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1
需用时 04:33
注意,“传染病”来啦!

一部新的灾难大片《传染病》(Contagion)于9月9日在北美上映,强大的演员阵容吸引了无数影迷的关注。影片讲述了一种新的高传染性、高致死率的病毒性传染病横空出世,在疫情爆发席卷全球时,医护人员、研究人员、政府官员、新闻记者和普通家庭等各阶层人士面临的考验和抉择。编剧本恩斯(Scott Burns)表示,写作剧本受到了2003年香港非典疫情的启发。

/gkimage/ek/x8/kn/ekx8kn.png

《传染病》电影海报。

《传》中的超级病毒可以通过空气、身体接触、血液等各种途径传播,既没有疫苗也没有治疗办法,第一天,只有2人患病,接着传染4人、16人……短短几天内成千上万的人死去。预告片中闪过空无一人的机场、堆满垃圾的街道的镜头,无不折射出在传染病面前束手无策的人们陷入巨大恐慌。

传染病从未远离

疯牛病、非典、禽流感、甲流……一波又一波疫情汹涌地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回想一下2003年非典爆发时的情形,口罩、板蓝根脱销、白醋卖到天价、一向拥挤的火车站突然变得空空荡荡、曾经车水马龙的街道人少车稀、到处弥漫着消毒液的味道……不断有冒着生命危险投入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在救治病人时倒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随着非典疫情消退,一场夺人生命的战斗暂告一段落,留给人们却是无限的反思。

/gkimage/wg/id/3j/wgid3j.png

2003年6月20日,北京小汤山医院的医务人员为彻底消毒后的病房贴封条。这座全国最大的非典收治定点医院在51天的时间里,共收治680名非典患者,672名痊愈出院,8人死亡,治愈率超过98.8%,1383名医护人员无一感染。

即使不回溯那么远,只看近一个月来的国内新闻,也能发现传染病的身影无处不在: 9月5日至9月11日一周,北京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116例,死亡2例(艾滋病和手足口病各1例)。报告病例中病例数较多的病种为痢疾、肺结核、乙肝、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 2011年8月,辽宁省发生炭疽(Anthrax)传染病疫情,这次疫情是由于当地居民私自屠宰/接触病牛感染发生的。 2011年3月至5月,由于在实验中使用了未经检疫的山羊,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27名学生和1名教师陆续确诊感染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

/gkimage/of/o8/jy/ofo8jy.png

影片中传染病蔓延的场景。

/gkimage/92/9e/p4/929ep4.png

影片中疫情爆发造成的末世景象。

如何对付传染病?

传染病的发生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被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等。传播途径则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主要有空气、飞沫、水、食物、媒介节肢动物(比如蚊子)、母婴、用具、血液、体液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一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

要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必须针对上述三个基本条件采取相应措施。 比如,隔离患者就是控制传染源的主要方法之一。炭疽疫情中,销毁问题牛肉同样是从传染源入手控制疫情。

切断传播途径,则包括大家熟知的保持通风、勤洗手、戴口罩、不随地吐痰、不吃未煮熟的食物等等。对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则是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使用一次性针头等。

而降低人群的易感度则主要是注射疫苗和药物预防。实际上疫苗的发明已经帮人类几乎消灭了很多种传染病,比如天花、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等。

根据我国规定,各省市都要定期对传染病病例进行统计,以求在疫情爆发早期就能及时发现,这种疫情监测制度正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

细菌病毒,各有高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切生物都在为了同一目标而奋斗,那就是尽可能将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无论是身披铠甲还是善于伪装,无论是对下一代悉心呵护还是疯狂繁殖,都是为了让自己或后代更好地生存。传染病的病原体也不例外,传染正是它们延续基因的方式。和其他生物一样,病原体也发展出了各种,如非典、流感病毒可以引起宿主咳嗽、喷嚏等症状,从而开拓出飞沫传播的途径,而霍乱、细菌性痢疾等病原细菌则能引起宿主腹泻,并随着排泄物散布到各处。

前文提到的布病和炭疽的致胜绝招则都是增强自身的抗性。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较强,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泻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生存2个月。而炭疽杆菌更威武,在体外不适宜的环境下可形成卵圆形的芽胞,芽胞的抵抗力极强,在自然条件或在腌渍的肉中能长期生存,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在皮毛制品中可生存90年。经直接日光曝晒100小时、煮沸40分钟、110℃高压蒸气60分钟、或浸泡于10%福尔马林液15分钟、新配5%石炭酸溶液和20%漂白粉溶液数日以上,才能将芽胞杀灭。

而非典、艾滋病、乙肝、禽流感等传染病的病原都是病毒,病毒们安身立命的法宝则是高度的变异性,引起宿主免疫反应的抗原一旦改变,宿主体内就会缺乏相应抗体,从而被病毒侵染。

艾滋病的病原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其实作为病毒,HIV只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弱,高温、干燥和一般常用消毒剂都可杀灭HIV。但HIV一旦进入人体,便能攻击人体免疫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衰竭,艾滋病病人因抵抗能力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直至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

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性、血液和母婴传播,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某种程度上并没有那么可怕,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

导演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和男主角达蒙(Matt Damon)都说,拍摄完本片后,自己洗手的次数明显变多了,会更谨慎地对待一些可能造成疾病传播的细节。如果数百万人染病而死的画面能让观众们引以为戒,那么不管票房怎样,影片也能算是取得成功了,无论如何,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部星光熠熠的严肃的灾难大片吧。

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类、乙类、丙类三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参考文献:

1 2011年第36周北京市传染病报告

2 东北农业大学通报布鲁氏菌病感染事件有关情况

3 辽宁炭疽疫情平稳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了解更多:

《传染病》,用现实逼近末日

The End

发布于2011-09-24,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举报这篇文章

famorby

动物遗传硕士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