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壳说
2040
需用时 04:04
以开源驱动创新: 专家认为RISC-V生态将开辟中国芯片自主新赛道

随着DeepSeek成为国产大模型的“黑马”并引发全球热议,作为开源指令集架构的RISC-V,也将借AI的爆发迎来发展新契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包云岗在3月22日于上海举行的“好望角科学沙龙”表示,以开源驱动创新,RISC-V灵活性优势若能被充分发挥,有望重塑AI时代的算力版图,并成为AI推理算力的最好搭档。

包云岗作为本期科学沙龙活动的“科学主理人”,分享了以《迎接新一轮处理器芯片变革浪潮:RISC-V与开源芯片》为题的演讲。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周平、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副所长武延军、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秘书长朱其罡、阿里巴巴达摩院资深技术专家李春强等AI、芯片领域的专家学者与40多位科技企业创始人、知名硬科技投资机构负责人以及长期从事科技报道的媒体记者,围绕RISC-V的技术趋势、人才需求、生态构建和产学研协同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交流。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包云岗进行主旨演讲

大模型对于算力的庞大消耗,催生了行业对于高性能、低功耗处理器的需求。如果把芯片比作计算机的"大脑",指令集就是这个“大脑”的“语言体系”。RISC-V是一种开源、开放的指令集架构,可用来向芯片下达指示和命令,且更易通过软硬件协同设计,适应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的运行需求。包云岗在这个公益科学沙龙活动中说,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的兴起,AI推理产生的算力需求将会数量级增长,近期各行各业都在本地化部署DeepSeek,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算力需求,导致很多智算中心算力供不应求。他认为,RISC-V芯片能够凭借其低功耗和灵活定制的优势改变这一现状。

近年来,RISC-V架构发展势头迅猛。据了解,这一技术自2010年诞生后,15年时间里完成了其它指令集架构30年的发展历程,2015年首款RISC-V物联网芯片落地,2024年美国英伟达公司宣布年出货10亿颗RISC-V内核。根据全球知名咨询机构Omdia的预测,到2030年,基于RISC-V的AI处理器出货量将超过5亿颗,大量RISC-V企业将从中获益。

在RISC-V出现之前,全球芯片被两套封闭指令集统治,分别是x86架构和ARM架构。其中,x86架构基本不对外授权;企业若想使用ARM架构,需要向其所属公司支付一笔巨额的授权费用。而RISC-V选择了一条完全开源的道路,任何人都能免费使用、修改和扩展。并通过RISC-V国际基金会为核心芯片架构设定标准,但不拥有或控制技术。

“RISC-V正引领芯片设计从‘私有封闭’向‘开源协作’的范式革命。”包云岗表示,我国香山高性能处理器核IP、玄铁C930服务器芯片等RISC-V领域的技术突破,验证了RISC-V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可行性。也因此,开源的RISC-V正在快速崛起,成为全球科技产业的重要一环,其生态也将开辟中国芯片自主新赛道。

在沙龙演讲时,包云岗指出,RISC-V在应用中还需要攻克“三座大山”,分别是工具链短板、标杆案例缺失和人才缺口。尤其是人才缺口,包云岗认为RISC-V领域从芯片设计、验证、解决方案、技术支持等各个层次人才均不足,教学、资料、培训、认证等需加强。为此,他自2019年起,推动中国科学院大学启动“一生一芯”计划,让每一位参与该计划的学生在毕业时完成一款RISC-V处理器的设计并流片。希望以此缩短人才从培养阶段到投入科研与产业一线的周期,为行业培养更多紧缺的芯片人才。

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研的成果突破。本期“好望角科学沙龙”上,深圳东壁科技数据有限责任公司(东壁科技数据)创始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吴登生也发布了《RISC-V领域发展态势研究报告》。该报告基于东壁科技数据自有数据库,分析了自2013年至2025年发表的RISC-V领域科研论文在年份分布与占比、学科领域分布、主要国家(地区)、主要科研机构等七个维度上的特点,为RISC-V及相关技术领域的学者、从业者提供科研视角的参考。

东壁科技数据创始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吴登生作报告

经研究发现,RISC-V领域研究自2019年起进入快速增长期,又在2022年进一步升温。吴登生表示,“从整体上看,RISC-V领域的研究已进入稳定增长阶段,RISC-V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值得持续关注。”

报告还通过对RISC-V领域的关键词及其聚类分析发现,RISC-V领域的研究热点涵盖了多个方向,如“accelerator(硬件加速器)”在涉及RISC-V领域的研究中最受关注,“attack(攻击)”和“security(安全)”这类关键词的高频出现,也反映出安全在RISC-V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另外,“computation(计算)”“methodology(方法)”“energy efficiency(能效)”等高频关键词则体现了学术界对于计算优化、能效优化等RISC-V在落地应用中绕不开的问题。

“好望角科学沙龙”由中科创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中科创星)发起、东壁科技数据作为学术支持单位,致力于打通学术界与产业界的“鸿沟”,汇聚资源、凝聚智慧,以青年科学家为创新引擎,联动企业家、投资家与跨界先锋,让基础研究对话产业需求,共同建设科技创新生态。在去年7月举行的第一期沙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分享了《从爱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计算》主题演讲,并与多所知名高校的青年科学家以及硬科技企业家进行了一场关于“激动人心的量子革命”的对话交流。

人们在看台上的人在房间里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好望角科学沙龙”活动现场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表示,指令集架构的演进史始终伴随着开放与封闭的博弈,传统架构在灵活性和成本上的局限日益凸显,而RISC-V的诞生,不仅是对技术垄断的反抗,更是对开源精神的坚定信仰。它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芯片设计的“黑箱”,让更多人参与到创新的浪潮中。同时,RISC-V在AI PC、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已经展现出了极高的应用价值。本期主题通过跨界交流,引发思考,探索RISC-V的未来发展路径。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致辞

米磊介绍说,“好望角科学沙龙”将持续聚焦人工智能、光子科学、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生命科学、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打造富有活力的产学研交流平台,共同探索知识边界,推动科技革命浪潮加速演进。

The End

举报这篇文章

果壳说

果壳作者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