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重口图片,千万别点进来看
本来没觉得有啥,但看到上面的预警,你是不是会有一种冲动想左滑一下,看看到底有多重口?
为了照顾众多读者朋友的小心脏,很多公众号会特地给一些看起来血腥恐怖的图片加上左滑,好让胆大的人勇敢左滑,胆小的人也能安全看完全文。
然而,有些读者就是不信邪,非要点开看看,却被图片吓到在评论区哇哇大哭。
你永远可以相信果壳的左滑|果壳
为什么上次已经被左滑图片吓到,下次还是手贱想滑?有什么办法能控制住这只蠢蠢欲动的手?
为了配合全文食用,果壳还特地精选了一些左滑图片,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图片都是吓人的,还有一些彩蛋,就看你能不能摁住自己的好奇心了!
恐怖还想点开?病态好奇心作祟
明知道看了一些恐怖甚至恶心的图片会心理不适,还是想点开看看,是受人类本能的病态好奇心(Morbid Curiosity)的驱使。
病态好奇心会驱使着人去了解一些危险的东西,不管是危险的人还是暴力冲突等等。在芝加哥大学心智与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科尔坦·斯克里夫纳(Coltan Scrivner)编制的量表里,有4种病态好奇心:
对危险人物思想的好奇:例如对真实谋杀案的纪录片感兴趣,想看狱中连环杀人凶手的访谈等。
对人际暴力的好奇:例如更喜欢看未经审查的暴力电影,如果生活在古罗马,会参与角斗士角斗等。
对超自然力量的好奇:例如对笔仙感兴趣。
对非正常身体的好奇:例如想观看截肢、验尸的过程等。
断指、水蛭,慎入
人们平常着迷于看犯罪故事,看暴力血腥的电影,或者出于好奇选修法医课程,多少跟病态好奇心有些关系。
这种好奇心很正常,对于那些让人感到危险的东西,人们会有天然的好奇心,并试图探索,因为危险同样会带来信息,有时候为了避免危险,就必须先了解危险。
比如,果壳病人的左滑常常有些手术场面,出于对自己健康的关心,想看看这个病会让身体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就可能会耐不住好奇去点开看看。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的好奇心很容易支配人类的行为,只要能获得信息,人们甚至宁愿被“电击”。
人类被电击惨状,慎入
在一项心理学研究中,被试来参加一项实验,但主试告诉他们得先在准备室等一会,才能开始实验。
等到了休息区,被试会发现桌上有一堆笔,主试很随意地告诉被试,这些笔是以前实验留下来的材料,有些是带电的恶作剧用的笔,而有些是正常的。
54名被试被均分成了两组,知情组被试看到的笔里有一半贴了红色标签,一半贴了绿色标签,主试会告诉他们红色的是带电的笔,绿色的是安全的笔;
而不知情组被试看到的笔全都贴有黄色标签,主试只会告诉他们里面有的笔带电,但被试并不清楚具体哪些带电。
“这些笔跟这次实验没关系啦,如果你等得无聊了可以玩一玩,只是你动了哪只笔,得麻烦你把它放到旁边这个盒子里,让负责这个实验的同学知道一下。”
在跟所有的被试都交代了类似的话后,主试就安静地坐到了一旁,装作和被试一起等待正式实验的开始。
而真正的实验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了:被试在等待期间会动多少支笔,是这个实验的核心问题。
按常理来说,不知情组了解的信息更少,既然不知道哪支笔可能带电,不碰这些笔才是更理智的选择。
但实际上知情组的被试共碰了 47 支带电的笔,35 支不带电的笔,加起来一共 82 支,但不知情组却碰了整整 148 支笔,堪称人类手贱行为的完美案例。
为什么知情组被试碰的带电笔数量反而会略高于正常笔数量?这可能跟大脑的奖赏回路有关。
人类大脑(极其写实),慎入
像危险这样的负面信息,相比正面信息来说,可能更新颖、复杂,不确定性和挑战性更强,相比于简单的正面信息对大脑奖赏回路的激活更加强烈。
在一项扫描大脑的研究里,参与者会听到有关正面和负面线索的描述,比如负面的是士兵用脚踢平民的头,正面的是儿童在婚礼上扔花瓣,然后再让参与者选择看相关的图像。
研究发现,相比于选择观看简单的正面信息,选择观看更有信息量的负面信息会更强地激活奖赏回路。
当危险中蕴含能够应对未来威胁的信息时,人们就会有一种内驱力去克服内心的不安来接触这一信息,这是一种保护性警觉(protective vigilance)。
乳房钻蛆,密恐,慎入
遮起来不给看?不给看就非要看
为了照顾读者的眼睛和心灵,我们特地给一些图片加了遮挡,只有左滑才能见到真容,这种方式可能更容易激起一部分人的好奇心——要是光明正大放着,说不定已经迅速动起手指往下滑了。加了个遮挡,内心就开始纠结要不要看了。
遮起来不给看反而更心痒?不要干的事情非要干?这其实是一种禁果效应(forbidden fruit effect),它在日常生活中相当广泛,随便什么主题的信息只要加个遮挡,就能“勾引”到人类。
被寄生的鱼,慎入
一个研究里,有一个“可爱图片任务”,参与者对一个图片感兴趣时就可以翻转它来看,不过其中有一张牌是被禁止的,不能翻。
当参与者翻完三张牌后,这个禁令就消失了,参与者也可以翻此前被禁止的牌。结果发现,当禁令解除后,参与者选择被禁止牌的几率是随机翻牌的1.49倍,参与者更喜欢去翻此前被禁止的牌,无论性别或者年纪大小。
这种效应背后的原因可能有:
人类很难忍受不确定性
被遮起来的东西到底长什么样?到底有多可怕?这种不确定会带来不舒服的感觉,让人一直心痒痒,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可能不亚于看到图片后被吓了一跳。
比起一些可以自由获取的信息,被遮蔽的信息就增加了不确定性。为了减少这种不确定性,人们会对获得新的信息赋予内在的奖励价值,促使你去探索发现。
人类倾向于认为被隐瞒的东西是有价值的
不让别人随便知道的东西让人们推断出隐藏的价值——不让我看肯定有原因,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东西?
有时候,一个被禁止的东西可能意味着它是重要或稀缺的,所以不给大家一起享用。这也类似于史翠珊效应 (Streisand effect),当你试图隐瞒某事的时候,反而会造成这事儿人尽皆知。
这个词是一个美国作家提出来的,之前美国艺人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Joan Streisand)状告摄影师拍摄了12000张她的住所照片,要求删除这些照片来保护她的隐私。结果,她败诉后的次月,有多达42万人前来浏览这名摄影师拍的这些照片。
怎么摁住我这只手啊
不要太冲动!有好奇心很正常,遏制这种好奇心的方式也很简单——先想象一下自己是否真的能承受图片带来的惊吓,想想以前被左滑图片吓到了吗?是不是脑海中还经常闪回图片再把自己吓一跳?
只要想想这种不太好的感受,就可能会抑制你的病态好奇心。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让参与者看5张不太舒服的图片,分别是臭虫、蜈蚣、蟑螂、蚊子或蠹鱼(silverfish)。一开始,这些图片会被遮挡起来,参与者可以选择观看或跳过它们,如果要看的话,昆虫图片会在电脑屏幕上停留3秒钟。
虫恐警告!快想象一下你是否能接受看见可口革囊星虫,再决定要不要左滑!
研究者做了两组不同的实验,其中一组,一旦屏幕上出现了被遮挡的图片,参与者就要直接决定是观看还是跳过图片。在另一组,参与者会被要求预测是观看还是跳过图片会让他们感觉更好,然后再做决定。
研究发现,在对自己的感受做出预测后,参与者选择打开看的图片明显减少。所以,只要停下来想一想以前不好的体验,对左滑的冲动也就减少了,今天又是安全存活的一天!
要是你想了想还是摁不住自己的好奇心,那就看吧,毕竟,顶多被吓到晚上睡不着觉!
参考资料
作者:小毛巾
编辑:Emeria
一个AI
这篇文章好恐怖啊!千万不要分享给身边的人!!!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