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秘密:如果在保温杯里泡了枸杞,你最好定个闹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温杯也逐渐成为了许多人的生活必备。“保温杯里泡枸杞”,甚至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不过,关于保温杯的传说也就越来越多,尤其是保温杯的“使用禁忌”,在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让许多人纠结不已。
太长不看:
1、保温杯可以泡茶,只是如果按照通常的泡法,会导致茶不好喝。
2、保温杯可以装豆浆牛奶,“冰的”(冷藏温度) “热的”(60℃以上),用保温杯装几小时是没有问题的。咖啡和奶茶的情况也类似。
3、但保温杯要是泡红枣等容易发酵产气的东西,而且一泡好几天忘记了,那确实有危险。
在解析各种“禁忌”之前,我们从保温杯的原理说起。
保温杯如何保温
市场上有各式各样的保温杯,让人眼花缭乱。
其实,它们的基本构造是类似的:杯子是双层结构,内外层之间是真空,因为真空几乎无法传热从而实现“保温”;内壁一般是食品级不锈钢,能抵抗食物的腐蚀,也保证几乎没有“有害物质”迁移到食物中。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编辑作图
我国2016年发布了强制标准GB 4806.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不锈钢保温杯需要满足如下要求:用4%乙酸溶液在杯子里煮沸30 min,室温放置24 小时后,迁移的砷、镉、铅、铬、镍都低于一定浓度。对满足标准的合格产品来说,一天之内放正常饮品,根本不用担心健康问题。
保温杯的作用只是“保温”。它既不会加热,也不会制冷,只是尽量保持食物的起始温度而已。衡量保温杯优劣的关键技术指标,就是在特定时间内(比如24小时),热水的温度下降不超过多少,以及冰水的温度上升不超过多少。温度变化越小,就说明保温性能越好。
网传禁忌之一
保温杯不能泡茶
“不能用保温杯泡茶”是广为流传的传言,通常所用的理由是这样的:
这个说法罗列了许多专业名词,让人“不明觉厉”,但实际上毫无道理。
首先,当我们用80℃左右(或更高)水泡茶,也就意味着保温杯中的茶水会长时间保持在这个温度附近。这样的温度足以有效地杀死细菌——细菌被杀死了,还怎么“发酵”?
其次,茶的鲜叶中含有很多维生素,但是经过杀青、干燥等加工工程,大多数维生素都失去了活性。而且,通常泡茶是用几克茶叶泡出几百毫升的水,即便是茶叶中还残留了一些维生素,茶水中的含量也微乎其微。简单说,喝茶根本就不是摄入维生素的有效途径,考虑“维生素被大量破坏”纯属是无稽之谈。
不管怎么泡,茶水中也没有多少维生素,不去去吃点水果|图虫创意
第三,保温杯中的水长时间保持高温,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多酚等物质会充分溶出,导致茶“很浓”而苦涩。这样的茶水不好喝是真的,但其中并不含有什么“有害物质”,所谓“有害物质增多”也是欲加之罪。
也就是说,用保温杯泡茶,如果按照通常的泡法,会导致茶不好喝。而要想泡好喝也并不难,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采用下面的方法:
A、减少茶叶用量,比如一个750毫升的保温杯里,加入4到5克茶叶就可以了。
B、用常温水或者低温水泡。在常温和低温下,茶叶中的物质溶出比较慢,但只要时间长(比如一两个小时以上),依然会得到足够浓郁的茶水。而且,因为咖啡因的溶出率很低,茶多酚的溶出也不充分,泡出的茶水就不会苦涩。
C、先把茶泡好,滤掉茶叶,只把茶水装进保温杯里。没有了茶叶,茶水也就不会变浓而苦涩
网传禁忌二
保温杯不能装豆浆牛奶
在社交媒体上,这个说法的理由是:
这又是为了“禁忌”而牵强附会地“强加危害”。
首先,虽然“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迅速繁殖”原理上没有错,但关键“保温杯里的温度”和“微生物的适宜温度”是否一致。在食品安全规范中,60℃以上被认为“安全温度”,食物可以长时间保存。也就是说,如果牛奶和豆浆被加热到了60°C再装进保温杯,一天之内温度也下降不了多少,细菌也就不会长起来。而如果是常温牛奶,那么完全没有必要装进保温杯,直接保持原始包装,不开封的话就可以了。
其次,牛奶在高温环境下,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确实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失。不过,牛奶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都不会被破坏,整体的营养损失算不上很大。而且,“有一定营养损失”也并不是有害,如果没有更好的保存方法,这点损失也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牛奶中的酸性物质还会与保温杯内壁发生反应”,则纯属臆想。如前所述,合格的保温杯内壁得用食品级不锈钢,标准要求是用酸腐蚀几个小时溶出的离子都可以忽略。而牛奶的酸度其实很低,已经接近中性了,远远不足以“跟保温杯内壁发生反应”。
当然,如果保温杯厂家采用材质严重不合格的钢材作为内壁,那么也可能有一些“安全隐患”,但这是“不合格产品”的问题。需要的是严查“不合格产品”,并推荐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合格产品。而不是因为“可能有厂家违规生产”,就让合格产品也跟着背锅。
简单说,牛奶豆浆,如果是“冰的”(冷藏温度)或者是“热的”(60℃以上),用保温杯装几个小时是没有问题的。除了豆浆牛奶,咖啡和奶茶也是类似的情况。
网传禁忌之三:
保温杯不宜装碳酸饮料和果汁
这个说法的理由是:
碳酸饮料和很多果汁的酸性确实比较强,但是对于合格的“食品级不锈钢”而言,并不足以“产生腐蚀”以及导致“重金属迁移到饮品中”。也就是说,只要买的保温杯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那么就不需要担心“饮料的酸性”。
所谓“用保温杯盛装碳酸饮料”,本身就是一个很少见、很怪异的操作。即便如此,用保温杯“放得过多、过满”,跟瓶装和听装的碳酸饮料也没有区别。所谓“剧烈晃动”导致“溶解的气体逸出”“杯内压力剧增”的安全隐患,未必就比瓶装/听装的碳酸饮料更大。
相比之下,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在保温杯里泡了会发酵产气的东西,然后忘记了。
网传禁忌之四:
保温杯泡红枣太久会爆炸
图|微博截图
2020年,福州一个女孩,保温杯里泡红枣泡了十几天,拧开瓶盖时,杯盖骤然弹出,导致女孩右眼球破裂。
这样的事故的确可能发生,中原大学的物理学教授杨仲准曾经做过一个粗略的估算估算,假设300ml的保温杯装到9分满,那么只要溶液里有0.1克的糖,就可以发酵出30ml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得保温杯里的气压从1个大气压,变为2个大气压。
气压增大后,瓶盖会受到一个向外的压力,使得摩擦力变大。如果拧开保温杯时感觉特别费力,要考虑是不是内部压力的问题,这时可以将保温杯杯盖朝着远离人的方向,慢慢旋开,如果有气体泄出,就要稍等片刻,等到气体泄完了再彻底打开瓶盖,可以将受伤的风险降到最低。
不过,正常情况下保温杯泡红枣,都是用开水,然后几个小时后也就喝了,“高温+时间短”,并不足以发酵。新闻中的事故,是因为时间很长(很多天),保温杯里的温度也下降到了适宜发酵的温度,所以才可能出现。这本身不是保温杯的正常使用方式,里面的东西也早就变质,不能再喝了。
总而言之,“泡红枣/银耳/枸杞/桂圆”没问题,不要泡到忘记,才是最重要的。
简而言之,保温杯只是一个“能够保持温度”的容器而已。食物饮料在其中的温度,取决于放进去时的温度;合格产品的内壁是食品级不锈钢,正常食物对它没有什么影响,也不会被它所影响。传说中的那些所谓禁忌,大多是牵强附会的臆想,没有必要在意。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保温杯不透明的材质,使得它即使装满了饮品,也很容易因为看不到就被遗忘。对于记性不好的人来说,最好想些办法提醒自己,比如每天定几个“打开保温杯喝水”的闹钟。
最后再提醒一点:保温杯的口一般不是很大,装了饮料之后清洗不是那么方便。如果没有清洗干净,杯子里残留了营养物质,那么有可能长菌长霉,就真的会有安全隐患了。
所以,如果用保温杯装了非水(以及纯茶以及黑咖)饮料,那么需要及时清洗干净,不用的时候倒扣晾干,避免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参考文献
作者:云无心
编辑:游识猷、黑jio妹妹
封面图来源:Midjourney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