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世纪20年代,法国科学家J. Fouxier 就发现自然温室效应,并进一步论证这一效应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认为自然温室效应是地球能量系统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至19世纪未,瑞典科学家阿伦纽斯(Svante Arrhenius),又提出了人为温室效应的可能性,认为矿物燃料燃烧过程中所排放的CO2(二氧化碳),将使大气中的CO2 浓度提高,会带来气候变暖问题,即每当大气中CO2浓度增加1倍时,气温会上升4~6℃。1985年,在一次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共同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对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将引致全球平均温度上升的观点得到基本接受,并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之一。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的第二次评估报告称,温室气体,如CO2、 CH4(甲烷)和N2O(氧化亚氮),在大气中的浓度从18世纪的工业化时代以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增加。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活动,主要是矿物燃料的使用、土地使用的变化和农业造成的。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了大气和地球表面的变暖。自19世纪末以来,全球平均地面温度上升了0.3~0.6℃;在过去的100年中,全球海平面也相应上升了10~25厘米。倘若不采取相应举措。让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仍按目前的速度增加,再过50~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2~3℃,海平面将上升30~100厘米,从而使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受到极大的危害。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其形势显然更为严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了。
碳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来的。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它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碳税通过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1990年,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的部长宣言和科学技术会议声明,首倡制订气候公约。1990年12月,第45届联合国大会决定设立政府间气候变化谈判委员会。自1991年2月始,历经15个月共五轮谈判,于1992年5月9日形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当年6月在巴西召开的朕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开放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目前缔约方已达165个,我国政府早已于1992年的巴西会议上签署了该公约。1995年这一公约生效。并于当年召开了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经过激烈地争论通过了著名的“柏林授权”,再次明确了公约国家(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率先减排的规定,并强调不为发展中国家引入任何新的承诺。至1997年12月,又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第三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将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
作为发展中国家大国的中国,在签署了《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不久,就公开发表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宣布中国将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围绕“控制二氧化碳,减轻大气污染”等问题提出了多项政策和措施。但是,“京都会议”以后,中国所面临的形势却是不容乐观的。在“京都会议”上,一些发达国家提出发展中国家“自愿承诺”的主张。而且美国国会还明确宣布“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中应“有意义的参与”,否则国会将不予批准美国加入“京都议定书”。所谓“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就是指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家,而所谓“有意义的参与”,实质上就是要求形成一项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有约束力的温室气体未来排放的限制。从根本上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避免因温室效应而带来的气候变化灾难,符合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利益;但从现实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将限制本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承受相应的利益损失,将影响国家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正鉴于此,才使得温室气体减排问题显得格外复杂,因而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从而又使得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成为兼具环境、经济、政治三重性质的国际问题。因此,在防止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是双重压力,一方面过度排放温室气体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危害,最终影响乃至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忽视中国的现实,不切实际地向中国施压,使我们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切合中国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运用必要的技术措施,努力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长率,这其中理所当然地也包括对经济手段的考虑。
就中国目前的现实面言,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排入大气中85%的CO2来自燃煤。尤为不能忽视的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数据表明,当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处于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时,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中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为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能源消耗势必会加速增长,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也会有较快的增长,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应属于“生存性排放”。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温室效应毕竟有可能在根本上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压力也是动力,在防止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与斗争中,中国应该能够寻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碳排放的巨大压力下,发展核电是必由之路。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上第一座商业核电厂投产以来,核电发展已历经50多年。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05年10月发表的数据,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有442台,其中:压水堆占60%,沸水堆占21%,重水堆占9%,石墨堆等其它堆型占10%。这些核电机组已累计运行超过1万堆年。全世界核电总装机容量为3.69亿千瓦,分布在31个国家和地区;核电年发电量占世界发电总量的17%。
核电发电量超过20%的国家和地区共16个,其中包括美、法、德、日等发达国家。各国核电装机容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国经济、工业和科技的综合实力和水平。核电与水电、火电一起构成世界能源的三大支柱,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杀~
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核电不排放二氧化碳,降低了温室效应
但是核废料的处理也是一大难题
还有,核泄漏的风险也比水电火电大得多!
不过, 核电对生态和环境的污染应该比水电火电小.
风险不大,是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比火电严重。。大概是吧?。。但是好像没水电环境影响严重。。。
核电还是现在替代火电的最好的方案。。
总比火电站固碳技术来的方便。。
核聚变小太阳是人类的终极能源!支持核电发展!不能因噎废食!
呵呵,害死一方人反正是不在你的法眼里的,因为你没在核废料堆放区域
真的说起来,核废料是完全没有办法处理,全部封存状态
核电确实在核废料处理上是个问题,但是相对火电厂来说,还是要好一些。
请问到现在为止核废料害死了多少人?
引自维基“放射性废料”条目:
“有主张认为,核能在任一方面的污染都远不及化石燃料的燃烧所造成的严重。[9][10]2004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篇报道中提到:“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每年全世界约有3百万人死于由车辆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可吸入微粒物造成的室外空气污染;此外,每年还有6万人死于固体燃料燃烧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 [11] 在美国,化石燃料产生的废物与每年大约两万人的死亡有关。[12] 一个火力发电站与相同功率的核电站相比,火力发电站所释放的辐射强度是核电站的10倍。[13] 根据估计,在1982年美国的燃煤活动所释放出的幅射量甚至比三哩岛核事故的辐射量高155倍。”
那么请问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到现在害死多少人?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302330.html
给你点资料看看
请不要只看到发电过程的污染,在玩弄一个会产生无法处理的垃圾的玩具的时候,你就要想好处理这些垃圾的办法。束之高阁当没发生过,终有一天会害了自己。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生活垃圾上,生活垃圾好歹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降解的,可以在百十年内被自然回收利用的。核垃圾的自然无害化速度太慢,而扩散危害又太大,人工加速又不显著,在制造出无处存放的污染之前,人类应该好好想想清楚。
我并不否认温室效应对人类是有害的
但你也不能无视核垃圾的危害性
而且,温室效应是全球共享的,富裕国家也会遭受危害
核垃圾则会因为大部分人的无视,以及污染看起来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被大量输入贫穷国家
实际上很多富裕国家已经在这样做了,欧洲在象牙海岸倾倒核垃圾,美国在国内的核垃圾场近乎饱和,新建又遭民众强烈抗议,你猜他们会倒到哪里去?
支持发展核聚变
如同在一群密闭房间里不停抽烟的人大骂一个往垃圾桶里扔了颗废旧电池的人一样。。。
不是废电池,真要比较的话,就是一个狐臭的人,和一个随地吐痰的肺痨
一个是一定浓度下才有害但大家都能看得见的气体污染,另一个是不吐到身上就还可以装没看见,但会因为保存不善而移动的“沾着死”污染
问题是火电站废气每年都在害死人,还有可能因为CO2的排放在不久的将来把人们一锅端了。。
核废料很可怕是吧,把它看成危险性高那么不少的危险废物就行了,但是那只是全部核废料中的1~3%左右(网上搜的),其他的半衰期较短,存个几年就无危险了。
但是看看现在工业产生危险废物的量是多少。。2010年中国危险废物产生量1500多万吨,还是官方数据,不是普通废物哦,都是危险废物哦,排出来都得出个严重污染事故什么的。。。
相比之下,完善措施保存的核废料真的如洪水猛兽么?
钚238是88年,钚239是24100年,钚242是37万年,钚-244是八千万年
铀238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铀235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而铀234的半衰期约为25万年
一年半载能衰减完的是何等材料?
还有,半衰期不是危险保质期,只是半数物质衰变的平均时间,过了半衰期依然会有放射性,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放射性材料都不是用非放射性材料合成出来的,它们都是从地球形成就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中的。至今都没有衰变完。
呵呵,要说有其他废物作为危险比较,你为何不看看二氧化碳作为生物排放已经有了多少年的历史?实际上其他有毒废物的产生过程无法用来替代核废料的产生过程,因此也就没有可比性。
相反,二氧化碳的产生过程才是核废料的对比对象。一个是可吸收可回收的产生物,一个是无法处置只能封存的物质。前者只要掌握平衡量,就可以持续使用下去,就像是每天的疲劳,睡一觉就会好的。而后者是用一点离全灭近一点,如同重金属进入人体一样。
这不是洪水猛兽的问题,而是看清楚自己有多少能力以及自己的命值多少钱的问题,一个给你千万分之一几率杀死你的贷款和一个每月支付百分之三十利息的贷款,你首先要关心的是有没有能力依靠这笔贷款获得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利润,而不是玩搏命游戏,幻想着小概率事件等于不发生,而去借抵命钱。
还有,你知道核废料是何种污染吗?
重金属你不去吃就没事,有机物你不去烧就没事,流出来圈起来就没事,都有办法处置
而辐射污染,是可以穿透水泥墙,沾染空气,让所及之物变成略差一点的辐射污染物的东西
化工厂爆炸都有办法救的,就算烧光也能用适当的化学品去清理地面
但核电厂若是真的堆芯融化,就是无法挽救的灾难了,福岛之类的都还算有控制住,切尔诺贝利那时候,也就是有不知死不怕死的军队和民工去用生命换取处理进度了。
而核电厂里在运行中的核燃料数量远不及最小的核废料堆放场的一角。
虽然这些废料的放射性会比作为燃料时低一些,但架不住量大,而且这种场合是不可能有人长期维护的,大多是丢下就走了。等到人造的东西寿命到期(钢铁在自然环境下只有几十年的寿命,水泥也不会超过两百年,特别是在放射性环境下,切尔诺贝利的水泥石棺就是十几年就到寿命了,后来又加盖了一层)这些场所就是定时炸弹。
总之,就数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最好。
不是往垃圾桶里扔,是往别人身上吐痰...或者扔废电池...
这是一个大问题,然而水煤风绝对不是长远的解决办法。从长线角度看,人类必定会冲出地球,要么就保持人口负增长赖在地球上直到灭绝。要冲出地球,核能,可控聚变是第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污染主要是裂变,而且危害主要是老式的石墨堆,特别是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无压力壳石墨堆,真心销魂。。。福岛核电站也是第二代技术了。。。
至于你说的钚、铀的半衰期问题,现在新技术一般是快中子增值堆,燃料越烧越多的。。。当然废料也是个问题,但是会好很多,技术毕竟是在发展的,说实在小型的压水堆绝对是一个大学一个研究所就运营得起的。。。何必过分阻挠。。。
看来你对放射性和半衰期的关系有个误解,其实,半衰期越长,它的放射性越小--事实上,我们通常认为的无放射性的物质,可以理解为半衰期长到我们难以发现其衰变迹象。
另外,正是因为核放射性让你和其他很多人都感到恐怖,所以它的各种安全措施都被研究得非常透彻的,所以实际使用起来,反而是最安全的。
其实类似的例子有很多:
例如说众多交通工具中,大家都觉得飞机是最危险的,但是以人均旅行公里数计算,飞机反而是最安全的。而大家天天在开的汽车,才是最危险的。
还有大家通常觉得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要严禁严查。但是人类历史上,无论在哪个时代,死于手枪步枪的人数,远远多于死于这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虽然这些道理很有违常理,很讽刺,但这就是事实。
你的误解太多了。
核辐射也分很多类型的,也有不同能量级别的。
切尔诺贝利三哩岛之类,和正常的核电站肥料是完全不同的问题。
普通核废料产生的衰变辐射,并没有强到说什么完全无法处理的。什么穿透水泥墙污染空气之类的基本上都是扯淡。常见衰变的辐射的α射线和β射线的穿透力都不强,一两块铅板足以阻挡。γ射线穿透力比较强,但是因为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只要有一定的距离,也不会成为什么大问题。
事实上宇宙射线中的高能γ射线比常见核衰变中的γ射线能量强几十万倍--这可是如假包换的纯天然的。
反面意见不等于过分阻挠,我也没有说绝对不要搞,事实上我前面都说过是要看到其危害,不要盲目追捧
越是在这种无视危害唱高调的场合,就越是需要有看到反面的余地
不要脑子黑白二分,但凡好的就完美无缺容不得别人提其中的缺陷,这种思维只能去信上帝
“越小”只是相对而言,就算是半衰期等同地球寿命的铀,原生矿藏还是能杀人,参考第一例铀矿的发现过程。
安全设施只是在核应用场所,你再好好看看清楚那些核废料堆放场所,有多少你知道的安全措施?
这是个经济账的问题,要享受清洁的核发电过程是容易的,但要为此支付四十五亿年的永久安全保存服务,就是一笔没有人能支付得起的烂帐了。实际上眼下的储存都是临时的,我们是在透支子孙的安全来享乐。
再重申一遍,我强调的不是核应用中的危险,我比你更清楚应用中的安全保障,实际上我的单位也试图参与核电站的建设,身边有不少以前做过核电站,了解其运行原理的人。但是废料不在核电站储存,甚至可以说,我们有核电应急机制,但却唯独没有核废料扩散应急机制。
等到哪一天哪个连人都没有的核废料堆放场出现泄漏,都不会有蜂拥至福岛的“勇敢”记者,因为没有人知道,直到大片死人,环境污染到无可挽回的地步。这种默默发生的大面积辐射污染,你连铸造水泥棺材的机会都没有。就会出现大片的废土。
这种事情尚未实际发生,也许已经发生但还没人注意到。要等到大家不得不注意到的时候,一切就晚了,核废料扩散的污染不是种几棵树就能解决的,也不是停止运行所有电站能解决的。
人为何会为几率远小于汽车事故的飞机事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关注度?
就是因为这种灾难一旦发生,是无可挽回的,基本不会有幸存。就算几率小,也要防范,而且必须放到台面上来讲,一旦哪一天大家都忘了这件事,这件事就会发生,让大家无可挽回
你先搞清楚核废料是应用污染还是产物污染,再搞清楚核废料是堆在核电厂还是荒郊野外
否则都是鸡同鸭讲
事实上核电站的乏燃料的回收再循环处理都是有现成的商业公司经营的,例如说法国就这么干了好多年。
只是某些国家因为自身的核电站数量少,每年产生的核废料比较少,商业批量处理无法盈利,所以就采取深埋的方式。还有例如美国,好像是因为怕核物质非法用于武器领域,所以对再处理也不热心,不过近年来也开始表示要推进这方面工作。
所以,核废料不会简单的堆在荒郊野外,堆放区域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地质的稳定性和填埋深度等。而且,一但核电站有了规模效应,核废料的再处理就可以有其它的回收利用的空间。
另外:
我赞成放到台面上来讲。
但是放到台面上来讲,不等于要对其赶尽杀绝。
现在绝大部分的反核人士,一提到核电站,就咬牙切齿,非要斩草除根才行--这绝不是台面上来讲,也不是避免大家都忘了这事。
在乐观地捧出再循环处理之前,建议你好好看看清楚这是怎样一种再循环。
你所说的法国公司进行的核废料循环使用只是提取其中的钚,其成分只占核废料的0.9%,剩下的99.1%放射性元素(其中九成以上依然是铀)既不能用于发电,也不能被直接排放。
核废料处理的公司会将其作玻璃化处理,封存到特殊容器里,然后封存地下。
说到咬牙切齿
难道是承认核电利弊并存的我会比只看到好处坚决否认坏处的你来得咬牙切齿?
莫要做手电筒吧
在网上随便搜到的:
在阿格工厂,后处理作业可回收99.9%的钚和铀,仅剩下约3%的物质成为高放废物,经过玻璃固化后存于现场,等待最终处置。目前,阿格后处理厂的典型进料是铀235浓度为3.7%、燃耗为45GWd/t、冷却4年后的压水堆和沸水堆乏燃料。
也就是说,处理后的废料,只有3%是有高放射性的,需要玻璃固化--而不是你说的99.1%。
另外,有哪个支持核电的人坚决否认坏处?
至少我没看到。
倒是很多反对核电的人,只看到了坏处。
我的看法很简单:
1:核电的安全性至少不比火电差
2:核电造成的污染,也不比火电大
3:核电是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级能源--尤其是快堆成熟后
想法不错但离实现还有很长一段路。
方便
绪初步形成vb
自然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