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常见的花,见到也最好踩死
这几年,加拿大一枝黄花突然为许多人所知,它们常常以入侵植物的“恶魔”形象登上各种媒体平台。
官方媒体账号也曾多次发文向群众科普入侵物种的弊端 | 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
生物入侵不仅仅是外来生物扩散到本地这么简单,它们还会侵占本土生物的生存资源,造成经济或生态价值上的损失。2009年,联合国官方网站的一条新闻显示,入侵物种每年在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1.4万亿美元。
要想防治入侵生物,首先要知道入侵生物有哪些。《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上收录的外来入侵生物就有71种,其中植物40种,脊椎动物6种,无脊椎动物25种。我们列出了最常见的10种植物,一起认准它们:
加拿大一枝黄花
外来入侵生物中,有一些是因为好看而引入国内的,比如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这是菊科一枝黄花属的植物,花如其名,一串一串的黄色头状花序生长于茎的顶端。这个属大约有120种,几乎全部分布于美洲,中国有6种,其中3种都是引进的。
入侵到日本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松岡明芳 / Wikimedia Commons
如何区分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国内能见到的同属其他种类?比较直观的区别在于花序的方向: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头状花序在花序轴上朝向同一个方向生长,其他种类的头状花序则是朝向各方向生长的;同侧生长也导致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花序常常出现弯曲。
上图是加拿大一枝黄花,花序只朝上生长;下图是我国本土就有的毛果一枝黄花(S. virgaurea),花序朝向各个方向|David Stang / ZipcodeZoo.com;Sten Porse / Wikimedia Commons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扩散能力很强。它有很长的根状茎,可以在地下延伸;果实具有冠毛,可以随风扩散,也可以随水流或者动物带走。结实量也不小,一株正常生长的植株,当年的结实量大约有20000-50000粒,种子自然萌发率也能达到30%。有研究表明,在我国形成入侵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绝大多数都是六倍体,而在它的原产地则大部分是二倍体,倍性的差异也提升了国内个体的入侵能力。
这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还会给土壤中分泌化感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萌发和生长,将土壤改良得更适于自己。
凤眼蓝
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则是为了满足吃货的需求而被引入国内的——不过,这里的吃货并不是人类,而是养殖的动物。凤眼蓝最初被用作饲料,但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发现,动物对这些食物的兴趣并不大,于是就弃之不顾,也没有集中处理。久而久之,这些“饲料”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我国南方水域中扩散开来,最终占据了一席之地。
凤眼蓝开花,图片里还可以看到膨大的叶柄|Eugene Zelenko / Wikimedia Commons
凤眼蓝也叫做凤眼莲、水葫芦,属于雨久花科凤眼蓝属,这个属大约有7个物种,见于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凤眼蓝原产巴西,是该属唯一进入我国的种。尽管《中国植物志》为凤眼蓝写了饲料、蔬菜、药用及环境监测等多项用途,但是依然改变不了它入侵生物的本质——在没有人工控制的水面上,一株凤眼蓝很快就能变成一片凤眼蓝,时间久一点就会只有凤眼蓝。
凤眼蓝叶柄膨大如葫芦状,又生长于水中,因此得名“水葫芦”。膨大部位内含丰富的通气组织,使其可以漂浮在水面;扩散成片的凤眼蓝可以遮蔽整个水面,阻止阳光照射到水下,进而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
占领水面,水下的其他生物就惨了|Hans Hillewaert / Wikimedia Commons
毒麦
还有一些入侵物种是人们无意中带来的,比如毒麦(Lolium temulentum)就是混在进口粮食的谷物当中进入我国的。
但是禾本科要认种比菊科还难!|H. Zell / Wikimedia Commons
毒麦之所以叫做毒麦,是因为其有一定的毒性。这种毒性并不是毒麦自身产生的,而是毒麦常被特定的真菌感染而产生毒麦碱,这是一种对人畜有麻醉毒性的毒素,可能导致人畜中毒。
除了容易带毒之外,毒麦自身的生活能力也很强——一旦种实掉入农田中,毒麦就会在农田里生长,与农作物竞争养分,最终造成减产;新掉落的种实也容易混入收获的谷物当中,进一步扩散毒性。因此,毒麦不单纯是影响生态环境,还可能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毒麦|H. Zell / Wikimedia Commons
马缨丹
马缨丹(Lantana camara)原产美洲,但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常常能见到它们。马缨丹开花很美,头状花序上的小花从外围向内次第开放,小花的颜色也从淡黄色日渐转深,因此一个花序上常会出现多种颜色的小花。马缨丹也因而被称为“五色梅”。
马缨丹很美,奈何长错了地方成了入侵物种|Samratmaina2019 / Wikimedia Commons
马缨丹还有另一个俗名——臭花,也有叫臭草的。这是因为马缨丹叶片内含有萜类化合物,这类味道奇怪的化合物让它们免于被吃,因此几乎没什么天敌。
马缨丹的果实,成熟后会变成黑色|そらみみ / Wikimedia Commons
不仅没天敌,马缨丹的适应性还很强,在许多类型的土壤里都能活得不错。再加上结实率高,又像加拿大一枝黄花一样能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马缨丹因此能轻易侵占地盘,破坏本土物种的生长和当地的生态环境。
除了“臭草”马缨丹,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在我国也是入侵生物|Alex Popovkin / Wikimedia Commons
薇甘菊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原产中南美洲,20世纪中期被引入东南亚,如今也是南方常见的入侵植物。薇甘菊是一种爬藤的菊科植物,开花很美,犹如绿色大瀑布里装点了白色小花束——但这正是它们恐怖的地方。
犹如倾泻而下的绿色瀑布|Mikania micrantha / Wikimedia Commons
薇甘菊攀爬能力十分了得,在南方常能见到它们缠绕在大树上,致使受害植株得不到阳光照射。白色的小花束是薇甘菊的头状花序,这是菊科植物的典型特征,头状花序中包含了许多朵小花。薇甘菊的花序虽不大但数量多,结出的种子像蒲公英一样带有冠毛,随风四处飘散。
薇甘菊还能进行无性繁殖,枝条被折断后能长出不定根继续安家,根本不怕被踩死。此外,薇甘菊也能向土壤中释放化感物质,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
近距离看薇甘菊的头状花序|Mikania micrantha / Wikimedia Commons
紫茎泽兰
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同样是菊科植物,原产于墨西哥,最初作为观赏植物被引进到欧洲,随后扩散到世界各地。在云南,紫茎泽兰的扩散面积已经达到64%。
紫茎泽兰|Forest and Kim Starr / Wikimedia Commons
紫茎泽兰同样拥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双重保险”——它的种子同样带有冠毛,可以随风飘散;发达的匍匐根状茎则让它可以在地上蔓延扩散成片。另外,紫茎泽兰的根部也能分泌化学物质,阻碍其他植物的生长。
茎是紫色的,这是紫茎泽兰的一大特点|Forest and Kim Starr / Wikimedia Commons
豚草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又是菊科的!豚草原产美洲,但如今已经入侵到世界各地。在我国,从东北到江南,都能见到豚草的身影。
豚草|Dendrofil / Wikimedia Commons
豚草生命力极强,凭借发达的根系和地上部分,下可争夺养分和水,上可争夺阳光,不仅会破坏生态,也会造成农业减产。豚草的头状花序分雌雄,雄性花序上会结少量不育的小花,但这依旧无法改变豚草每株每年产生7万~10万枚种子的强大繁殖力。
豚草带来的困扰不仅仅是生物入侵,它产生的黄色雾状花粉还是秋季花粉过敏的主要过敏原。
同一个属的三裂叶豚草,也是入侵生物,同时也是重要的过敏原 | sbs.utexas.edu
鬼针草
鬼针草(Bidens pilosa)……怎么还是菊科的!鬼针草原产美洲,但现在欧亚大陆、非洲、澳洲等地都有它的踪迹。
白花鬼针草|Juan Carlos Fonseca Mata / Wikimedia Commons
鬼针草具有菊科典型的头状花序,变种白花鬼针草的黄白配色可能不少人在路边都见过。另外,鬼针草还有粗壮的钝四棱形的茎和三出复叶,这让它们不难辨认。
但鬼针草最最著名的,还要数它的果实。小小的瘦果上带有芒刺,能轻易粘在衣物和毛发上,不仅让人感觉扎,想摘干净也得摘半天。如此招人烦的植物, 2014年登上了《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可能一些朋友的童年恶作剧工具|Dinesh Valke / Wikimedia Commons
五爪金龙
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是另一种在我国南方非常常见的入侵植物。它和番薯、蕹菜都是亲戚,有时也被当成牵牛花。这种植物的原产地可能是非洲或热带亚洲,但凭借出色的生长能力,五爪金龙如今已经全世界许多地方扎根。
五爪金龙|John Robert McPherson / Wikimedia Commons
五爪金龙的叶片非常密集,它通过爬藤生长覆盖在其他植物上,最终让其他植物因无法得到足够的阳光而死。
同属的圆叶矮牵牛I. purpurea,也是入侵生物|Cbaile19 / Wikimedia Commons
空心莲子草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原产南美,和凤眼蓝一样,它们最初也被当成饲料,牲畜并不爱吃,但空心莲子草早已逃逸到了野外。
空心莲子草|USDA
野外的空心莲子草造成了大麻烦——它们仅仅凭借强大的无性繁殖,就做到了水陆通吃。空心莲子草的枝条在节处能够长出不定根,被折断后也能长成新的植株。它们能在地面上蔓延,也能靠着茎内的空腔在水面上漂浮,最终造成航道阻塞,并且影响水体中其他生物的生长。
影响水体中其他生物的生长|Harry Rose /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habit5c
遇到入侵物种,应该怎么办
以上列举的,仅仅是《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的部分植物。农业农村部基于农业生产,也发布过《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共收录了外来入侵生物52种。此外,还有一些已经形成入侵态势、但影响还不严重的种类,也被收录在外来入侵物种的名录、图鉴和志书等。对这些物种,我们也要保持一定的警惕。
现在,生物入侵的研究机构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外来入侵物种信息系统,我们可以随时了解到入侵物种的相关信息。其中,中国外来入侵物种信息系统(https://www.iplant.cn/ias/)更是添加了图像识别功能,极大地方便了物种鉴定工作。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信息系统(IASC)首页
发现入侵植物,我们应该怎么办?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消灭,尽量减少它们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目前,我们常用的预防手段主要是加强海关对植物的检验检疫,控制手段则主要依靠人工拔除和化学除草机喷洒。
而对于个人来说,不要随意从境外携带活体植物、种子或土壤入境;如果日常见到入侵植物,也可以随手铲除——但前提是你能够确定这是入侵植物,千万不要误伤本土植物。
在保证不误伤本土植物的前提下,随手铲除入侵植物也是个好方法 | Couleur / Pixabay
不过,这些手段往往还会有遗漏,这样就容易造成“死灰复燃”的现象。想要避免死灰复燃,一个方法是在清理过入侵物种之后,抓紧时间利用本土物种进行生态修复,让更多的本土物种获得生长的机会。
俗话说“堡垒容易从内部被攻破”,一个完善的、平衡的生态系统通常就不会给入侵物种太多机会,而生物入侵的发生,也更多出现在那些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或者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中。所以,除掉已有的入侵者,再新建一个本土物种构成的堡垒,以后的入侵生物也就会变得比较老实了。
作者:不认识植物
编辑:麦麦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