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6
需用时 02:30
想对我撒谎?眉毛揭露你真心
/gkimage/6l/ok/3o/6lok3o.png

美国布法罗大学博士马克·弗兰克(Mark Frank)。弗兰克是一名社会心理学家,从事“微表情研究”已有20年时间。他于2005年主持成立了布法罗大学信息科技中心,主要对以微表情为主的人类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研究。弗兰克的研究成果被世界多家国防、科研以及安全机构采用。(图片由布法罗大学提供)

美国布法罗大学的博士马克 · 弗兰克是一名研究微表情的专家。“微表情”指人类在高风险情境下说谎时脸上表现出来的细微表情。弗兰克可以通过微表情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现在,弗兰克为各国的安全专家带来了好消息----说谎者并不能把自己的面部动作完全隐藏起来。

所有的扑克脸都是纸老虎

马克和他的学生,现在美国运输安全局任科学研究员的卡洛琳 · M. 赫尔利(Carolyn M. Hurley)一起,对 “欺骗情景中的面部控制行为” 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相关论文不久前发表在《非语言行为杂志》( Journal of Nonverbal Behavior )上。论文指出:即使说谎者能够在接受审查时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人们仍然能从他脸上找到他在撒谎的蛛丝马迹。

共有60名大学生(其中女生 33名)参与了研究测试。测试引入了一个犯罪场景,问他们是否从一个信封里拿了两张电影票。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 “说谎” 或 “说实话” 两个情境,一个中立、不知情的问询者就此事审问受试者。如果受试者能说服审问者,让审问者相信自己是无辜的,他就能得到奖励。因此,所有的人都否认自己偷了电影票。

受试前,一些受试者被特别要求抑制自己上半张脸的动作(通过眉毛运动显示的表情)和下半张脸的动作(通过笑容显示的表情)。研究人员用图片记录受试者的表情,然后解码图片得出结果。在之后的询问中,受试的60人多数都认为自己控制了所有的面部表情,在讯问中一直板着一张“扑克脸”。

结果显示,受试者确实可以抑制面部运动,但是并不能完全消除自己的表情。一旦他们被要求说谎时压制表情,他们会不加选择的抑制自己的面部动作,不管话语含义是否真实。

为什么眉毛出卖了你?

“行为对抗措施(Behavioral countermeasures)是说谎者故意控制自己面部和身体动作欺骗‘识谎者’的策略。除了此次研究,还没有其它研究对说谎者是否能靠压制自己部分表情作为对抗措施进行分析,”弗兰克说:“作为一项安全措施,在审问中观察并领会非语言行为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受试者努力抑制某些面部表情时。”

以前有研究发现,人们被要求监测思维模式以便抑制某种想法或想象后,目标想法或想象就被植入了监测中的记忆,这些想法或想象会更频繁地进入受试者的常规记忆中。说谎时,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赫尔利和弗兰克的研究揭示了这种想象的原因:说谎会增加认知负荷,降低说谎人同他人沟通的能力。

弗兰克表示: “尽管面部运动并不一定是说谎的必然表现,表情抑制也就不算是说谎的证据,但说谎者却常常用抑制表情的手段来蒙蔽别人。审问中,受试者都能够按照要求控制自己的表情和动作。但是,当受试者说谎的时候,他们的控制力明显降低了。

“因为面部下半部分的表情(主要是微笑)比上半部分更容易控制。因此,当我们要求受试者压制面部动作时,他们会更大程度降低微笑的频率,而控制眉毛的动作则相对较少。努力控制确实能减少面部动作,但是并不能完全消除。这次的研究结果对安全设置方面提供了许多思路。”

怪不得人家要唱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眉,你的眉毛细又长呀,——告诉了我你有没有撒谎。

接下来还想看

  1. 教你看穿谎言
  2. 谎言不是你想测想测就能测
  3. 中国版“Lightman”带你解读《Lie To Me》
刊物:Science Daily 网站,2011年7月20日
导读者:MyEmily
原文:请看这里
图片来源:Science Daily 网站,布法罗大学提供

(果壳环球科技观光团微博 http://t.sina.com.cn/guokrdigest

The End

发布于2011-07-28,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MyEmily

语言学硕士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