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闷痘?到底有没有清爽友好的油类?
说到护肤品,有一个大类的成分几乎无法绕开,那就是油脂类成分。
我们知道,保湿成分分为保湿剂和锁闭剂。大家耳熟能详的成分,比如甘油、透明质酸、PCA钠等等,都是保湿剂。而锁闭剂则是油脂类、高分子材料类等成分。
虽然现在有很多产品已经走oil free(无油)的路线,不过,大部分产品还是依靠油脂类成分延长保湿功效。
早在1618年,《伦敦药典》中就记录了一个配方,是将白蜂蜡、苦杏仁油和玫瑰浸出液制成冷霜。这也是目前有记录的第一个有油脂添加的配方。
即便经过几百年的变化,这种类型的W/O(油包水)冷霜依旧可以在现在的护肤品中看到身影,其中不乏大牌的主打产品。
比如,Fresh的古源面霜就利用了W/O的冷霜工艺。有兴趣的同学不妨看看,是不是古源面霜依旧采用了白蜂蜡+油脂+水(花水)的核心主体,但是却看不到大家常见的乳化剂?
所以在护肤品中,油脂类成分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不过对于大家来说,想更深入的了解各种油脂确实有些困难。我们不妨从一些常见且简单的油脂入手,来聊聊这些油脂的特点和用处吧。
第一类:封闭性脂类
封闭性脂类里,我们最常见的几种类型就是:植物油脂、动物油脂、矿物油脂和羊毛脂类。
植物油脂大家见过的一定非常多,诸如:橄榄油、霍霍巴油、可可脂等。
橄榄油:身体能吃,脸不一定
作为地中海饮食的核心,橄榄油一度被推崇为健康饮食必备。甚至在2012年左右,还被很多“肌断食”的人拿来涂脸,以期缓解肌肤炎症、治疗脂溢性皮炎、缓解痘痘等问题。
不过,绝大部分人在使用了橄榄油涂脸之后,反而出现了炎症问题、痘痘问题、脱皮问题。这是因为橄榄油作为油酸类油脂成分,油酸的含量高达70%-80%。而油酸因为其含有不饱和键,形成了不对称的空间结构,可以导致角质层的脂类结构改变,从而影响角质屏障功能,因此加速了角质代谢,出现皮肤干燥,脱皮,角质屏障受损的问题。
来源:图虫创意
本来想用橄榄油护肤保湿,结果没有想到一个吃起来不错的油,在脸上变成了肌肤敏感的罪魁祸首。
霍霍巴油:和你以为的油不一样
霍霍巴油提取自沙漠西蒙得木(Simmondsia Chinensis)的果核。
之所以说它与常见的油脂不同,是因为它不是脂肪酸三甘油酯,而是长直链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长直链的单不饱和脂肪醇组成的蜡酯。所以严格来说,霍霍巴油不是植物油,而是一种植物蜡。
霍霍巴树结的果实丨图虫创意
相比橄榄油来说,霍霍巴油涂抹脸部肌肤的话,安全性要更高。如果非要用一种天然的植物油脂护肤的话,霍霍巴油无疑是比较合适的一个产品。基本上没有见过霍霍巴油外用的不安全报道,甚至有研究认为,霍霍巴油外用还有缓解牛皮癣的功效。
如果有身体干痒问题的朋友,也可以在身体乳中添加一些霍霍巴油,能有效的增加身体乳的润泽和保湿作用。
基础颜究CE复合荷荷巴油
可可脂:甜蜜的负担
可可脂提取自可可树的种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可可豆。
可可脂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特性:在低温下,它会变得比较脆,而且没有什么油腻感。但是温度升高之后,会出现软化和融化的现象。所以大家会发现,巧克力在天冷的时候是非常脆的,可是夏天一旦温度过高之后,巧克力融化了,就会明显的变得油腻。
一般来说,可可脂出现在膏霜中的概率比较低,出现在唇膏中的概率更高一些。那是因为,目前研究发现可可脂致粉刺性比较明显,因此在膏霜中不是很常见。
如果各位是容易出痘痘的人群,遇到面部驻留产品带有可可脂类的,还是要考虑避开为妙。
动物油脂最常见的莫过于2个成分,一是鸸鹋油,二是角鲨烯(烷)。
鸸鹋油:澳洲特产的按摩油
鸸鹋油来自鸸鹋脂肪。这种生活在澳洲的鸸鹋科的唯一物种,乍看起来非常类似于鸵鸟,因为原产澳洲,也被称为澳洲鸵鸟。
鸸鹋丨图虫创意
如果大家(还有机会)去澳洲旅游,一定会发现澳洲的Chemist Warehouse卖两大特产:鸸鹋油(霜)和澳洲绵羊油。
在澳洲,能看到有不少鸸鹋油是作为按摩油来出售的。当地认为该成分具有一定的促渗作用,搭配其他成分,能起到缓解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的效果。
不过鉴于鸸鹋油本身也含有40%-50%比例的油酸,因此脂溢性皮炎的人群最好不要随意使用。
角鲨烯/烷:植物来源更环保
角鲨烯则最初取自鲨鱼肝油,作为鲨鱼肝油生产维生素A的副产物而获得。将角鲨烯氢化后便获得了角鲨烷。
当然,现在已经可以从植物中获得角鲨烯,或者通过异戊二烯全合成角鲨烷,不必再通过鲨鱼来获取了。
这个成分被广泛的用于护肤品中,因为人体的皮脂腺本身可以自我合成角鲨烯,因此角鲨烷的亲肤性良好,尤其适合干皮的人群使用。
越来越多的角鲨烷产品已经使用纯植物提取的角鲨烷了,左 The ordinary,右HABA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角鲨烷和角鲨烯在经过长时间紫外线照射后,可能会诱发肌肤炎症。如果是痘痘皮使用的话,做好相应的防晒措施会更稳妥一些。
羊毛脂:有致敏风险
上面还提到了一个油脂就是羊毛脂。
之所以将羊毛脂单独列出,是因为动物油脂默认为是提取自动物身体内部,比如脂肪或者肝脏等。而羊毛脂最初的提取方式是洗涤羊毛,通过回收、精制洗羊毛的水之后获得。
薅羊毛薅出来的羊毛脂(误)丨图虫创意
它同样不含有任何的三甘油酯,换个角度理解,其实就是羊身上的皮脂腺分泌的成分。所以,便宜好用的澳洲绵羊油这类产品中,通常都会含有一定量的羊毛脂。
不过因为羊毛脂可能会引起某些人的过敏问题,因此敏感肌肤人群还是要慎重一些。除此之外,其实羊毛脂算是一个性价比比较高的保湿锁闭性成分。
矿物油脂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且不少人都diss过吧。矿物油脂里最常见的两个成分,每次都会被大家拉出来处刑,那就是矿油类成分液体石蜡、矿脂类成分凡士林。
回想看看,是不是经常看到有人diss某大牌面霜“一瓶矿物油还要卖那么贵”?
其实,不论是液体石蜡还是凡士林,在原料纯净度足够的时候,都是非常安全且化学惰性的锁闭性成分,能够给肌肤温和的封闭,抵御外界坏境的侵害。
所以在肌肤敏感且干燥的时候,使用配方简单的矿物油类保湿产品,虽然不能主动促进肌肤修复,但是在减少刺激方面,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大家能够找到很多基底为矿物油的修复产品,这类产品的目的其实就是减少环境刺激,让肌肤可以自我修复。
角质屏障破损后,经皮水分散失率升高,肌肤会自我调控地多分泌油脂,油脂经过分解可以出现神经酰胺前体,因此肌肤也会出现自我修复的过程。
但是,这个过程如果出现在痘痘肌肤上,恰好有痤疮杆菌或者马拉色菌的参与,皮肤自我分泌的油脂就变成了有害菌的食物了。
借由这个机会,这些菌群就可以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痘痘出现。因此痘痘肌肤不要盲目的给自己的肌肤补外用油脂,要不然一个不小心,就变成养蛊了。
第二类:功能性脂类
功能性油脂其实大家也很熟悉,最常见的三种也是我们角质屏障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神经酰胺、胆固醇、脂肪酸。
其中神经酰胺是长链脂肪酸通过酰胺键与直链氨基醇连接构成的神经鞘脂,在皮肤角质屏障中的脂质部分,与胆固醇,脂肪酸的比例约为3:1:1。
当肌肤屏障受损或肌肤出现明显的刺痛、干燥、脱皮的问题的时候,有研究发现外用三者配比为3:1:1的护肤品,能够有效的促进肌肤修复。
当年比较火爆的DMS乳液就是模拟了这种配比来促进肌肤修复。
油脂的致痘性
一般来说,油脂类成分都被认为“有潜在致痘风险”,特别是一些植物油脂和合成酯类。究其根本,在油性痘痘肌脸上,油脂的高封闭性会加重皮脂腺出口堵塞的概率。一旦毛囊口出现堵塞的问题,很容易出现致痘的情况。
除此之外,上文提到的高油酸的油脂类成分,除去橄榄油,鸸鹋油之外,花生油,甜杏仁油都有较高含量的油酸,都可能加重肌肤炎症的问题,因此建议痘痘肌肤尽量避开。
来源:图虫创意
如果实在不好判断油脂类成分是否致痘,自己又是一个容易出痘痘的人,那么在护肤品购买的时候,优先购买标注了“无致痘性”的产品会稳妥一些。
当然,致痘并非单纯的油脂导致,因此即便标注了无致痘性的产品,也不能100%保证不闷痘痘;同样的,没有标注的产品,也不能说100%就出现致痘问题。只能说标注的产品,出现致痘的概率小一些。
基本上护肤品中常见的油脂都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
油脂成分非常的多,甚至还包括了蜡脂类成分,不过往往这类成分含量不会太高。蜡脂类成分有时候用来调节产品的触感,比如SK-II曾经有一个停产的雪融霜,利用蜂蜡来营造了一种特殊的冰淇淋般的融化感。
大家还是主要关注一下主体的油脂类成分即可。
更多精彩内容
活儿姐
闷痘这回事,和太多因素有关,偶尔出一两颗别先急着怪护肤品。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ao.chai@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