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考70分的儿子,如今“逆袭”年级前十,回头看我都做对了什么?
这学期开学的时候,一个老朋友约我聊如何给她四年级的闺女提高数学成绩。其实在三年级以前,小姑娘的数学都还不错,但不知为什么,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期中期末成绩都不太理想,一下子掉到了八十出头。朋友身边也有不少“牛娃”家长,不过她之所以咨询我,一是由于我家孩子也是“普娃”,二是知道我家娃的数学从“中下等”,一步一步逆袭进年级前几名的经历。按她的话说,了解普娃是如何进步的,比听牛娃父母介绍经验更有帮助。小学前,我尽管已经知道大家都在卷,但出于对家庭学习“基因”的自信,在别人把娃送进幼小衔接班、给娃报启蒙课程的时候,我只干了一件事:我当时的想法是:小学太简单了,而童年时光太短暂,能玩尽玩!即便孩子上学后可能短期不适应,很快也能补回来!孩子上一年级时,还没有碰到双减。结果没上几个月学,就在摸底测验中遭到了暴击,儿子瘪着嘴、红着眼睛回来了。正好碰上孩子姥爷在我家,作为当年一路把我“鸡”进北大的虎父,他看见数学卷面70多分的成绩差点没背过气去。他把火都撒在了我身上:“你当时是大家都玩!都轻松!现在是大家都抢着学,这不相当于把孩子两手空空送到了战场吗?”我虽然嘴上安慰儿子不要紧,但心里也难受得要命。坐在小凳子上,和他复盘考卷。虽然我和老公都有着不错的教育背景,老公还是教育内卷大省“奥赛班”的,但我家娃还是在数学上“均值回归”了。——这才只是开始,以后几年,我越来越从心里确定了一个事实:无论我们当年学业如何辉煌,我家娃就是个普通孩子。那次成绩暴击后,我安慰孩子不要紧,但实际我的内心十分焦虑。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多还不懂“学习为何物”,更不了解考试的流程,因此父母不必太焦虑。“摸底”是为了帮助老师后续的教学,更能因材施教,而不是为了评价孩子。此次数学测验中,许多和认字、阅读能力相关的困难,会随着孩子语文能力的增强,自然被解决。尽管老师如此说,我不敢掉以轻心,短期买了大量的教辅研究,关注各种数学教育自媒体,混迹于各种牛娃出没的群,听各种专家老师介绍经验,还联系当年北大数学学院拿过IMO金牌的校友,请教他们数学怎么学....一段时间后,我确实增加了不少“如何辅导孩子学数学”的方法。但实际操作起来,全是困难:作为“普娃”,孩子并没有那种勇争上游的自驱力,也不愿意配合做太多“额外作业”。其次孩子那时已经在上英语班,需要大量时间投入在英语上,可分配给数学的时间很有限。我自己也无法狠下心当一个“鸡娃”妈妈,一到周末,我就想着安排全家出去玩,或者安排和朋友们的活动。更糟的是,当时我轻信了很多人说的“想学好数学,必须上奥数班”。所以各种找关系,把孩子硬塞进了一个很厉害的“奥数小班”里。效果立竿见影:儿子刚略有上升的数学成绩,又下降了。感谢孩子的班主任,她观察到孩子似乎有了心事,且听课注意力涣散。老师建议我先着眼于课内学习的提升,学有余力了,再想课外拓展的事儿。我不再盲目照搬“牛娃”父母的经验,而是阅读了数学教育的经典读物,大量搜索学习“普娃”学习的路线。实践上,我回归小学数学的根本,每天从最基础的教材、作业入手抓学习细节。孩子每天愿意接受的家庭学习时间只有四十分钟,因为他还要和同学玩耍、打篮球、看电视、遛弯...从周一到周五,我们有三个“家庭学习时间”要分配给英语,留给数学的只有两个时间段,大部分周末还要出去玩。我就利用这两天的时间,带孩子集中复习书上的概念、重做作业中的错题。此前,我本来是坚决反对刷题的,但我很快发现:完全不做题也是不行的,需要做一定数量高质量的题,发现漏洞,填补漏洞。这样到了复习阶段,才能有的放矢。所以,我往往会先根据网上口碑,买七八本家长们推荐的教辅册子,先自己翻看题目和答案,自己评估,判断难度。然后结合孩子学校作业、练习册的正确率,选择难度适中的一本练习册给孩子练。也会看洋葱学园里的重点难点专项小视频,每个几分钟,选择性地练习薄弱环节。后续遇到疫情叠加双减,导致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这样是否真的有用。四年级开始,学校开始有了测试和摸底,我和孩子惊喜地发现他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很多时候是满分,也有时候会下来些,但基本都稳定在90分以上。让他有了极大自信。到了四年级下学期开始,数学学习开始引入抽象概念,深度有了不少提升。在班级平均分下降的情况下,孩子的成绩反而进一步稳定到了95以上,稳居班里前几名。
他开始觉得自己“擅长”数学了,回家主动要求我给他找奥数班学。以上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有大量困难和细节,未来有机会我会在专栏里给大家详细分享。我将普娃数学学习情况划分为五个档位,并列了不同档位的学习特征:比如我家孩子就属于从第三档慢慢爬到第一档的。第一档再往上,属于非常优秀的孩子,在现实中是极少数,不做讨论。小学阶段,第一档孩子的特点是“扎实”“稳重”,而不一定“有天赋”。换句话,其实小学数学学好,更重要的是少出错,把细节认真落实到位,并不需要天赋。如果你家娃处于这个档位,恭喜你,只需要做好分内之事即可。这部分孩子往往已经积累了对数学的自信,并初步摸索除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最需要的是拓展课外内容,拔高。第二档当中往往不乏有潜力的“牛娃”,但他们学习中还有漏洞,也往往心浮气躁。这时家长要做的不是给孩子报班,而应该先针对错误,和孩子找出解决方案,并监督落实。比如卷子写“水面上升到10厘米”,他会漏字,读成“水面上升10厘米”,我俩反复琢磨后找到了解决方法——划重点词。但是光有这个根本不够,因为普娃的问题是“无法自律落实”。所以有将近一年,我坚持检查他每天的作业、小卷,只盯有没有划关键词。如果没划,即便是满分,也需要老老实实把关键词重新划上。这个任务看似很小,但真的是足足盯了一年时间,才勉强养成习惯。这个习惯养成后,所谓“粗心”的错误,立刻减少了一半。可以先让孩子做一些综合性试卷,或每学完一个单元都做张试卷,把漏洞挑出来。剩下的分析、解决、监督落实和上一条一致。第四档的孩子虽然很让家长焦虑,不过也是容易提分的人群。我家小侄子和我儿子同岁,由于有ADHD和阅读障碍,学习一直很困难。但这些年,在我们的帮助下,数学也从第四档成绩,勉强维持在第二档的水平。对我侄子而言,提分的关键恰恰不是大量做题,而是先保证能消化牢记教材上的基本概念。1. 让他自己复述一遍老师教了什么。通过他的表述,我就能判断他是否认真听讲了,有没有听懂。
2. 监督他把教材里加粗的“定义”“概念”一字不落地背下来。3. 看着他把作业里做错的题,老老实实重新做一遍。如果做错了,我就讲解,然后他再做。反复讲,控制自己不要发火。家长只要能认清现实,先着眼在课内,坚持把这三件“看似普通”、基于课本的小事做好,两三个月内,孩子的成绩必然能至少提升一两个档。其实大家可能发现了,不管哪一个档位的娃,想要提升数学成绩都绕不开:发现错题和改正错题。很多家长也是这么做的,但做了一段时间后,却发现毫无效果。我侄子因为成绩不好,所以从一年级他家就专门买了个书橱,放各种卷子和教辅。他小小年纪就刷了很多题、看起来也很努力,可一考试分数纹丝不动。因为今天的孩子都很“聪明”,他们很早就发现了一个诀窍:糊弄大人。因为他很小就发现,只要说一句“明白了”,这道题父母就让他过了。久而久之,他就摸清楚快速完成巨大作业量的诀窍:不管明不明白都只能说“明白了”。因此,我们家长都应该树立一个意识:做题和改错,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追求量大。所以我和侄子达成的协议是:咱不追求做多少题,但追求彻底掌握一个概念。家长要参与判卷和分析错题的过程,否则很容易被孩子“钻空子”和“糊弄”。我用的方法是,每次讲完题,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再给我讲一遍。什么时候他能把做题方法讲明白了,才是真的会了。然后隔一段时间,比如两周或一个月后,我再把同样的错题抄一遍,让他做。大部分时候,第二遍做一模一样的题,孩子还是会出错——这就是普娃的状况。那也没办法,只能让孩子改错,讲题,然后过几天再做——这次终于掌握了。改题目里的一两个细节,换成一道新题,如果做对了,那就是真的掌握了。但可能又错了,那就是还没真掌握。第一步:承认现实,接受娃很普通这个现实,不要好高骛远,要从小处解决问题;第二步:找准定位,分析问题,想解决方案,并监督落实;第三步:用好错题,求质不求量,“讲明白”和“重新做”一定不能缺。关于辅导普娃学习的经验,我还有很多话要说。我会开一个#小学学习专栏,把数学、英语、语文的辅导经验和踩过的坑都跟大家分享出来。在我看来,普娃有着现实中最庞大的数量,又因为各种限制条件,无法完全照搬网上“牛娃”的经验。各类培优班都针对尖子生,刻意忽略了普娃的需求。但今天的普娃,恰恰是潜力极大、有着多元特长的“未来牛娃”。最后,大家在孩子小学学习方面遇到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一定会知无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