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出来的“原奶”整装待发
在各种百科上搜索“牛奶”,第一句通常是“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没错,早在6000多年前,人类已经开始品尝这种从母牛身上挤出来的乳汁了。当然,它最初的用途是哺育小牛。
即使一头健康的母牛,刚挤出的牛奶也有不少细菌混在里面。虽然很多现代化的牧场已经开始用智能的挤奶机器人代替人工挤奶,让牛奶从挤出来那一刻开始就进入密封储藏罐,减少接触外界所造成的污染,但直接喝未经加工的牛奶无异于和细菌们也来了次亲密接触,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所以,刚挤出来的牛奶还很“弱”,需要去加工工厂“走”一圈,历经“过五关斩六将”的磨炼,才能最终“净化”,来到我们手中,给我们安全无害的营养。
看,准备开往牛奶工厂的奶罐车已经来了,那就让我们跟着这些代加工的牛奶看看,牛奶的“净化”究竟要过哪几关……
“新奶”报到,预处理开始
新生入学,新人入职,第一个阶段都是登记、体检。初到工厂的牛奶也一样,要经过多项复杂的“身体检查”,当然如果每罐牛奶都“尝”一口,后面的人也就没法喝了。所以,这里的“体检”采取的是抽查制,力保每一批、每一车都有合格样品。
经过检验,无病无害、健康强壮的牛奶会直接由管道进入工厂内部,等待着它们的是最初的三道关卡——过滤、分离、均质的预处理。过滤是牛奶净化的基础,“原奶”中微小的干草、饲料、毛发等杂质会在这里被剔除,这样的牛奶才算是“纯”的,没有“细作”混在其中;分离,有点像游乐场里的告诉“旋转木马”,不过分离器可不是要把牛奶转晕,而是利用不同物质的比重不同,通过离心作用进一步去杂质,提纯牛奶。喜欢牛奶又怕胖的妹纸们更得感激离心机,因为分离是加工脱脂牛奶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据对牛奶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离心机分别能达到除菌、脂肪标准化和脱脂的效果。
牛奶产品预处理过程中有一个特殊的环节——均质。新鲜牛奶中含有大小不等的脂肪粒,由于脂肪比水轻,如果不加处理,脂肪粒会上浮,出现牛奶分层现象。而均质设备利用高压突然释放压力的原理,把牛奶中的脂肪颗粒击碎,优质的均质机甚至能将脂肪颗粒粉碎至1微米以下,直径差不多是一根头发的几十分之一。这样能够保证牛奶中的脂肪粒不易上浮,让牛奶“浓度均匀”,不至于第一盒全是脂肪,第二盒清淡如水。同时,这道关卡也破除了加工过程中,有“异类”混入牛奶的谣言。连脂肪颗粒都会被打碎,哪里还会有虫蛇鸟兽能在这里“入侵”牛奶?
让细菌无所遁形
经过预处理的牛奶,已经没有了杂质,但依旧“菌物”缠身。杀菌,是牛奶加工环节中最重要的一步,经过了这一关的考验,牛奶才算真正得到了由外至内的“净化”。
如今,最为常见的牛奶杀菌方式主要有巴氏杀菌和超高温瞬时灭菌处理(UHT)两种,通常来说,UHT对细菌的消灭更为彻底,因此保存时间更长。市面上见到的常温奶(就是不用放在冰柜里的那种)多半都是采用UHT处理的。
超高温瞬时灭菌通常要在137℃的高温条件下保持4秒,这样的瞬时高温让牛奶中绝大多数细菌都无法消受,被彻底杀灭。经过了这中高温的考验,牛奶终于能安全地被饮用了。此时,它依然会通过封闭的管道进入一个或者数个大型的无菌罐中储存和冷却,等待被灌装——牛奶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
把“好牛奶”装起来
牛奶从进入工厂开始到进入灌装机,完全处于“自闭”的状态,无法与外界接触。这样既可以抵御“外敌”入侵,也避免它本身因环境变化而“变坏”。不过,作为普通的“喝奶人”,咱们也不能都去牛奶工厂的管道口排队等着喝牛奶,最后,我们需要一种安全、可靠、方便的包装容器,把牛奶带到我们身边。在灌装机中,加工过的牛奶第一次“露面”,但瞬间就被封入纸包装中,当然这些包装的纸卷在此前也早已经过严格的杀菌、消毒处理。
为了避免外界的空气污染,灌装车间不仅需要完全封闭,而且还必须保证室内的“正压”(室内气压略高于标准大气压),彻底杜绝外界污染的侵袭。牛奶就在这样安全的保护下,迅速有序地被分装进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纸盒包装中,完成了其“净化”的最后一关。
请 登录 后发表评论,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