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云计算的概念被“炒”得多么玄妙而神奇,我们只相信数据,那就用事实说话——在引入IBM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后,“中化”在企业硬件、人力和电力等运营成本平均每年减少高达86.7%,所以对天边这片若有似无的“云”,我们可以乐观以待。
全球前1000强都将是“粉丝”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虽是在2006年才提出的,并一直被冠以“智慧”、“神奇”甚至“美丽”之名,却并非“标题党”毫无积淀的炒作概念。它虽然不是一种全新的发明或技术,却是全新的整合思想,是IT科技发展至今,必然出现的阶段。
最初,“网络即电脑”的概念被提出,标志着“任务并非只能一台电脑完成”思想的萌芽。随后 “集群计算”紧随而来:很多个CPU、存储器的被紧密集成在一起,成为巨型的整体,这也是后来屡创新高的“超级计算机”的基本架构。
进入2000年以后,“网格计算”开始盛行,“利用互联网上浩如烟海的电脑,共同处理一个非常耗费计算能力的问题”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最后,云计算横空出世。巨大的主机存在于网络之中,能方便地从网络每个角落连接并使用。用户并不需要知道它在哪里,甚至并不知道这是不是“一台”计算机,故而称之为“云”中的计算机。
2009年被IBM称为“云计算元年”。几乎所有的IT企业都相信,“云计算”将会是必须的。据预测,到2012年,全球前1000的企业都将为“云计算”付费,其粉丝数之大可见一斑。
减少闲置,效率乘五
作为亚洲最大网络零售商圈,淘宝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将网络支撑平台的建设提到了 首要位置。在保证用户7天24时安全稳定使用淘宝的同时,还要考虑整体设备的利用率和成本。通过IBM Power Systems解决方案,他们降低了服务器的数量和空间,有效地控制了成本。
除了淘宝,中化集团、中国地震局、广州大学、无锡软件园、西门子、贵州移动这些熟悉的名字都在借助“云计算”之力,提升计算、存储的能力和资源利用率,并维持和降低IT成本。随着技术的发展,云计算会更加强大,更为神奇的是,它还能达到一种“绿化效果”。简言之,化零为整、集中管理就是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所在:
家用和大部分商用PC、服务器,九成以上的时间都属于闲置状态,即使是在最忙碌时,性能也没有完全发挥。虚拟化云技术能用更少的服务器达到相同的效果,甚至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我们的家用电脑,通常只使用了不到10%的实际性能;而在云模式下,由于所有的电脑“闲”着的时间降低,工作效率提高,电脑实际性能的使用率可以达到30-50%,理论上几乎将旧计算机的使用效率提升了5倍。
如下图左,三号机满负荷状态时,一号机却基本闲置,造成了硬件和电力上的多方浪费。由于负载过高,员工们又必须等待其缓慢的响应,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给自己降温“0”能耗
你能否想像让一个云级别的数据中心降温需要多少电能? 答案是:零。
没错,真正的零能耗!位于比利时的一个云计算数据中心,就完全以“自然冷却”的方式来保持全年几乎无休的网络服务,而IBM选址中国内蒙建造云计算中心,也是出于这个考虑。这虽然属于前瞻性的处理方法,并且很大程度得益于当地的适宜气候,但我们有充足的理由预料,这种利用地缘优势,甚至选用深埋地下的方式,降低自身能耗必将成为一种趋势。也许过不了多久,那些曾经不被地产商看好、无法建造高档商品房的地盘将成为IT企业数据中心的“绿色天堂”。
买电脑少花一半钱

首先我们建立一个理想的数学模型,假设一个大型企业需要购置10万台电脑,单独购置可能要花6亿元(每台电脑按6000元计),如果改用云端服务,3000元一台的“上网本”就能同样满足要求,也就是说,建造一片10万规模的“云”,其成本至少能降低一半。而功率也因此从150瓦特降低到50瓦特,以每天8小时计,仅一天耗电量就节约了近8万度。如果考虑到我国以火力电为主的现状,一天就可以减少70多万吨的碳排放。
虽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上数字很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云计算所带来的成本降低毋庸置疑。将繁重的任务交给计算能力无比强大的“云”来完成,对于企业而言,一个出于发展期的中型公司以积累的旧数据与旧服务器重新建立云架构,能够节约20%-40%的硬件与维护成本,直接就省了一大笔钱。70%的能耗降低、80%的软件购买和维护费用节省、难以估算的减排……虽然我们不能把这些数据直接叠加得到一个“云计算节能率”,但我们不难看出“云模式”的经济优势,更不用说起决策反应速度、便携性、数据共享、文档交换与工作协同方面带来的其它好处了。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问题——建立一片“云”的成本是多少? 如果是利用已有的服务器,则不但不需要额外费用,还能节约近20%的成本。而兴建一片云,在短期内,选址、采购、硬件、软件、人员等诸多问题确实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看似很“亏”,但从长远来看,这个“赚”是必须的。
参考资料:
请 登录 后发表评论,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