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前,推荐一个相对“小众”但新奇的遛娃地
前两天儿子吉普兴奋地找我说:“妈妈,你知道什么日子快到了吗?”我恍然大悟,去年带吉普逛过的这个小众又好玩的展览,又巡回到北京了!我们又可以大饱眼福了。无论从形状、颜色、斑点,都妥妥是一枚草莓,所以它被称为草莓钟螺。毫无修饰的贝壳竟然这么像草莓,真是神奇的存在!看这个有着像小丑鱼尼莫一样的黄黑条纹的蛹笔螺科标本。虽然它与小丑鱼没什么关系,只是碰巧花纹像,但不得不说,这标志性的花纹长在螺壳上,比看到小丑鱼更让人激动。如此美丽的贝壳们,竟然都是纯天然标本,未经涂色,全部是它们本来的样子。这让我不得不感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无论之前是否喜欢贝壳,看到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珍贵展品,都会身不由己地爱上。这些有趣而又漂亮的贝壳,都是我和吉普在去年的CCC国际贝壳展上看到的。贝壳展虽然叫贝展,其实是面向全体公众开放、允许现场买卖的一个展会活动;
“国际”指既有国内贝壳商人,也有国际贝壳商人:现场云集了来自菲律宾、莫桑比克、阿根廷、意大利、俄罗斯、印度、葡萄牙等地的贝商;
CCC 国际贝壳展是系列城市年度展。CCC 国际贝展选定了全国九个特大城市,在这些城市每年举办一次贝壳展。
我在网上找了相关的贝展巡回信息,贴在文章结尾处。心急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文末,看看自己所在城市的日期。北京国际贝壳展创始于2018年,每年一次,今年已经是第六届了。去年的北京场活动,现场共有近两千个物种。全世界各地的展商,带着自己国家海域各式各样的标本前来参展,大大满足了我和吉普的好奇心。虽然曾经看过直播,但亲临现场看到摆在眼前的那些展品,我依然大受震撼。虽然叫贝壳展,但展览中除了贝类展品,还有螃蟹、昆虫、化石、工艺品,非常丰富。现场还有各种生物的化石标本,比如附着在贝壳上的苔藓虫的化石,以及各种鱼类化石。一进门,我和吉普就被各种各样好看又好玩的展品吸引住了,根本挪不开眼。现场还设置了展示橱窗,大家可以看到很多非常稀有的展示品。👆作者供图:名为“万芋大朝宗”的展品,集合了不同种类的芋螺
亲临贝展不但能够近距离亲眼看到这么多新奇的标本,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所有参展商都会耐心回答我们的问题。无论是很小白的问题,还是非常专业的知识,他们都会事无巨细地为大家讲解。👆抱着大螺的是贝类专家冈瓦纳老师,他也会在现场耐心讲解贝壳知识,哪怕是吉普问的小白问题
在贝展上,每天都有免费讲座,孩子可以和大人一起,集中聆听不同专家、达人讲解贝壳相关知识。我和吉普从开门到贝展结束,整整在里面呆了一天。即使这样,都依然舍不得离开,想再多听点有趣的知识,再多领略一下这些艺术品的魅力。如果喜欢,展览中的所有标本也都可以购买,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反正吉普这一趟是收获满满。比如吉普现场摸到了一枚叫做龙宫翁戎螺的海螺,回家后跟我说都不舍得洗手。因为它太值钱了!1968年,有个渔民打捞上了一只活体的龙宫翁戎螺,当时以1万美金的高价卖出。这种螺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五亿多年,而且生物学家们曾拿(化石)标本对比过活体螺,发现与5.7亿年前的样子几乎一模一样。不但外表美丽,相当罕见,还有非常高的研究古生物演变的科学价值,身价这么高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样的宝物,平时可能都要去博物馆看。而在贝展上,我们竟然可以亲自摸一摸这种存在地球上已经高达五亿年的生物的壳,近距离观察它的缝合带,与它合影,实乃人之幸事。这个金字塔宝螺,因它是在128米深的海底打捞,极其罕见稀有,虽然只比大拇指盖大一点,却价值22999元。现场看到一个非常大的海扇,很漂亮。说起这个海扇就更了不起了,它来自大名鼎鼎的加拉帕戈斯群岛。这个群岛你也许没听说过,但你一定听说过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在1835年到这里考察,这才让他有了灵感,促使他后来提出了著名的生物进化论。这个群岛曾在1978年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这就不难想象出,这枚海扇有多么名贵。标本品相好,纹路颜色都非常均匀,也没有损坏,无论是从完整度还是从出产地都是非常珍贵的,现场报价19000元。这让我再次感受到,这个展览,不光琳琅满目,而且全是宝贝!比如这幅由沙钱海胆组成的艺术画。灯光透过海胆中间像花瓣的孔洞直接照射出来,映衬出海胆上美丽的花纹,7个聚在一起,像正在盛开的鲜花。浑身长满刺,又粉嘟嘟的海菊,出产自菲律宾海域。这个造型再加上粉嘟嘟的颜色,让人根本挪不开眼。虽然它们只是标本,但我总感觉它们可爱得快要活过来了。日光樱蛤浑然天成的颜色和线条,让它美得不可方物。两边的贝壳打开,就是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巧妙得像一件工艺品的蚯蚓螺,长成了玉如意的样子。这要是在古代,不妥妥成为进贡皇帝的贡品?正面有着整齐的花纹,里面像楼梯一样的螺旋,仿佛是用刻度尺一点点精雕细琢出来的巨车轮螺,强迫症看了都得服气。谁能想到这些全部是天然形成的?这幅名为天使之翼的贝壳艺术品真的震撼到我了,无论是从完整度、造型、色彩、线条上,它都堪称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我们平时见到的海胆,都是圆圆的身体上长满刺,但是有一种海胆,刺上有小喇叭一样的末端造型。它的学名叫做鸭嘴角头帕海胆,但是人们都更愿意亲切地称呼它为喇叭海胆。
虽然很多物种本身并不稀有,但是保存完好的标本却很难见到。例如下面这个螺,它本身的重量很沉,边缘又非常尖利,所以在海洋里和捕捞、运输过程中很容易被碰坏。在贝展上我们竟然能够看到边缘保存的如此完好的展品,一点都没有损坏,实属不易。还有壳子薄如蝉翼的船艄,它自己在海里都很容易磕碰,可采贝人在打捞和运输的过程中,还能让它保存得如此完好,可见非常用心。展品的珍贵不光从它们的完整性体现,还体现在这些贝壳爱好者能把非双生的物种匹配成组合,赋予了这些美丽的贝壳更多的浪漫色彩。这对被称为“天生一对”的树蜗牛,开口方向互相对称,专业叫做对旋。且身上的条纹都是对称的,仿佛月老送给人间情侣的定情之物。能够在众多的树蜗牛壳中,匹配到对旋且花纹完全对称的一对,是非常难得的。这次带吉普来贝展,除了让我俩大饱眼福,享受到这场视觉盛宴,我们更是学到了很多关于贝壳的知识。在看到这个寺町翁戎螺标本时,吉普小声和我说:“你看它的壳缺了一块,真可惜。”这个缺口是它用来排泄和呼吸的口,随着它一圈圈长大,后面的缺口就会封闭住,在前面形成新的缺口。翁戎螺类的缝隙就是这样。我们一直以为螃蟹的钳子都是对称的,但是在贝展上,却发现馒头蟹的蟹钳两边竟然长的完全不一样。可不是这只馒头蟹畸形,原来它左边的钳子是用来撬开贝壳,右边用来挑肉吃。这个像一把剑一样的标本叫做丁蛎,它的名字就是由它的外形而来—它长的像个“丁”字。丁蛎的侧面有着波浪形的边口,很多贝类也都如此,为什么它们都是波浪形的?螃蟹等海洋生物在攻击贝类时,不会像我们人类一样上下开启,而是会把钳子插入到缝隙中左右开启,如果贝类是一条直缝,钳子就很容易沿着直缝伸入。波浪型的边缘,会让螃蟹的钳子左右移动受阻,这样就可以增加保护自己的概率了。大自然的神奇就在于,每个物种的进化,都有其合理性。看似很不起眼的小细节,都会成为物种研究的依据,简直太奇妙了!石鳖,看起来像虫子,其实它也属于贝壳的一种。别看它们长得形色各异,但它们都属于多板纲。现场的贝商告诉吉普,不管什么样子的石鳖,仔细数数身体,都是由八块板组成。还有散发着金黄色泽的黄宝螺,和散发着银色光泽的镶金谷米螺。看到这两种螺,吉普对我说:“妈妈,以前不是说贝壳可以当作货币,我感觉这种就能当货币,没准金子、银子作为货币就是从它演变而来的。”各种琳琅满目的贝壳和标本,打开了吉普的眼界,他的大脑在不停地把贝展上的展品与曾经学过的知识结合。这些知识,即使是逛博物馆,在无讲解的情况下,也很难学到。在贝展上,参展商会非常耐心地给我们讲解,并且会就讲解的问题进行更多知识的延伸。看到这么多珍贵而又漂亮的展品,我忍不住剁手,哪个都想带回家。在挑了又挑,选了又选后,我们买了几个价格适中,又真心不想放手的。其实它是个海胆壳,自然光下能看到它纹路分布的非常均匀,仿佛人工制造的艺术品。如果在灯光的映衬下,颜色更加鲜明漂亮。吉普则特别喜欢这个鹿造型的席镇,它背后还有一个关于古董的故事:2016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了一个鹿型的青铜器-席镇,用来镇住席子的四边。因为年代久远,凹槽里的贝壳已经腐蚀风化,但也不难看出这件古董的精美。文物上原来放置的是黑星宝螺,但是现在黑星宝螺已经是保护物种,所以复刻品镶嵌的是龟甲宝螺。虽然是复刻品,但是还原度非常高,这个席镇只要88元,买回家我都有种把文物搬回家的感觉。有了关于黑星宝螺的知识储备,我想如果有一天,吉普在博物馆看到了真的文物席镇时,他对于墓主生前的生活会有更深刻的了解。我们还入手了一个不规则海胆,它不似规则海胆的圆滚滚,而是呈现出一个片的形状,两边的呼吸口也不对称。淡淡的花纹,憨态可掬。入手的两枚来自菲律宾的彩色海扇,我更希望称之为多巴胺色。之所以入手它,是因为我真的难以相信这个颜色竟然是天然形成的,我甚至想象了一下,在蔚蓝的大海里,这些小生物将会是多么美丽。到家后,我们整理了以前在海边捡到的各种贝壳和这次入手的宝贝。没想到不知不觉,买了这么多。吉普让我给他买一个相框,我们会把这些收藏来的贝壳都粘在相框里,做一副墙画挂在墙上,既赏心悦目,又有收藏价值。我建议吉普把在贝展上学到的知识写在相框里,模拟成标本的样子,即使多年过去,这些美丽的故事和浪漫的知识,也都会被牢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场会有很多外国参展商,他们不用电子支付方式,如果想在国外展商的摊位购买贝壳,要带上现金,人民币和美金都可以。另外,国外展商有的中文不好,如果想了解更多国外海域的贝壳,可能需要用上手机翻译软件。只要你敢说,他们都是非常友好和热情的。去年的贝展,让我再次挖掘到了可以带娃玩的地方。这种小小的展览在很多城市都非常常见,大多数也都是免费的。比如灯光展、建筑展、宠物展。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随处都是感受不曾了解的事物之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