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墨西哥的一窝蓝脚鲣鸟
研究发现,不管先出生、排行在前的兄长多么残忍地、持续性地欺负后出生的新一代幼雏,都不会对幼雏造成终身的影响——至少对蓝脚鲣鸟(blue-footed boobies)是这样的。
鲣鸟属于海洋鸟类,它们通常产下两颗蛋,然后花四天来孵化。在为期4个月的筑巢期内,先出生的较大的鲣鸟会不停地啄击幼年鲣鸟,直到幼鸟习惯并顺从这种行为为止。
先出生的较大的鲣鸟在体形、力量和肌肉协调性上相比幼年鲣鸟有着很大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幼年鲣鸟从父母那得到的喂食甚少,在它们出生后的前三周,它们的体重甚至下降了11%。同时,幼鸟还经受着不断攀升的应激激素的折磨,在初生的15-20天内,它们的应激激素比较大的鲣鸟高了109%。
不过在这些鲣鸟均长大成年之后,对接近它们的巢穴的入侵者,所有成年鲣鸟均显示出了很强的攻击性,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以及研究第一作者奥斯卡.桑切斯-马库兹(Oscar Sánchez-Macouzet)说道。他和他的同事在《生物学快报》杂志上发表了该研究。
“让人诧异的是,为了保护它们的巢穴,前面提到的那些较大的鸟和幼鸟所表现出来的攻击性并没有什么区别,”他说道。
桑切斯-马库兹和他的同事还对栖息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5-13岁之间的成年鲣鸟进行了研究。当成年鲣鸟开始抚养幼鸟时,研究人员就一个纸质的入侵者模型放到距离鲣鸟约90厘米远的地方。这时,不论出生先后,排行老几,所有的鲣鸟都不顾自己的孩子,转而对入侵者作出攻击性回应。
就像许多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的那样,这项研究表明脊椎动物的攻击性并不会因为幼年时受过欺凌而有所影响。
刊物: | 《纽约时报》6月28日 |
---|---|
导读者: | 小杨 |
原文: | 请看这里 |
图片来源: | SINDYA N. BHANOO |
(果壳环球科技观光团微博 http://t.sina.com.cn/guokrdige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