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
需用时 01:26
叫你冬眠你就冬眠
/gkimage/jz/oo/qw/jzooqw.png

图为北极地鼠

对一些动物来说,冬眠是很重要的生存策略。科学家一直认为对这种机制的了解也能造福人类。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研究者最近成功地“控制”了北极地鼠的冬眠,研究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

冬眠动物的心率和血流量情况都和人类心搏停止时类似,不过冬眠并不会损害动物脑部。研究者认为,了解冬眠情况可以帮助人们开发药物或疗法,以应对中风或心脏病。

动物冬眠时,新陈代谢水平大幅度降低,耗氧量能降低到休止代谢率的1%,核心体温接近甚至低于冰点。就像所有动物和人类一样,北极地鼠(Arctic Ground Squirrel)会产生一种称为腺苷的分子,这种分子能减弱神经细胞活跃度。地鼠开始冬眠时,或者我们感觉困倦时,都是因为这种分子连结到了脑部受体。

另一方面,咖啡因分子的结构和腺苷类似,能和腺苷受体结合,阻止腺苷发挥作用。这使得咖啡因可以有效地停止或逆转冬眠发生。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实验,没有冬眠的北极地鼠会接受一种能刺激脑部腺苷受体的物质,以试图让地鼠进入冬眠。同时为了唤醒冬眠地鼠,研究也会使用咖啡因等物质。

未冬眠的北极地鼠在1年中的3个时段接受测试,分别是正常情况下不会冬眠的夏天,冬眠季节的早期,以及冬眠季节的中期。如果测试前地鼠就冬眠了,研究者会唤醒它们,然后看看是否能让它们重新冬眠。为了避免实验者的主观期待影响实验结果,研究使用了安慰剂,研究者实验时不清楚哪些是有效药物哪些是安慰剂。

冬眠季节中期,6只参与实验的地鼠被唤醒后,都能再次进入蛰伏。冬眠季节早期只有2只地鼠可以,夏季则没有地鼠可以蛰伏。而所有情况下冬眠地鼠都能被咖啡因类物质缓醒。

研究者表示,实验首次证明刺激腺苷受体可以在冬眠季节引发北极地鼠进入蛰伏状态。但是科学家并不清楚季节是如何影响了受体的灵敏度的。研究者正试图将这个实验搬到大鼠身上进行,大鼠的生理情况更近似人类。

编译自:sciencedaily网站9月22日报道
原文:请看这里
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Alan Vernon

(果壳环球科技观光团微博 http://t.sina.com.cn/guokrdigest

The End

发布于2011-09-23,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环球科技观光团

环球科技观光团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