习能力落差很大,很多学生老师上课进度快一点就跟不上,作业稍微多一点就无法完成,所以鸡头部的学生空闲时间相对名校学生多很多。


这些时间我们都用来爬山涉水徒步骑行、大量阅读和看纪录片等等。进入高中以后,面对一路名校过来的优秀同学,儿子在学习习惯方面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


所以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吧。只能说选择了就不后悔。


但在成长过程中孩子能一点点找到自己的自信,建立起对学习的信心。随着年级的攀升,有了学的目标和自觉,足以让人觉得欣慰。


虽然学校不够好,但能让他在表面上看起来是个成绩好的学生,容易得到老师的认可,日子过得会比较开心。这应该是喜欢慵懒生活非常安于现状的娃最适合的土壤。


孩子自己也争气,中考后虽然和本市最好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差了4分,但因为学校有定向生的名额,娃的成绩在初中排名靠前,依然幸运地被市里排名第一的重高录取。



即便开局并不好,学校的教育没有形成很有力的引导,但学校的好坏并不能桎梏孩子的发展,反而是我们为人父母的眼界、规划、托举,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作者丨典妈、小溪

题图丨作者供图

来源丨本文转载自小花生网(微信号:xiaohuasheng99),一个专注分享国内外先进而实用教育资源的微信公众号。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The End

发布于2024-09-06,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果壳亲子

果壳亲子官方帐号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