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
需用时 03:55
“9•11事件”给科幻带来5个改变
作者:Annalee Newitz
译者:郑坤杰

编辑:2008年,一部科幻电影《科洛弗档案》用独特的风格,表现出身处大都市里不可捉摸、无处不在的恐惧。这种隐喻感极强的氛围引起了一场讨论,关于“9•11事件”对科幻发展的影响。这篇文章即发表于当时。

/gkimage/i1/uk/6v/i1uk6v.png

电影《科洛弗档案》海报。

《科洛弗档案》使得大家开始讨论“9•11事件”对科幻发展的影响,不过要论影射“后911时代”的恐怖主义论调、高科技监视手段、政府后台运作陷入疯狂之类情形的科幻作品,这部以巨兽为主角的电影实在算不上是最早一部。在“9•11事件”之后,美国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对内打压公民自由,对外实施侵略,因此,以探讨和讽刺“反恐战争”为题材的未来主义科幻作品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这些反映“后911时代”的故事通常以5种形式出现,我们在此为你悉数一二。


纽约必被摧毁

/gkimage/jl/39/8b/jl398b.png

电影《世界之战》。

“9•11事件”对“后911时代”科幻作品的影响最为明显的形式之一就是,这些作品几乎都要“摧毁纽约”,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科幻作家们变着花样执着地瓦解着纽约市,这座大苹果城要么是被时间旅行者整垮,要么是被巨型海怪袭击。在惊悚电影《雷霆万钧》(2005年)中,一位穿梭到侏罗纪时期的时间旅行者不慎踩死了一只蝴蝶,这个极小的举动产生了难以挽回的连锁反映,导致繁华的纽约变成了原始丛林。在2007年的《我是传奇》中,不知名的病毒大规模扩散,纽约因此变成了一座空城。在2004年的《世界之战》里,外星生物用先进的超级武器毁灭了包括纽约在内的所有城市。与这些电影相比,2008年的《科洛弗档案》还算得上是寓意直指“9•11事件”的电影,只不过它用一个从天而降的庞然大物代替了无处不在的恐怖分子,在作品里继续疯狂地摧毁着这座城市。

译者:在2011年的《洛杉矶之战》、《变形金刚3》中,纽约又迎来了一次次毁灭性的打击。

美利“监”在看着你

/gkimage/8f/tn/jv/8ftnjv.png

电影《黑暗扫描仪》(又名《盲区行者》)。

监控,是后911时代科幻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另外一个元素。2002年的《少数派报告》可谓是将组织的“监控力量”发挥到了极大的一部电影,不仅你的过去被记录在案、你的现在也尽收眼底,更甚至连你的未来都一并监控,一旦发现你“可能”有违背法律的行为就预先将你抓捕归案。其实严格来说,《少数派报告》是“9•11事件”之后的电影,并且还因当时通过的《爱国者法案》而暗含着新的弦外之音,但它的构思却是来自袭击事件发生前,大部分拍摄也是在那之前完成。《少数派报告》的小说原作者菲利普•迪克还有一部影视化的作品《黑暗扫描仪》(又名《盲区行者》,2006年),讽刺了布什政府一手搭建的美利“监”系统,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约翰•波因德克斯特甚至要用他的“全面信息识别计划”(现更名为“恐怖分子信息识别计划”)把这套监控系统搞得更科幻化。对电脑监控的恐惧、服从和无奈情绪贯穿这个时代的无数科幻作品,包括弗诺•文奇优秀的近未来派小说《彩虹尽头》(2006年),小说着重讲述了情报专家完全依靠庞大的互联网络就阻止了一场生化危机的故事。


恐怖分子无处不在

/gkimage/k8/rt/yc/k8rtyc.png

漫画《内战》。

后911时代里,“恐怖分子”成为科幻作品中的常客。澳大利亚作家马克斯•巴里于2003年出版了《珍妮弗政府》一书,书中讲述了一家新型公司靠不停地制造虚假恐怖袭击事件来宣传他们的新鞋。其他的故事可能没这么有讽刺意味,但恐怖分子仍然随处可见。马克•米勒的《内战》系列漫画(2006-2007)主要讲述了在国会通过《超级英雄登记法》之后,以“打击恐怖主义”的名义对惊奇漫画的宇宙大英雄们进行跟踪监控的故事。为响应布什政府对穆斯林以及其他“不受欢迎的人”的监控和追捕,英雄与英雄间互相开战,打得不可开交(编辑注: 美国队长就死于这次战争 )。2006年的《太空堡垒》深入挖掘了煽动性的恐怖主义理论,为与占据新卡布里卡的塞隆人作战,一些人宁愿将自己变成自杀式炸弹。即使是2003年的《星际迷航:企业号》中,也曾提到过一个新地人的恐怖袭击阴谋。在科幻书籍方面,肯•麦克劳德的《处刑通道》(2007年)也涉及到了被监视的高科技恐怖分子。

译者:正在上映的科幻电影《源代码》中,一列载满平民的列车上被恐怖分子放置了炸药包。

国土安全部谋划了世界末日

/gkimage/3w/ji/jg/3wjijg.png

电影《惊变28周》。

国土安全部是在“9•11事件”之后才成立的美国联邦部门,在核战后世界末日系列科幻剧《核爆危机》(2006-2008)有一个别出心裁的论调:这一系列将众多美国大城市夷为平地的核武攻击幕后,国家安全部才是真正的主使。在2007年的电影《惊变28周》中,瘟疫横扫英伦三岛,美国安全部队受命进驻伦敦,“保护”原先撤走的英国公民返回家园。然而他们在打开命令后才发现所谓的“保护”是在情况失控时将所有人击毙——不管是已经病变的还是疑似病变的。在电影《迷雾》(2007年)中,怪兽在小镇上对平民大开杀戒,而它们竟然是秘密军事实验意外制造并释放出来异次元怪兽。在乔斯•韦登的的萤火虫系列之《冲出宁静号》(2005年)里,中央政府在其卫星殖民地镇压平民起义,不惜跨越星际追捕他们的高科技活体试验品——被“制作”成读心武器的少女瑞娃。


沙漠星球是一切动乱的根源

/gkimage/vo/ct/mj/voctmj.png

《星际之门:时空连续》。

有两部“沙丘”系列的迷你剧在美国科幻频道收视率颇高——2001年的连续剧《沙丘魔堡》与2003年的迷你剧《沙丘之子》。这两部都是改编自弗兰克•赫伯特的含蓄寓指中东政治的小说。比如,小说中提到了“圣战”,还有盛产一种能提高运输速度的能源的沙漠星球。弗兰克•赫伯特之子布莱恩•赫伯特续写了新的“沙丘”系列,分别在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出版。新“沙丘”系列写到了巴特兰圣战组织,正是这个组织创建了第一部小说中的世界。显然,“圣战”已经根植在科幻作家的头脑中。在最近十年里观赏“星际之门”系列电视剧的人,都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遍地污秽、兵荒马乱的沙漠星球——阿拜多斯,那里的居民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太空中的“阿拉伯人”。


(译自 io9.com

The End

发布于2011-09-10,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MonaLishark

果壳作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